化学与化学工程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硫化温度对NiW/Al 2O 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郭莎莎, 宋君辉, 金吉海, 刘延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2): 13-20.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2.002
摘要158)   HTML3)    PDF (1813KB)(5)    收藏

研究了硫化温度对NiW/Al2O3加氢处理催化剂在硫化过程中催化脱硫、脱氮、脱酸性能的影响;对硫化不完全的催化剂进行重新硫化,并对其加氢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物理吸附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硫化态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上硫、碳质量分数和硫化度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导致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下降,硫化后催化剂的活性相由低活性的W6+、Ni2+相向高活性的W4+、Ni-W-S相转变;重新硫化后催化剂的孔容、平均孔径均下降,比表面积、硫质量分数、碳质量分数均增加,碳质量分数的增加导致裸露的活性中心数减少,降低催化剂表面W与Al的原子个数比,硫化态活性金属发生聚集,降低催化剂的活性,表明重新硫化催化剂的活性难以达到完全硫化态催化剂的活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沸石碱溶解液诱导ZSM⁃5分子筛水热合成研究
徐文琦, 刘一帆, 马加新, 王锐, 姜恒, 金长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2): 21-2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2.003
摘要157)   HTML1)    PDF (1349KB)(14)    收藏

ZSM?5分子筛在石油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其传统合成方法使用大量的有机模板剂,因此造成严重的环境和成本问题。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十八水合硫酸铝为铝源,以成品HZSM?5分子筛的碱溶解液代替有机模板剂,对ZSM?5分子筛的水热合成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XRD、TEM、SEM、氮气物理吸附、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无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成品HZSM?5分子筛的碱溶解液可以成功诱导合成ZSM?5分子筛;ZSM?5分子筛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比传统方法合成的样品低。该研究实现了分子筛绿色合成工艺以及多级孔分子筛后处理合成工艺的有机结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学链工艺中金属载氧体的研究进展
曹君瑞, 侯丽凤, 李帅辉, 郝俊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1): 10-18.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1.002
摘要479)   HTML29)    PDF (1490KB)(86)    收藏

在“双碳”背景下,化学链制氢是一种可替代传统制氢的新方案,具有经济高效等特点。选择合适的载氧体对工艺的稳定性能至关重要,这些载氧体具有高反应性、选择性、材料强度和抗烧结性等性能。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化学链工艺流程,包括双反应器与三反应器,并对几种不同的金属载氧体性能进行了比较,同时总结了不同载氧体反应机理。由于载氧体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结焦和团聚等现象,因此众多研究者关注如何从微观层面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最后,对载氧体作为可再生、可持续和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铝层状双金属生物炭吸附水体四环素的研究
唐雅妮, 杨蕊铭, 李婧雯, 费超, 王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1): 19-2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1.003
摘要465)   HTML10)    PDF (1528KB)(32)    收藏

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日益严重,有效去除水中残留的抗生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铝层状双金属生物炭复合材料(CuAl?LDH@BC),通过SEM、XRD和FTIR表征手段分析了CuAl?LDH@BC表面的理化性质,并考察了其对盐酸四环素(TCH)溶液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TCH在298 K的温度下的最大吸附量为78.68 mg/g,在中性条件下CuAl?LDH@BC对TCH的去除效果最佳,在水环境中抗干扰能力较强;CuAl?LDH@BC吸附TCH可能涉及的机制有氢键作用、表面络合、π-π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CuAl?LDH@BC作为低成本的高效吸附剂,在吸附水体四环素类抗生素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e 3+改性类水滑石对废水中氟化物的吸附性能
尹波, 李政, 顾贵洲, 于喜洋, 王辉, 徐习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6): 1-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6.001
摘要1042)   HTML529)    PDF (1706KB)(193)    收藏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两种吸附剂镁铝焙烧态水滑石(MgAl LDO)和镁铝铁焙烧态水滑石(MgAlFe LDO),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BET比表面积测试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废水中F的吸附性能;考察了金属的物质的量比、煅烧温度、F初始质量浓度、吸附剂投加量对废水中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Fe LDO孔结构分布均匀,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对废水中F的吸附能力高于MgAl LDO;当n(Mg2+)/n(Al3+)/n(Fe3+)=3.0∶0.6∶0.4、F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煅烧温度为300 ℃、MgAlFe LDO的投加量为0.4 g时,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2 h后,废水中F的去除率为98.3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见光促进的炔酸酯合成3⁃磺酰香豆素衍生物
王一越, 孙语谦, 陈宝宽, 孙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6): 10-1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6.002
摘要1116)   HTML10)    PDF (660KB)(109)    收藏

香豆素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通过可见光促进的苯丙炔酸酯与苯亚磺酸钠的反应制备了3?磺酰香豆素衍生物,并研究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苯亚磺酸钠为磺酰自由基前驱体、过硫酸盐为氧化剂,通过串联自由基加成环化策略,可以中等到良好的产率制得3?磺酰香豆素衍生物,为功能化香豆素衍生物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简洁、绿色和高效的合成路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体系对稠油乳化性质的影响
张冬, 马贵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6): 17-22.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6.003
摘要1030)   HTML6)    PDF (754KB)(68)    收藏

研究了单一乳化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及其复配体系对辽河油田稠油稳定性、流变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机碱对复配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最佳复配方式为质量分数为1.0%的OP?10+质量分数为0.6%的油酸钠(YSN);在最佳复配方式下,复配体系可使稠油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黏度从1 168.22 mPa·s降至57.57 mPa·s,降黏率为91.03%,分水率为21.33%;有机碱三乙醇胺(TEOA)可使复配体系界面张力降低至10-2 mN/m。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铜活化木质素活性炭的制备与性能
邱亚茹, 兰鲲, 陈常东, 王芳芳, 陆彩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5): 1-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5.001
摘要1942)   HTML37)    PDF (1657KB)(200)    收藏

以木质素磺酸钠和二水合氯化铜为原料,在N2氛围及不同的合成条件下,采用浸渍活化法煅烧制备了活性炭改性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以质量浓度为20 mg/L的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二苯碳酰二肼显色法,检测溶液中的Cr(Ⅵ)质量浓度并计算了所制备的活性炭改性材料的吸附容量。结果表明,当Cu质量分数为20%、煅烧温度为700 ℃时,样品的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容量为72.2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和准二级动力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eO 2@UiO⁃66光催化降解盐酸四环素
张琳, 宫晓杰, 李丽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5): 8-14.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5.002
摘要1700)   HTML18)    PDF (1731KB)(187)    收藏

盐酸四环素(TC)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光催化降解TC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CeO2,溶剂热法合成CeO2@UiO-66复合催化剂,对制备的催化剂分别采用FT-IR、XRD、SEM、EDS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CeO2物质的量、催化剂质量浓度和H2O2质量分数对TC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CeO2@UiO?66;当CeO2物质的量为25 mmol、TC溶液质量浓度为20 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0.2 g/L、H2O2质量分数为2%时,CeO2@UiO?66光催化效果最佳,在紫外灯照射70 min,TC降解率达到98%以上。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可知,空穴和·OH是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贡献者。此外,经过6次循环,复合光催化剂对TC降解率仍能保持85%以上,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DBS与APG1214复配对稠油协同增效的影响
万雯绯, 马贵阳, 臧春阳, 敖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5): 15-21.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5.003
摘要1450)   HTML6)    PDF (1980KB)(119)    收藏

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产生的协同效应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原油黏度,是近年来提高石油产品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不同油田开采的原油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同,需要根据组分质量分数筛选适合的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月桂基葡糖苷(APG1214)与辽河稠油的界面张力及其乳化性能;通过改变复配比、矿化度、pH研究界面张力,并对乳状液进行了黏度测量。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盐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较稳定的稠油乳状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正交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石蜡降解混合菌的降解条件研究
李阔, 王慧, 杜胜男, 王卫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5): 22-30.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5.004
摘要1810)   HTML6)    PDF (1653KB)(94)    收藏

微生物作用于原油除蜡是一种高效简约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石蜡降解率,混合两种菌株L和K配制了石蜡降解混合菌;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影响混合菌降解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盐质量分数、V(L菌)/V(K菌));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及响应面优化,并建立数学模型,探究了混合菌降解石蜡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4种单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为V(L菌)/V(K菌)>培养温度>盐质量分数>培养基初始pH,其中一次项、二次项以及个别交互项对石蜡降解率影响显著;混合菌降解石蜡的最优条件:培养温度为37.2 ℃、培养基初始pH=7.3,培养基盐质量分数为1.2%,V(L菌)/V(K菌)=1.0∶1.6,石蜡降解率可达58.67%;混合菌在优化条件下作用于原油,生物降解率为41.38%,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碱催化 p⁃QMs的1,6⁃共轭加成合成二芳基甲基(硫)醚
罗金华, 陈阳, 王欣, 李蕾, 王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4): 1-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4.001
摘要1486)   HTML45)    PDF (1191KB)(209)    收藏

在摩尔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亚甲基苯醌(p?QMs)与醇(或硫酚)的溶剂解反应,即p?QMs的1,6?共轭加成反应,以37%~95%的产率制备了一系列二芳基甲基(硫)醚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高效、官能团耐受性良好等特点;该方法易于放大,能以80%的产率得到二芳基甲基乙基醚,为后期的潜在应用与转化提供了可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富氢甲烷直接火焰冲击加热带钢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严晓峰, 仇天忠, 岳云辉, 梁嘉瑞, 王通, 胡贤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4): 10-1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4.002
摘要1616)   HTML9)    PDF (3176KB)(156)    收藏

直接火焰冲击加热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热处理领域,该技术目前主要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氢气为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其与天然气结合会改善燃料燃烧速度并减少碳氧化物及氮氧化物的排放。使用Fluent建立直接火焰冲击加热钢板的数值模型,对不同掺氢量、雷诺数及无因次距离条件下直接火焰冲击加热带钢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氢量从0增加到25%时,被加热10 s的靶件钢板驻点温度由385.36 K下降到374.31 K,钢板驻点处的热流密度由154 828 W/m2下降到137 926 W/m2;当雷诺数从13 400增加到33 600时,钢板驻点温度由347.04 K上升到450.90 K,压力从14.93 Pa上升到136.53 Pa,但钢板的温度和压力的均匀性逐渐变差;当无因次距离从25增加到45时,钢板驻点温度由442.42 K下降到344.36 K,压力由106.00 Pa下降到24.81 Pa,且分布更加不均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oc-苯丙氨酸叔丁酯选择性脱保护工艺研究
汤雯钧, 吕振波, 王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3): 17-22.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3.003
摘要1510)   HTML22)    PDF (712KB)(805)    收藏

被保护的氨基酸化合物作为药物分子中间体和功能材料中间体得到广泛使用。Boc保护的氨基酸酯类化合物在脱除Boc保护时的高效性,可为其在整条工艺中的后续转化提供重要的先决条件。以Boc-苯丙氨酸叔丁酯为原料,对其选择性脱除Boc保护基而保留叔丁酯保护基生成苯丙氨酸叔丁酯盐酸盐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或低温条件下,采用酸性条件脱保护的方式,收率可达到82%左右;反应条件简单、温和,工艺设备成本低廉,此工艺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和绿色环保的特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素改性ZnO/CeO 2异质结的紫外屏蔽性能研究
宋悦, 吴限, 马诚, 李丽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3): 10-1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3.002
摘要1361)   HTML11)    PDF (1608KB)(230)    收藏

ZnO具有强紫外吸收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因此限制了其在紫外屏蔽领域的应用。为探究ZnO在紫外屏蔽领域应用的可能性,使用VASP软件构建纳米ZnO/CeO2异质结,并对其进行了电子性能和光学性能的模拟计算;用木质素和纳米ZnO/CeO2异质结,制备了木质素改性的纳米ZnO/CeO2异质结;通过FT-IR、XRD、SEM、UV-Vis-DR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保护对象对样品的紫外屏蔽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木质素改性的纳米ZnO/CeO2异质结在280~420 nm处的光吸收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合成的改性前ZnO/CeO2异质结;当紫外光照射70 min时,木质素改性的纳米ZnO/CeO2异质结的亚甲基蓝保留率为77.92%,表明所合成的样品是具有高紫外屏蔽性能、低光催化活性的紫外屏蔽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过程模拟的加氢裂化吸收稳定系统定量风险分析
衣佳琳, 王海彦, 张继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3): 1-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3.001
摘要1458)   HTML44)    PDF (1663KB)(355)    收藏

加氢裂化装置属于甲类火灾危险装置,极易因设备故障引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因此应对其进行准确的风险因素辨识和量化分析。将传统的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定性风险分析方法、稳态模拟、动态模拟和故障树(FTA)相结合,以某炼化企业实际加氢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为例,针对该系统内吸收脱吸塔“塔压高”和石脑油稳定塔“塔温高”这两个偏差进行了量化风险分析;借助Aspen Plus过程模拟软件,在危险工况下对其进行稳态和动态仿真模拟,采用FTA方法计算了该危险事故后果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帮助专家了解事故的传播过程,掌握人员安全响应时间,有利于事故的预防和及时处理,有效提高加氢裂化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自编码器的汽油分子组成预测
蔡广庆, 胡益炯, 李春澎, 纪晔, 王弘历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2): 1-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2.001
摘要1440)   HTML55)    PDF (1782KB)(346)    收藏

汽油分子在线调和技术需要快速获取各种类型组分油的详细分子组成信息。开发了基于自编码器的汽油分子组成快速解析方法,该方法可由近红外光谱直接预测汽油详细单体烃的组成。构建的汽油分子组成自编码器模型可挖掘汽油组成的潜在特征,并利用潜在特征解码恢复原始分子组成。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关联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与汽油组成的潜在特征,并采用加氢汽油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平均绝对误差为0.033。开发的模型将自编码器算法应用在传统的石油化工过程中,对汽油分子在线调和与实时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性能的影响
黎小辉, 张泽, 杨露露, 吴韦岐, 任晓辰, 马伟华, 李广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2): 7-1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2.002
摘要1367)   HTML28)    PDF (2548KB)(423)    收藏

采用直接法制备聚脲润滑脂,考察了五种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添加剂均与聚脲润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对聚脲润滑脂的胶体安定性等基本无影响,并可增强其热稳定性;添加剂可显著强化聚脲润滑脂的极压抗磨性,含硫磷的复合多效添加剂对聚脲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好。研究结果可为聚脲润滑脂极压抗磨性能的改善提供可参考的基础,使其综合性能达到相对最优,从而增强聚脲润滑脂在高负荷、高速机械设备等苛刻工况下的实际使用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花状钼酸钴的制备及其好氧氧化脱硫性能
曹雪, 李秀萍, 江进, 任铁强, 赵荣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2): 14-21.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2.003
摘要1439)   HTML24)    PDF (1916KB)(301)    收藏

有氧氧化脱硫是一种安全环保的脱硫方法,但是氧气常需要在较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被激活,合成高效的有氧氧化脱硫催化剂是提高脱硫活性的有效途径。以氯化钴、钼酸铵为原料,以尿素为沉淀剂和结构控制剂,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钼酸钴(CoMoO4)。通过FT?IR、XRD、SEM、XPS和N2?吸附脱附技术确定了催化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以CoMoO4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了温度、氧气流量、催化剂质量以及硫化物类型对氧化脱硫的影响;此外,研究了花状CoMoO4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在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下,脱硫率达到98.2%;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氧化脱硫活性无明显降低,超氧自由基的形成提高了脱硫活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光稀土⁃硫杂杯[4]芳烃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李子萍, 毕研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1): 1-8.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1.001
摘要748)   HTML79)    PDF (2434KB)(448)    收藏

硫杂杯芳烃作为配体具有识别能力强、可“衍生化”、稳定性较好等优点。稀土离子与硫杂杯[4]芳烃配体易形成多功能金属簇配合物。稀土?硫杂杯[4]芳烃因具有独特的催化、磁学和光学等性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硫杂杯[4]芳烃与稀土离子可通过酚羟基和桥连硫的配位发生有效的“天线效应”,使稀土离子敏化发光。综述了有关稀土?硫杂杯[4]芳烃配合物在光学性质方面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其结构、光学性质及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AM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BAT/MAM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张海峰, 张桂鑫, 胡跃鑫, 韩向艳, 韩媛媛, 赵桂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1): 9-14.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1.002
摘要1222)   HTML17)    PDF (1006KB)(347)    收藏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研究了MAM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BAT/MAM三元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M嵌段共聚物,能够有效改善PLA与PBAT的相容性,使共混物的玻璃化温度下降,结晶消失,使分散相粒子尺寸下降,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MAM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分散相粒子尺寸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苯乙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庞哲宇, 赵晶晶, 万天丽, 李佳俊, 杨凌森, 周思宇, 苏婷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1): 15-20.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1.003
摘要1328)   HTML17)    PDF (2024KB)(403)    收藏

石油基废弃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现有的处理方式既耗能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研究发现,大蜡螟幼虫肠道内存在降解塑料的细菌,可有效加快塑料的降解,分离纯化其肠道内菌株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因此,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聚苯乙烯(PS)包装盒作为唯一食物来源喂食大蜡螟幼虫,富集大蜡螟幼虫肠道内的PS降解菌;经解剖、培养、分离,最终获得4株菌株(PD?1、PD?2、PD?3和PD?4)。将各菌株接种至以PS薄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MSM培养基)并测定了其降解率。结果表明,PD?1对PS薄膜降解率最高,为1.8%。对PD?1进行菌株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PD?1为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同时,采用紫外或硝酸对PS薄膜进行了预处理,以期提高菌株降解率。结果表明,PD?1降解硝酸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2.5%,而对紫外预处理的PS薄膜的降解率为0.8%,PS薄膜经硝酸预处理后更易被PD?1降解。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钌(Ⅱ)催化1⁃苯基⁃5⁃吡唑啉酮和碳酸亚乙烯酯的偶联反应
王华, 王欣, 王贺, 周明东, 李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6): 11-1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6.002
摘要275)   HTML20)    PDF (855KB)(225)    收藏

设计了一个新颖的钌(Ⅱ)催化1?苯基?5?吡唑啉酮与碳酸亚乙烯基的C-C/C-N环化反应。 在该转化过程中,碳酸亚乙烯酯作为乙炔醇或乙炔的替代物,不需要额外添加任何氧化剂和碱。该反应具有广阔的底物范围和良好的官能团相容性,能够以42%~87%的收率得到一系列的1H?吡唑并[1,2?a]噌啉酮。提出了一种可能涉及到串联的C-H活化/分子内C-N形成/消除CO2或CO 3 2 - 等历程的机制。此外,在执行克级反应时得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产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体系研究
杜昊, 李丽华, 马诚, 杨超, 王晨, 张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6): 17-21.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6.003
摘要320)   HTML11)    PDF (1586KB)(202)    收藏

为了提高高温及复杂地层结构油井堵漏施工成功率,以制备出的温敏性自固结树脂对骨料材料进行表面改性,获得热致固结型刚性堵漏材料,配合其他助剂构建了可抗温至190 ℃的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体系。采用红外光谱、热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温敏性自固结树脂、热致固结型刚性堵漏材料及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固结堵漏体系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测试了架桥封堵?热致固结高温堵漏固结堵漏体系在膨润土浆中的悬浮稳定性、固结速率、固结体强度和渗透率等性能。结果表明,构建的堵漏体系在质量分数为5%的膨润土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好、固结时间窗口宽等优点;在90~190 ℃的温度下固化后,固结体抗压强度均达到6 MPa以上;在12 MPa的驱替压力及190 ℃的温度下固化的固结体的水相渗透率为6.32×103 μm2,封堵率大于98.00%,有望满足高温地层的堵漏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油污泥热化学清洗剂研究进展
冯宪明, 周金喜, 王邻睦, 陈建宝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5): 7-1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5.002
摘要459)   HTML23)    PDF (501KB)(726)    收藏

含油污泥组成极其复杂,稳定性高,处理难度大,已被列为危险废物名录。目前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包括溶剂萃取、热化学清洗、超声辅助处理以及生物处理等。其中,热化学清洗技术具有易于操作、可靠性强等优点,其技术关键在于清洗剂的选取。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单一清洗剂,包括无机盐清洗剂、化学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类型单一清洗剂的复配进行分类和总结,着重论述了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非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碱性无机盐?表面活性剂复配和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研究进展。基于此,对热化学清洗剂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对含油污泥的清洗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柠檬酸型低共熔溶剂的合成及其在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孟庆功, 朱昕怡, 常晨生, 李晏辉, 朱宇航, 赵岩, 李秀萍, 赵荣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5): 14-1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5.003
摘要589)   HTML20)    PDF (1009KB)(429)    收藏

以柠檬酸和氯化胆碱为原料合成柠檬酸型低共熔溶剂,通过红外光谱和氢谱确定了低共熔溶剂中存在氢键作用。以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过硫酸氢钾为氧化剂,脱除模拟油中的硫化物。对低共熔溶剂中水的质量、氧化剂的质量、n(ChCl)/n(CA)、反应温度和不同硫化物的影响进行考察,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模拟油体积为5 mL、n(ChCl)/n(CA)=1.0∶0.5、低共熔溶剂体积为2.0 mL、反应温度为30 ?C、过硫酸氢钾溶液质量为0.6 g、水的质量为0.4 g的条件下,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脱除率为98.50%。低共熔溶剂经过5次重复回收利用后,DBT脱除率仍在95.0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乙烯焦油沥青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张硕, 付怀佳, 韩冬云, 乔海燕, 石薇薇, 邓小丹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4): 8-1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4.002
摘要433)   HTML12)    PDF (1938KB)(346)    收藏

以乙烯焦油沥青(ETP)为原料,对其进行热聚合改性处理,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聚合反应时间、催化剂及交联剂质量分数对改性乙烯焦油沥青(METP)的组成、性质及收率的影响,并结合元素分析、FT?IR、XRD、Raman、热重分析对ETP及METP进行研究,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聚合反应温度为370 ℃,聚合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和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5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METP的软化点(SP)为182 ℃,结焦值(CV)为57.66%,β树脂质量分数为42.26%,喹啉不溶物(QI)质量分数为0.87%,符合高碳材料前驱体的要求;METP收率为73.2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UiO⁃66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贾儒, 李丽华, 宫晓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4): 14-18.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4.003
摘要296)   HTML16)    PDF (1402KB)(293)    收藏

选择高比表面积以及高孔隙率的UiO?66为载体,通过浸渍法添加Cu(NO3)2制备了复合催化剂UiO?66/Cu。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不同负载量、质量浓度条件下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当对硝基苯酚浓度为5×10-5 mol/L、UiO?66/Cu?10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催化效果最佳,5 min内对对硝基苯酚的催化还原转化率达到97.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柴油质量升级中密度、十六烷值问题与应对措施
吕振辉, 曾榕辉, 薛冬, 潘云翔, 彭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3): 8-1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3.002
摘要889)   HTML16)    PDF (748KB)(627)    收藏

研究了我国柴油产量和消费量变化趋势以及不同来源柴油性质与国Ⅵ柴油标准差异,并分析了我国柴油池构成、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柴油质量升级中,我国面临的最主要压力是如何解决柴油的密度和十六烷值(包括十六烷指数)达标问题,而非柴油的硫质量分数。为此,提出了明确十六烷值和十六烷指数的区别、做好原油加工优化、对劣质柴油进行加氢转化以及调整炼厂产品结构等应对措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壳聚糖⁃稀土⁃生物炭对水体Cr(Ⅵ)的吸附性能分析
孟阳, 魏太庆, 艾丹, 王博, 范志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3): 14-20.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3.003
摘要357)   HTML9)    PDF (1626KB)(320)    收藏

以玉米秸秆为生物炭原料,通过壳聚糖和稀土对其改性,分别制备了壳聚糖?氯化镧?生物炭复合材料(CBC?La)和壳聚糖?氯化铈?生物炭复合材料(CBC?Ce)。采用XRF、FT?IR和XRD对CBC?La和CBC?Ce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探究了不同吸附条件下对水体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够很好地模拟等温吸附行为,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度较高,CBC?La和CBC?Ce的平衡吸附量理论值分别为21.08、19.16 mg/g,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解吸实验结果表明,CBC?La和CBC?Ce具有重复使用的可能性;吸附机制主要包括静电作用、氢键作用和离子交换。实验证明,壳聚糖?稀土?生物炭复合材料对去除水体Cr(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焦化煤油馏分精制及聚合生产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
张硕, 蒋泽武, 贾富智, 杜佳芮, 石薇薇, 张钰琪, 韩冬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3): 21-2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3.004
摘要449)   HTML13)    PDF (1869KB)(419)    收藏

以焦化煤油馏分为原料,采用络合萃取法富集原料中的线性α?烯烃,通过齐聚反应合成高黏度聚α?烯烃(PAO)基础油。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PAO性质的影响,同时测定了100 ℃运动黏度、黏度指数及PAO收率。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6%、聚合反应温度为25 ℃、聚合反应时间为8.0 h、加聚反应温度为80 ℃、加聚反应时间为2.0 h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PAO在100 ℃时的运动黏度为43.54 mm2/s,黏度指数为163,凝点为-50 ℃,闪点为291 ℃,收率为85.48%。对比PAO40标准,得到的产品为高黏度润滑油基础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酸盐水泥固化/稳定化剩余污泥探索研究
卫建伟, 付怀佳, 梁纪灵, 贺涵, 韩婷婷, 张颜, 韩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2): 7-12.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2.002
摘要505)   HTML15)    PDF (1171KB)(328)    收藏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固化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建筑材料,探索了剩余污泥资源化处置方法。将剩余污泥与水泥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均匀,置于标准养护箱中养护3~28 d,以污泥?水泥固结体无侧限抗压强度(RC)和总有机物质量分数(TOC)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当污泥与水泥质量比(Rm)为0.63、液固质量比(Rl/s)为0.31时,固结体28 d的RC约为6.9 MPa,该强度不满足非烧结砖最低强度要求,但满足剩余污泥填埋要求;污泥?水泥固结体浸出液中有机物质量分数(TOCl)较固结体中初始有机物质量分数(TOC0)减少约86%。硅酸盐水泥固化剩余污泥可以有效地将剩余污泥中有机物稳定在固结体中,对其进行填埋处理可有效抑制剩余污泥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藁本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冯雅郡, 韩秋菊, 王晨, 潘睿悦, 任璐, 罗静雯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2): 20-25.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2.004
摘要355)   HTML11)    PDF (1367KB)(279)    收藏

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实验结合的方法,优化了藁本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为2.5 h,提取温度为83 ℃,乙醇体积分数为84%,液料比为35 L/g(乙醇溶液体积与藁本粉末样品质量之比);在最佳提取条件下,藁本黄酮得率达到(22.64±0.18) mg/g;藁本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的清除效果最好,对·OH的清除效果次之,对·O 2 - 的清除效果最差;对Fe3+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aX分子筛吸附分离CO 2/CH 4的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
赵静, 刘添翼, 李强, 张晓欣, 秦玉才, 宋丽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2): 13-1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2.003
摘要659)   HTML19)    PDF (2432KB)(828)    收藏

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模拟与理想吸附溶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O2、CH4分子在NaX分子筛上的吸附性能。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在不同吸附理论模型下的拟合结果并计算相应的吸附热,描述了CO2、CH4气体的吸附分离过程。结果表明,CH4分子的吸附强度比CO2分子弱,更贴近理想吸附;CO2分子的吸附选择性随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升高而降低,在低压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低温低压更有利于CO2分子的分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合物包裹纳米颗粒封堵剂的制备及其封堵性能
李华坤, 曾静, 陈鑫, 高利华, 赵志银, 文婕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1): 8-12.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1.002
摘要535)   HTML14)    PDF (921KB)(555)    收藏

页岩水化和分散导致井壁失稳一直是油气钻井工程中的难题,通过纳米封堵剂物理封堵页岩中的孔隙和微裂缝,是提高页岩地层稳定性最好的方法。采用硅烷偶联剂KH560对高浓度的硅溶胶进行改性处理,运用无皂乳液聚合原理,在改性SiO2粒子表面接枝丙烯酸(AA)和苯乙烯(St)单体,成功研制出一种聚合物包裹纳米颗粒的新型弹性承压封堵剂。通过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证明所制备的STA?1封堵剂粒径中值为45.3 nm。以中压滤失量为评价指标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为60 ℃,反应时间为3.0 h,m(St)/m(AA)=3∶2,分散搅拌时间为10.0 min,单体质量分数为6.67%,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40%。最后,利用岩心驱替实验模拟页岩考察STA?1的实际封堵效果。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0%的STA?1对渗透率小于2 000 mD的填砂管表现出良好的堵水能力,封堵率大于8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N型铱荧光探针检测硝基芳烃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李桐宇, 操青松, 姚玲珑, 廖彦, 狄玲, 邢杨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1): 13-20.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1.003
摘要525)   HTML23)    PDF (2844KB)(339)    收藏

铱(Ⅲ)配合物因具有斯托克斯位移大、量子产率高、发光寿命长、发射光谱灵活可调及优异的光热稳定性等优点,在分析物发光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2?苯基吡啶上引入三苯胺取代基制备了新型铱(Ⅲ)配合物Ir(ppyTPA)3,并表征了Ir(ppyTPA)3的结构、发光及电化学性质,利用Ir(ppyTPA)3的发光性质实现了对5种常见硝基芳烃的检测,同时研究了检测机理。结果表明,Ir(ppyTPA)3对3?硝基苯甲酸具有最高的检测效率,检测效率常数KSV为19.78 L/mmol,检测限低至2.89×10-3 mol/L。光谱分析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Ir(ppyTPA)3对5种硝基芳烃的检测机理为电荷转移机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蜡原油管道化学防蜡剂研究进展
王首德, 刘德俊, 马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6): 8-15.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6.002
摘要751)   HTML19)    PDF (672KB)(693)    收藏

化学防蜡剂广泛应用于含蜡原油采输领域,为含蜡原油采输过程安全高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化学清蜡基础实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对化学防蜡剂的类型、作用机理及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探究。常见的化学防蜡剂主要有稠环芳烃型防蜡剂、表面活性剂型防蜡剂、高分子聚合物降凝剂型防蜡剂以及新型纳米粒子防蜡剂,它们通常通过水膜理论或蜡晶改性理论防止蜡晶发生联合和沉积。其中,稠环芳烃型防蜡剂、表面活性剂型防蜡剂、高分子聚合物降凝剂型防蜡剂存在环境友好性差、环境适应性差或经济性差等缺点。今后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探索绿色、高效且通用的化学防蜡剂,利用纳米粒子提高防蜡剂的性能,并且继续探索更加环保的化学防蜡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株Triton X⁃100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优化
王宝任, 苏婷婷, 王战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6): 16-20.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6.003
摘要566)   HTML14)    PDF (1828KB)(464)    收藏

从某化工厂污水处理车间好氧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ISB5。对菌株的16S rDNA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将菌株ISB5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进一步对菌株ISB5降解Triton X?100的培养条件进行考察,得到了菌株的适宜降解条件:培养温度为30 ℃,Triton X?100的初始质量浓度为4 g/L,培养时间为28 h,振荡速率为150 r/min,装液量为100.00 mL,接种量为1.00%(菌株ISB5与培养基的体积比)。在该条件下,TritonX?100的降解率可达93.0%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e掺杂g⁃C 3N 4光催化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偶氮染料
亢春, 马会强, 李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5): 13-1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5.002
摘要562)   HTML10)    PDF (1024KB)(477)    收藏

以硝酸铁为铁源,通过浸渍法制备Fe?C3N4复合材料。采用FT?IR对Fe?C3N4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Fe掺杂不改变g?C3N4的骨架结构,可以增加g?C3N4材料的光催化性能。以橙黄II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下Fe?C3N4催化活化过硫酸钠降解偶氮染料,考察了过硫酸钠物质的量、Fe?C3N4质量浓度、橙黄II质量浓度及pH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分析了所制备的催化材料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Fe?C3N4质量浓度为2.0 g/L、过硫酸钠与污染物物质的量比为1 200∶1和pH=3的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77.8%;Fe?C3N4/过硫酸钠体系对偶氮染料的降解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e?C3N4材料具有可重复利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乙基⁃2⁃芳基⁃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
朱超凡, 王锐, 陈运荣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5): 18-25.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5.003
摘要358)   HTML7)    PDF (4423KB)(222)    收藏

研究了2?乙基?2?芳基?二氢喹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合成分成三步:第一步,2?溴喹啉与苯硼酸进行Suzuki交叉偶联;第二步,进行卤锂交换;第三步,有机锂试剂在2?苯基喹啉的α位进行亲核加成,得到双取代二氢喹啉衍生物。通过此方法合成了具有二氢喹啉结构的药物,并通过各种表征手段对目标产物进行了分析,确认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洋环境下X52管线钢的腐蚀行为研究
李翌晨, 谢飞, 李健, 张晓龙, 赵阳, 吴玉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5): 26-31.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5.004
摘要526)   HTML14)    PDF (2281KB)(441)    收藏

海洋环境下的油气管道(X52管线钢)极易受到腐蚀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并通过观察腐蚀形貌的方法,分析了海洋环境下溶解氧质量浓度、pH、静水压力对X52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pH的升高,X52管线钢腐蚀减缓;随着溶解氧质量浓度和静水压力的升高,X52管线钢腐蚀加剧。在不同条件下,X52管线钢的腐蚀行为受阳极活化溶解控制,并且出现局部点蚀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e改性MoNi/γ⁃Al 2O 3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
穆晓雪, 丁巍, 张晓帆, 戴咏川, 耿忠兴, 李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4): 6-10.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4.002
摘要509)   HTML19)    PDF (1218KB)(410)    收藏

以大孔纳米氧化铝为载体、铁为助剂,对以Mo、Ni为活性中心的加氢催化剂进行改性,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分别制备Fe?Mo?Ni和Fe?Ni催化剂。结果表明,经Fe改性的MNF?70C与NF?70C催化剂均为双峰孔结构,较大最可几孔径分别为50.0、40.0 nm,较小最可几孔径均为5.5 nm左右。在络合剂和助剂Fe的作用下,MNF?70C催化剂中Fe与Mo、Ni在大孔氧化铝内外表面以金属键的形式形成大量纳米自组装体,分散更加均匀,具有更多适合加氢反应的孔道。同时,MNF?70C和NF?70C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在6.0~60.0 nm的比例分别达到78.05%和72.80%,这说明结构型助剂Fe的加入改善了活性金属的分散性,从而有效改善催化剂的孔径分布。CO吸附、H2?TPR、TEM和XPS的表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经Fe改性的催化剂对CO的吸附均以线式吸附,其还原温度较低,且均已纳米粒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具有更多的催化活性中心,而Fe改性的MNF?70C催化剂活性中心较多,说明此类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催化活性。由于Fe元素廉价,助剂的加入可提高加氢后油品的质量或者降低催化剂活性金属的用量,从而降低合成催化剂的成本,适合工业应用重油加氢催化剂的开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OA⁃ZnCl 2/SG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王韵淇, 李珊珊, 汤梦蝶, 刘闯, 柳畅, 付琦, 王志猛, 赵荣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4): 11-16.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4.003
摘要439)   HTML22)    PDF (1566KB)(469)    收藏

以正辛酸?氯化锌型低共熔溶剂(OA?ZnCl2)为添加组分、硅胶(SG)为载体,经溶胶?凝胶过程合成OA?ZnCl2/SG负载型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和扫描电镜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分析。以OA?ZnCl2/SG为吸附剂和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研究其氧化脱硫性能。考察了低共熔溶剂的负载量、反应温度、n(H2O2)/n(S)、催化剂质量和不同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催化剂的脱硫率达到95.6%,经过5 次循环后脱硫率降为89.7%。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酸盐还原菌对CaCO 3垢层下20号钢腐蚀的影响
李东博, 董美, 杜胜男, 闫茂成, 王卫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4): 17-24.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4.004
摘要452)   HTML14)    PDF (3299KB)(348)    收藏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aCO3垢层共存对20号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通过腐蚀失重法研究平均腐蚀速率,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开路电位(OCP)研究注入水溶液中20号钢腐蚀电化学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EDS和Raman光谱分析20号钢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和成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20号钢的点蚀坑深度。结果表明,SRB与CaCO3垢层存在协同作用,CaCO3垢层的孔隙率和垢层下的厌氧环境为SRB的黏附和生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接种SRB对CaCO3垢层下20号钢的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均有促进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处理中非均相臭氧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宋健伟, 张晶, 檀凯文, 潘立卫, 钟和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3): 8-13.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3.002
摘要862)   HTML    PDF (1022KB)(923)    收藏

臭氧是一种清洁的强氧化剂,已被广泛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但是,单独的臭氧氧化工艺对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催化剂的选用是影响降解效果的关键因素。从催化剂种类出发,综述了金属氧化物、碳基材料、负载复合型催化剂用于水中污染物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期为相关催化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响应面法优化茅岩莓茶黄酮的提取条件
王鑫俣, 王菲, 贾天赐, 项冰, 杨朝齐, 杨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3): 25-29.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3.005
摘要564)   HTML    PDF (1765KB)(506)    收藏

为探讨茅岩莓茶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茅岩莓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通过乙醇溶液浸提茅岩莓茶黄酮,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液料比为25 mL/g,水浴温度为85 ℃,水浴时间为40 min;此时,黄酮得率为162.72 mg/g,与模型所给预测值接近,说明优化方法合理可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活性污泥生物炭对水中苯酚吸附性能研究
费永鑫, 马会强, 李爽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3): 19-24.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3.004
摘要934)   HTML    PDF (1735KB)(393)    收藏

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原料、碳酸氢钠为绿色活化剂、磷酸铵为氮磷源,采用真空热解法制备改性污泥生物炭,并采用SEM、FT?IR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污泥生物炭改性后,可显著提高生物炭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以及N—H和C—O数量。研究了改性污泥生物炭投加量、污染物质量浓度、反应温度和pH等条件对苯酚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的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改性污泥生物炭对苯酚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随改性污泥生物炭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污染物质量浓度增大时,吸附率降低;反应温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酸性条件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改性污泥生物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机理为单分子层吸附和不均匀的表面吸附。改性污泥生物炭具有良好的再生利用性能,可为污泥资源化利用及废水中苯酚的处理提供有效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弗罗里硅土处理低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研究
吴巍, 刘玲, 赖晓晨, 王雪清, 郝晓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3): 14-1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3.003
摘要510)   HTML    PDF (864KB)(181)    收藏

利用弗罗里硅土吸附脱除石化低浓度废水中的氨氮。分别采用BET、SEM及XRF对弗罗里硅土进行表征。考察剂液比、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及氨氮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脱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50.00 mg/L、剂液比为2 g/L、pH为7、吸附温度为293.15 K和吸附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处理石化低质量浓度氨氮废水,氨氮质量浓度从17.53 mg/L降至5.16 mg/L,去除率达到70.6%,满足GB 31570-2015的排放标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红薯生物质碳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施逸帆, 孙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2): 8-14.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2.002
摘要677)   HTML    PDF (1117KB)(687)    收藏

以红薯为原料,通过冷冻干燥、碱活化的方式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生物质碳气凝胶。通过更改碳化温度与活化方式制备出形貌不同的红薯生物质碳气凝胶(SPCA)和活化红薯生物质碳气凝胶(ASPCA)。利用SEM、XRD、BET低温氮气吸附?脱附与Raman光谱,对制得的生物质碳气凝胶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升高,所形成的孔洞增加,碱活化对ASPCA的孔洞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制得的生物质碳气凝胶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去离子水中最佳吸附条件下,对罗丹明B(RdB)的吸附量为202.2 mg/g,对甲基橙(MO)的吸附量为83.6 mg/g,对茜素红(ARS)的吸附量为160.2 mg/g。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叔丁基硫醇配体构筑的硫属银簇研究进展
薛春慧, 周坤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2): 15-22.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2.003
摘要793)   HTML    PDF (2899KB)(813)    收藏

高核银簇化合物因其有趣的电子结构和多样的几何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Lewis酸碱理论和配位化学理论,银离子作为提供空轨道的酸性中心,常与作为碱性中心的携带孤对电子的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稳定的配位化合物。炔基、硫醇、有机膦配体已被广泛应用于与银离子配位,从而形成各种结构的银簇化合物。介绍了本课题组用叔丁基硫醇配体构筑的硫属银簇的研究进展,以及不同构型硫属银簇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对其潜在的发光和电化学等性质进行了探究,并对硫属银簇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