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推荐论文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电渗析提锂技术研究进展
王阳, 韩乔, 杨占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1): 1-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1.001
摘要35)   HTML5)    PDF (1984KB)(21)    收藏

综述了不同电渗析体系对盐湖中锂的分离效果,包括单选择性电渗析、离子液膜、双极膜,其中离子液膜具有对Li+的高度识别、电解下的长期稳定性和低能耗等特点,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分析了不同电渗析体系在盐湖提锂中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推动应用电渗析体系进行盐湖提锂的工业化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金属MOF⁃74(Mg x Ni 1- x )的制备及其对CO 2/N 2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杨萍, 李有喜, 蔡武锋, 梁文博, 段林海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6): 1-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6.001
摘要94)   HTML17)    PDF (1354KB)(51)    收藏

以Mg、Ni为中心金属、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HP?MOF?74(Mg x Ni1-x )(x=0.25、0.50、0.75)样品,以烟道气中CO2和N2为吸附质,考察了HP?MOF?74(Mg x Ni1-x )样品在273 K和298 K下吸附分离CO2/N2的性能;通过静态容量法在273 K和298 K处测试了三种不同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CO2和N2的等温线,并使用双位点Langmuir?Freundlich(DSLF)和单位点Langmuir?Freundlich(SSLF)模型对获得的实验数据集进行了拟合;根据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估算了CO2/N2二元混合物的吸附选择性;使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了等量吸附热(Qst)。结果表明,在273 K和100 kPa的条件下,HP?MOF?74(Mg0.50Ni0.50)样品的CO2吸附量为4.864 mmol/g;CO2和N2在HP?MOF?74(Mg0.50Ni0.50)样品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别与DSLF和SSLF模型十分吻合,说明CO2的吸附行为是双孔位吸附,而N2的吸附行为是单位点吸附;HP?MOF?74(Mg0.25Ni0.75)样品对CO2的IAST吸附选择性为2 263,吸附量和选择性均优于传统吸附剂MOF?74材料;CO2在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的等量吸附热均高于N2,说明CO2在HP?MOF?74(Mg x Ni1-x )样品上的表面自由结合能更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素模型化合物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研究进展
郭启昌, 毛璟博, 刘春雨, 贾玉峰, 周锦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5): 1-12.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5.001
摘要110)   HTML30)    PDF (647KB)(64)    收藏

愈创木酚常被用作木质素(自然界储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芳香族资源)催化研究的模型化合物。 然而,由于其结构复杂存在多种反应可能性,催化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不易获得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为寻求突破,在催化剂开发和反应工艺优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和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反应路径和影响催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重点关注了愈创木酚经过CAR-O断裂和芳环饱和转化为苯酚或环己醇的研究。 此外,还对今后催化剂改进和反应工艺探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EG⁃800对SAPO⁃34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
谢萱, 白英芝, 邰伟卫, 王钰佳, 王海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4): 1-5.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4.001
摘要109)   HTML35)    PDF (912KB)(56)    收藏

模板剂是合成分子筛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分子筛的物理性质和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以不锈钢管为晶化器,采用水热法合成SAPO?34分子筛,考察了PEG?800对分子筛结晶度、形貌和酸性的影响,并对其MTO催化性能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以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和PEG?800为复合模板剂所合成的分子筛样品呈薄板状,结晶度和酸性适宜,且催化寿命最长可达340 min;当甲醇转化率大于95%时,双烯选择性可达84.0%,同时发现板层状分子筛的晶体厚度越薄催化性能越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MCM⁃41孔内水分子吸附扩散行为的模拟研究
陈树军, 裴剑霖, 付越, 张亚雪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3): 1-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3.001
摘要153)   HTML    PDF (2006KB)(68)    收藏

通过构建多种官能团负载的MCM?41骨架模型,使用GCMC与MD模拟方法计算了水分子在不同亲疏水性质的MCM?41孔内的吸附及扩散性质。结果表明,MCM?41材料的水吸附等温线主要为Ⅱ型;负载到MCM?41孔表面的亲水官能团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因此对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较疏水官能团高约114.27%;MCM?41孔内水分子的扩散能力与表面官能团的亲水性呈正相关,亲水表面的材料内水分子的扩散系数相较于疏水表面扩散系数高约58.82%;证明了亲水表面的MCM?41材料在含水环境中对孔内水分子的吸附扩散行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直径高长径比银纳米线的合成及其性能
杨聪颖, 宋雨方, 虞灿义, 杨帅, 钟炜锋, 张洪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2): 1-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2.001
摘要195)   HTML    PDF (2113KB)(155)    收藏

采用改进的乙二醇法,通过调控Cl-物质的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物质的量和反应温度,高效合成了直径约130 nm、长度约150 μm、长径比约1 150的银纳米线(AgNWs)。所有原料在反应前一次性投入,无需使用注射泵等设备严格控制组分含量,合成的AgNWs纯度高,杂质少;同时,以过滤的方式提纯,洗涤两次即可得到极为纯净的银纳米线,适合规模化生产。通过旋涂的方式在石英玻璃基底上构建AgNWs导电网络,结果表明,550 nm处的透光率高达95.5%,薄层电阻低至52.0 Ω/sq,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苯胺包覆钛酸锂锌负极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荀瑞, 王利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2, 42 (1): 1-6.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2.01.001
摘要1395)   HTML    PDF (1733KB)(146)    收藏

以钛酸四丁酯、乙酸锌、醋酸锂、苯胺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和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钛酸锂锌/聚苯胺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聚苯胺为无定型结构,且未引入杂质。当聚苯胺的质量分数为5.3%、电流密度为0.1 A/g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330.0 (mA·h)/g;恒流充放电100圈后,仍然可保持281.3 (mA·h)/g的高放电比容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见光催化剂氧化铋的改性研究进展
张永辉, 陈雪冰, 张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6): 1-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6.001
摘要3556)   HTML    PDF (1443KB)(423)    收藏

氧化铋(Bi2O3)作为重要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由于特殊的电子结构和优良的可见光响应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在光催化处理废水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Bi2O3光催化性能较低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研究者对其进行改性,期望获得性能优越的Bi2O3光催化材料。综述总结了表面形貌调控、表面修饰、金属离子修饰以及半导体复合等几种改性方法,并对改性Bi2O3光催化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页岩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脱水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廖柯熹, 王敏安, 彭浩, 何国玺, 冷吉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5): 1-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5.001
摘要2280)   HTML    PDF (2294KB)(87)    收藏

在页岩气田的不同生产阶段,各项工况参数变化范围较大,三甘醇脱水装置运行工况可能会偏离最佳区间,容易导致脱水效果不显著,从而影响正常生产。采用HYSYS软件,对300.0×104 Nm3/d的页岩气三甘醇脱水装置进行了流程模拟,定量分析了三甘醇循环量、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原料气入塔流量、原料气入塔温度、吸收塔操作压力、三甘醇贫液入塔温度、塔板总效率和吸收塔塔板数等工艺参数对三甘醇脱水效果的影响,并确定各项工艺参数的合理操作范围,以实现最佳脱水效果,满足干气外输要求。结果表明,提高三甘醇循环量、贫液质量分数、吸收塔操作压力、塔板总效率和吸收塔板数,以及降低原料气入塔流量和温度、三甘醇贫液入塔温度,有助于改善三甘醇脱水效果;提高重沸器温度和汽提气流量有利于提高三甘醇贫液质量分数。此外,将HYSYS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生产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可用于指导实际生产。上述研究结果对提高脱水效率和降低投资成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用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刁国华, 潘立卫, 范琳, 韩新宇, 钟和香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4): 1-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4.001
摘要2444)   HTML    PDF (855KB)(192)    收藏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二氧化碳(CO2)气体的排放量也日益增长。CO2电化学还原(ERC)制备燃料和化学品技术是实现CO2转化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有效途径。铜(Cu)基催化剂是一类能够以较高效率将CO2直接还原为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碳氢化合物)的催化剂,因而是ERC技术的研究重点之一。重点综述了近几年ERC技术用Cu基催化剂的主要研究进展。首先概述了ERC的反应原理及其存在的技术挑战,然后从铜金属催化剂、多金属铜基催化剂、铜氧化物及其衍生催化剂和铜?有机物复合催化剂方面,讨论了Cu催化剂结构、组成的协同调控策略。此外,还分析了Cu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仍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对该类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矿物材料负载TiO 2光催化研究进展
王宁, 赵振涛, 马坤怡, 邢锦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3): 1-9.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3.001
摘要851)   HTML    PDF (2450KB)(42)    收藏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的处理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多相光催化是去除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技术。TiO2具有化学稳定性好、无毒无害、光催化活性高等特点,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然而,TiO2在水溶液中容易团聚,回收困难,其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将TiO2纳米颗粒分散在矿物材料表面,可以减少TiO2的团聚,增加表面活性位点,提高TiO2的光催化活性。综述了矿物负载TiO2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