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聚酯增塑剂增塑PVC最新研究进展
张欣华,李泽天,王 静,韩释剑,高传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4):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4.003
摘要995)      PDF (968KB)(1987)    收藏
PVC增塑剂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主,因其较高的增塑效率被广泛使用,但此类增塑剂耐久性差,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变短,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影响人类及动物健康,已逐渐被新型增塑剂所取代。聚酯增塑剂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增塑剂,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增塑剂的缺点,所以被国内外广泛地研究,本文概述了聚酯增塑剂的增塑机理(凝胶理论、润滑理论和自由体积理论)、合成过程和选用准则,并对聚酯增塑剂进行分类,包括生物基聚酯增塑剂、石油基聚酯增塑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
张瑀净, 张宝山, 孙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3
摘要3883)   HTML275)    PDF (2450KB)(1795)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绿色无污染、储量丰富、应用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技术,在“双碳”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其关键挑战在于开发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以降低水分解的过电势。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自身特性和优劣势,重点总结概括了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李泽天, 张欣华, 韩释剑, 王 静, 高传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6):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1
摘要398)      PDF (1564KB)(1686)    收藏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 S)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从共聚、共混和扩链三个方面对其改性进行论述,并介绍了 PB S在塑料包装、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从 PB S的工艺优化方面进行前景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应用性能评价
胡伟庆, 吴立报, 黄婉利, 罗望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4): 18-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4.004
摘要658)      PDF (1663KB)(1583)    收藏
通过低温熔融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的不溶性硫磺样品, 并对样品的热稳定性能以及橡胶硫化性能进 行了评价, 考察了胶料的焦烧时间、 硫化曲线及力学性能等参数,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胶料表面的喷霜现象。结果发 现, 实验室制备的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热稳定性达5 0%以上。在橡胶硫化试验中, 高热稳定性的不溶性硫磺样品延长 了胶料的焦烧时间, 提高了硫化速度, 同时大大减少了胶料表面的喷霜现象, 应用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聚丁苯橡胶接枝 MAH的性能研究
杨金娟, 栗晓杰, 林青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10-1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3
摘要444)      PDF (2244KB)(1558)    收藏
溶聚丁苯橡胶( S S B R) 由于其优良的耐磨、 耐低温等性能, 主要用于轮胎的胎面、 胎体和胎侧等部位,但由于S S B R是一种非极性橡胶, 使得它与白炭黑等极性填料的结合力较弱。为了提高S S B R与白炭黑的相容性,以马来酸酐( MAH) 为极性单体对S S B R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物( S S B R - g - MAH) 与白炭黑共混后的胶料的各项性能, 探讨了接枝率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溶聚丁苯橡胶接枝了 MAH 后, 接触角降低, 门尼黏度增大, 硫化时间延长, 胶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态力学( DTMA) 测试表明, 接枝 MAH 后实现了胶料抗湿滑性能的提高和滚动阻力的降低, 为轮胎胎面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
侯 冰, 陈 勉, 王 凯, 李丹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6): 42-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6.010
摘要507)      PDF (4519KB)(1513)    收藏
从美国的页岩压裂作业经验看, 压裂后产能高的气井并非压裂过程复杂、 破裂压力高的地层, 而是可 压裂性好的地层。借鉴美国典型页岩气田的成功压裂经验, 从地质评价指标、 页岩体积压裂评价指标和工程技术评 价指标三方面探索国内页岩可压性评价体系, 对页岩气储层的地质特点进行评价, 确定总地质储量、 地质“ 甜点” 区、 成熟度等; 获得储层岩石的脆性参数、 天然裂缝、 地层倾角、 地应力等数据, 对储层形成体积裂缝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探讨压裂增产的方式、 射孔方式、 压裂液性能等工程技术指标。从中优选影响储层可压性的主导因素, 挑选出最能 直接反应页岩地质力学可压性的指标, 建立一套适合国内复杂地质和工程条件下的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指标 体系, 为构建页岩可压性评价模型与风险控制方法提供参考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障碍物对管道天然气泄漏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延雷, 郑津洋*,赵永志, 徐 平, 陈虹港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7, 20 (4): 81-84.  
摘要256)      PDF (1890KB)(1337)    收藏
基于Fluent软件的物质传输与反应模块建立了管道天然气泄漏扩散的模型,提出了研究障碍物影响
管道天然气泄漏扩散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实际勘查,建立了简化的二维几何计算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并对比管
道天然气泄漏扩散区域有、无障碍物时的计算模拟结果(包括天然气在计算区域内的含量、速度等分布),得出了障
碍物对天然气泄漏扩散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可以为控制天然气泄漏扩散事故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水压裂多场耦合下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李士斌, 李磊, 张立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42-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8
摘要607)      PDF (3903KB)(1317)    收藏
利用室内实验测试研究层段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 岩石力学参数和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参数, 建立了清水压裂过程中缺陷性岩体应力场—损伤场—渗流场耦合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通过C o m s o l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 分析地层分别在拉伸和压剪应力下裂缝的扩展规律, 天然裂缝系统开启时,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可以形成人
工裂缝网络。当水力裂缝扩展至天然裂缝时, 裂缝的宽度有明显的增加, 且水力裂缝方向发生改变, 沿天然裂缝两翼的其中一翼扩展, 另外的一翼并没有扩展。天然裂缝间存在着明显的互相干扰。多裂缝产生的过程是从多个小裂缝向少数大裂缝发展的过程, 最终的裂缝条数取决于裂缝之间的连接性; 地应力、 天然裂缝、 射孔井段、 射孔方式、地层倾角、 施工排量与液体黏度等, 是影响多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氧化碳在水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测定和计算
刘爱贤,刘鹏,孙强,廖志新,郭绪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6): 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6.002
摘要1372)      PDF (555KB)(1306)    收藏
当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后,液体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水合物能否稳定存在,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在水温4~30 ℃,压力为1 MPa下,用自制的实验设备测量了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扩散系数是一个与浓度有关的量。根据短时间内扩散量与时间平方根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引入不定函数描述与浓度有关的扩散过程,得到了二氧化碳-水体系与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的数据,并拟合得到了所研究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计算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罐底油泥的药剂法处理研究
阎 松, 许维相, 郭 铁, 张 然, 王兆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3): 22-2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3.005
摘要700)      PDF (915KB)(1081)    收藏
以某油田罐底泥为研究对象, 采用化学药剂对含油污泥进行除油处理。单因素考察十二烷基苯磺酸 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 市售复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硅酸钠、 碳酸钠、 聚合氯化铝、 硫酸铝和聚丙烯酰胺的除油率。结 果表明,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该含油污泥的除油率能够达到6 8. 8%和6 3. 5%; 分散剂碳酸钠除油率能够达到7 5. 9%; 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除油效果差别不大。随后将筛选出的5种 药剂进行复配实验, 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g / L) 、 碳酸钠( 1g / L) 、 聚丙烯酰胺( 3 0m g / L) 的体积比为1∶2∶ 1时, 除油率能够达到9 7.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
杨 飞,李传宪,林名桢,郭 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51-5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3
摘要1169)      PDF (290KB)(1073)    收藏
通过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搅拌机转速等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稠油乳液的粒径和粘度随油水体积比(1:9~7:3)的增大均逐渐增大;但是,当油水体积比足够大时(8:2),乳液转相为W/ O型,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提高(0 .5%~5% ),乳液粒径减小而粘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质量分数≤4%时,乳液为简单的牛顿流体;增大乳化剂质量分数到5%导致乳液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特性的非牛顿流体。随着乳化温度的提高(40~70℃),乳液粘度和粒径均减小;当乳化温度高于 70℃时,乳化剂失效导致乳液转相为 W/O型,乳液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时间的增长和搅拌机转速的提高,乳液粒径减小、粘度增大,乳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也越来越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IL-53的合成和表征及储氢性能研究
孙丽娜,尹作娟,张晓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1): 39-4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1.010
摘要1042)      PDF (1611KB)(1063)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法将对苯二甲酸(H2BDC)、水分别与 Cr(NO3 )3 . 9H2O、A l(NO3 )3 . 9H2O混合后加热至220℃晶化 3 d,合成了具有三维立体网状骨架结构的有机金属骨架 MIL-53(Cr)as与 MIL-53(Al)as,将其分别在300、330℃下煅烧 3 d得到有机金属骨架 MIL-53(Cr)ht与 MIL-53(Al)ht。通过 X射线衍射(XRD)、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仪(IR)和热重分析仪(TG)等表征手段系统地对它们的结构、组成以及储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有机金属骨架 MIL-53系列独特的骨架呼吸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且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的 MIL-53(Al)在储氢性能方面具有更好的表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模拟与优化
侯涛,高晓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4): 21-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4.006
摘要536)      PDF (260KB)(1009)    收藏
利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流程软件对甲苯-乙醇共沸体系进行了萃取精馏模拟分离研究。应用Flash 2模块来筛选出萃取精馏的适宜溶剂为正丁苯。确定了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且通过灵敏度分析模块分别考查了萃取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的进料板位置、回流比以及溶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当溶剂质量比为2.2时,产品乙醇的质量分数可达99.9%,甲苯可达99.5%,溶剂回收率约为9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党迎喜,沈 健,程丽华,邓益强,王寒露,王 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5): 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5.001
摘要675)      PDF (1635KB)(937)    收藏
从活性组分、载体及改性方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催化裂化汽油(FCC)加氢脱硫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于通过催化剂改性或开发新型催化材料来合理匹配催化剂加氢脱硫功能和酸催化功能,使之既具有较高的脱硫活性又能减少由于烯烃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等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季铵盐改性蒙脱土的微观结构与表面分形特征
郑广,高芒来,罗忠新,李晓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6-1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2
摘要1921)      PDF (389KB)(930)    收藏
以两种双子季铵盐(MD, DMB)和一种单季铵盐(HTMAB)为有机改性剂,通过阳离子交换法对Na蒙脱土改性,制得季铵盐有机改性蒙脱土。采用N 2吸附法、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季铵盐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微观结构及表面特征。结果表明,经MD,DMB及HTMAB改性后,蒙脱土BET比表面积及层间距均有所减小,这与传统长链单季铵盐的改性效果不同;有机改性后,季铵盐阳离子成功吸附于蒙脱土的层间,蒙脱土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微孔和介孔同时存在的二维交错多孔结构,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且改性蒙脱土分形维数D较原土有所减小,表明改性土孔隙分布更加均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太阳能光热发电熔盐储罐选材、防腐与绝热技术研究
熊新强, 杜明俊, 张志贵, 卜明哲, 刘慧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6): 60-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6.012
摘要312)      PDF (1933KB)(926)    收藏
熔盐蓄热储能系统是太阳能光热发电站的设计重点,对发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及运行成本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二元混合硝酸盐熔融态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高、低温熔盐储罐的选材、防腐、绝热及罐基础隔热方式,并从技术经济性角度给出熔盐储罐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B/C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宋威,王旺银,张宇,殷光松,张翻,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12-1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3
摘要2125)      PDF (342KB)(920)    收藏
以负载型非晶态合金NiB/C为催化剂、硫酸锌溶液为酸性介质进行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NiB/C催化剂加入质量和硫酸锌加入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对氨基苯酚取得较高选择性的反应条件。通过建立的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实验方案: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加入质量为3 g,硫酸锌加入质量为4 g。分析结果显示,硝基苯的转化率达86.78%,对氨基苯酚和苯胺的选择性分别为15.62%和76.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硫化铁氧化及聚热过程影响因素
赵雪娥,蒋军成,魏新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9-11.  
摘要1071)      PDF (225KB)(914)    收藏
采用自然环境中氧化试验装置,研究了硫化铁的自然氧化进程,根据硫化铁在自然环境中氧化进程的特征,提出了其氧化过程可以分为表层自热期、潜伏期以及加速氧化期 3个阶段。热量积聚在硫化铁自燃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此外,又研究了原油、水分以及硫单质等因素对热量积聚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对热量积聚具有双重影响;水分对于自燃具有抑制作用;硫磺对硫化铁自燃初期影响比较小,后期主要起到外部热源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角褐指藻提取生物柴油的生态响应研究
何峰,傅鹏程,徐春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1
摘要1880)      PDF (300KB)(910)    收藏
为了考察光暗对比以及不同碳源类型和浓度对于三角褐指藻生化物质的影响,用含有葡萄糖、乙酸钠和甘油的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培养,并测定生物量、细胞浓度、生化物质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具有光自养和兼养生长的能力;三角褐指藻对底物浓度与有机碳源具有选择性,其中利用葡萄糖的最佳浓度为20 mmol/L;在500 mL三角瓶培养过程中生长适宜条件为:温度(25±1) ℃,光强25 μmol/(m2·s),pH为7.5。不管哪种碳源均能够促进三角褐指藻生物量的积累。将细胞浓度达到2.5×106 个/mL培养末期的藻液进行蛋白质、还原糖、叶绿素以及总脂(TOL)含量分析,考察不同生长条件下生化物质的积累以及细胞生物量的变化。通过超声波萃取及索氏抽提总脂,质量分数达到20%(干重);利用GC-MS分析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其中以C16∶1,C16∶0居多,质量分数分别为34.8%,11.9%,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柴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Pro/E的离心泵叶轮与蜗壳实体造型研究
岳 健,郝 娇,孙 铁,张素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2): 89-9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2.017
摘要658)      PDF (3636KB)(896)    收藏
叶轮与蜗壳是离心泵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制作精确程度和耦合性直接影响离心泵水利性能。为
能更好地改善叶轮与蜗壳耦合处产生的流动损失,以Pro/E为设计平台,提出叶轮木模图及蜗壳二维投影图的分析
及测绘方法,结合Pro/E中“偏移坐标系基准点”等命令,实现叶轮扭曲叶片及蜗壳的实体精准造型,并通过Fluent
进行数值模拟。压力和速度分布图显示叶轮与蜗壳耦合处压力和速度呈均匀规律性变化,扬程计算显示符合设计
要求。分析结果证明,此种绘图方式不仅精确、快速、灵活,还能够改善叶轮与蜗壳耦合处的流动损失,为后续流场
数值分析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朱 薇, 杨 隽, 陈 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8, 21 (3): 21-23.  
摘要269)      PDF (2359KB)(892)    收藏
采用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400直接酯化合成聚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对阻聚剂的种类及用量、反
应温度、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利用1HNMR和IR对产物结构进行
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反应条件是:选用质量分数0.9%对羟基苯甲醚做阻聚剂,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8h,
醇酸摩尔比3.0,对甲苯磺酸质量分数为2.5%,在此条件下收率达到88.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管式加热炉燃烧传热C F D数值模拟
刘德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4): 92-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4.020
摘要470)      PDF (2652KB)(884)    收藏
为了研究大型管式加热炉内部流动、 传热和传质情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石化行业中广泛 应用的大型加热炉炉膛内部进行了数值模拟, 用标准的k - ε湍流模型描述烟气湍流情况, 非绝热的简化P D F燃烧模 型计算了燃烧情况, 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对炉膛内辐射传热状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和工业运行数据吻合较好, 模拟计算结果为大型加热炉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渣油加氢转化过程中沥青质的结构变化
孙昱东,杨朝合,山红红,沈本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4): 5-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02
摘要1834)      PDF (169KB)(875)    收藏
通过1H -NMR、元素分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渣油在高压釜内加氢反应前后沥青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加氢反应后沥青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H/C 原子比减小, 芳碳分率增大, 芳香环系周边氢取代率σ及芳香环系缩合度参数H AU/ CA 减小, w(HA)增加, 而w(Hα)、w(Hβ)、w (H γ)减少, 沥青质的取代芳碳分率减少, 质子芳碳分率增加, 表明加氢反应后所得沥青质的缩合度增大, 沥青质发生了明显的脱烷基侧链反应。加氢后沥青质的含硫质量分数降低, 含氮质量分数增加。随原料中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 加氢后沥青质的环烷环数和芳香环数均逐渐增加, 尤其是芳香环数, 甚至会大于原生沥青质。渣油加氢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是以单元薄片为基本单元参与反应的, 沥青质的加氢反应, 既有自由基反应, 又有正碳离子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醇合成工艺驰放气位置优化研究
李俊龙, 王丹丹, 郭绪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4): 7-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4.002
摘要575)      PDF (1907KB)(873)    收藏
利用 A s p e nHY S Y S流程模拟软件对英国DAVY公司串并联甲醇合成工艺进行稳态工艺过程模拟。 采用平衡反应器, 引入平衡温距表示反应过程与达到平衡的差距, 对比驰放气释放的不同位置, 对甲醇合成反应器 进出口物流组成、 粗甲醇质量流量、 粗甲醇质量分数和循环气质量流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 优化驰放气的排放 位置以后可以在保证粗甲醇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循环气的质量流量, 进而降低循环气压缩机功耗, 改善甲醇合成系统 的操作弹性, 对实际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可以为后续新流程新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钴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的研究进展
吕玉, 王晓宁, 吴张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2-2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2
摘要984)   HTML60)    PDF (2578KB)(863)    收藏

钴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具有催化活性高、操作简便、易回收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综述了钴基催化剂的典型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等;介绍了用于活化PMS的钴基催化剂的类型,包括具有特殊形貌的钴氧化物、负载型钴氧化物和钴基复合金属氧化物;阐述了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在环境修复中降解有机染料、内分泌干扰物以及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反循环压井井筒温度场计算与分析
李 昊,孙宝江,马永乾,王志远,宋荣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66-7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6
摘要1022)      PDF (415KB)(823)    收藏
反循环压井过程中,井筒温度场受环境及压井液物理性质等外部参数影响十分明显。从反循环压井工艺特点出发,以传热学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反循环压井过程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对影响反循环压井过程中井筒温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压井过程,泥浆排量、泥浆比热、地温梯度、井深以及压井循环时间和泥浆入口温度对循环过程中井下温度分布的影响较大;调整泥浆排量和泥浆入口温度可以作为调节井筒温度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溶性硫磺的结构与热稳定性研究
吴立报,黄婉利,罗根祥,韩春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5): 22-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5.004
摘要565)      PDF (2159KB)(815)    收藏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溶性硫磺样品,并与进口产品HD OT20进行比较分析。采用X 射线衍射(XRD)及差热扫描(DSC)技术表征了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结构和热分解过程。结果发现,不溶性硫磺的结构主要以Sw1纤维型和Sw2胶合板型晶型结构为主,且多以两种结构混合存在。以Sw2胶合板型结构为主的不溶性硫磺样品有较高的熔融峰温和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提高样品中Sw2胶合板结构的比例,可以增强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热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可调式气体喷射器调节性能计算分析
沈胜强, 张 琨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7, 20 (1): 74-76.  
摘要390)      PDF (870KB)(809)    收藏
提出在喷射器喷嘴内插入喷针来调节喷射器工作参数的方案,建立了可调式喷射器性能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喷嘴截面积变化对喷射系数、气体压力、气体流量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对喷射器喉口面积的调节,可拓宽喷射器的有效工作范围,减小喷射器入口参数对出口参数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顺酐加氢制备丁二酸酐的研究
陈建兵,廖克俭,佟明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4): 29-3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07
摘要1179)      PDF (1175KB)(806)    收藏
以顺酐和氢气为原料, 以活性炭负载金属为催化剂, 在加氢溶剂存在下, 催化加氢制备丁二酸酐。考察了顺酐质量分数、氢分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对加氢反应效果的影响。在加氢溶剂存在下, 顺酐质量分数30 %, 氢分压3 .0 MPa 、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80 ℃、反应时间为3 h, 搅拌速率200~ 250 r/ min 的反应条件下, 顺酐转化率在99 %以上, 丁二酸酐选择性大于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张磊, 姜恒, 王红, 董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6): 6-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6.002
摘要430)      PDF (2586KB)(803)    收藏
以硝酸处理过的椰壳活性炭做载体, 锡、 铜等金属氯化物为活性组分, 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S n - C u / C催化剂和不同助剂添加量的S n - C u M / C催化剂, 并用X射线衍射( XR D) 和物理化学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优化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酸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径都有明显增加, 且催化剂的金属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优化反应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1 7 0, 体积空速3 0h-1, 原料配比V( HC l ) / V( C 2H2) =1. 0 5。在该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S n - C u / C催化剂的初活性可以达到9 8%以上, 选择性达9 9%。在添加不同量的助剂组分后, 在同样反应条件下, 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在反应近2 0h后, 催化剂乙炔转化率达到9 8%, 选择性达到9 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带侧基双键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传兴,刘军凯,徐勤红,高传慧,武玉民,侯保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2): 6-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2.002
摘要544)      PDF (2375KB)(800)    收藏
由衣康酸和1,4-丁二醇合成的不饱和聚酯二元醇———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作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合成不饱和聚酯聚氨酯,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对—NCO 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原料比、引发剂、衣康酸含量对不饱和聚氨酯涂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TDI和PBI质量比为1∶1.5时,在温度为80℃,反应时间2h,DBTDL质量分数为1%,BPO 质量分数为1%的条件下合成的不饱和聚酯聚氨酯成膜后光滑、透明、平整,硬度为6H、附着力等级为1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氯化锡掺杂聚苯胺催化合成柠檬醛1,2-丙二醇缩醛
张庆,乔艳辉,黄桂来,王序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4): 25-2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06
摘要1346)      PDF (245KB)(780)    收藏
以柠檬醛、1, 2-丙二醇为原料, 四氯化锡掺杂聚苯胺(PAn -SnCl4)为催化剂催化合成柠檬醛1, 2 - 丙二醇缩醛。研究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柠檬醛)/ n (1 , 2-丙二醇)=1 ∶3 , 催化剂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2 .0 %, 带水剂环己烷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0 %, 反应时间2.0 h 的最佳反应条件下, 柠檬醛1 , 2-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94.65%。催化剂重复使用5 次, 产品收率仍达 88 .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许雪容, 彭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1
摘要1557)   HTML120)    PDF (2165KB)(768)    收藏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层内离子可变、层间阴离子可交换以及反应表面较大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和析氧性能。此外,基于LDHs的衍生物能够实现催化剂材料的多功能化和性能的增强,使其在众多领域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LDHs层板结构的可调变性、可剥层及组装性、结构记忆效应等性质,以及剥层法、共沉淀法和水热合成法等LDHs高效电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综述了LDHs及其复合衍生物在电解水析氧反应、析氢反应、乙醇电催化氧化反应、氧还原反应等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LDHs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的发展现状
王 芳, 罗 辉, 任玉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6): 93-9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6.017
摘要506)      PDF (1018KB)(767)    收藏
将CO 2 注入油层, 不仅封存了CO 2 , 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达到CO 2 减排和油藏高效开发的双赢目的, 受到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如何有效地降低CO 2 与原油之间的混相压力, 是目前CO 2 驱提高采收率研究的主要热点和难点之一。文中比较了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的几种方法, 探索新的亲CO 2 表面活性剂以降低CO 2 驱最小混相压力。目前, 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的主要方法有添加共溶剂法, 但成本比较高; 超临界CO 2 微乳液法可以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 但是目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关于降低油/ CO 2 界面张力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还鲜有报道; 亲CO 2 表面活性剂是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的一种新探索, 但目前已用的表面活性剂与CO 2 的亲和性差, 使得 CO 2 对极性较强的大分子物质的溶解能力受到限制。因此, 开发新的亲CO 2 表面活性剂以达到降低CO 2 驱混相压力的效果显得尤为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殷代印,姜婷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2): 24-2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2.005
摘要666)      PDF (2188KB)(761)    收藏
      以十二烷基氯化苄、二甲醇胺及2-羟基-3-氯丙磺酸钠为主要原料合成新型羟基磺基甜菜碱两性表面活性剂N,N-二羟甲基-N-(对十二烷基苯亚甲基)丙铵基(2-羟基)丙磺基甜菜碱,并利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对新型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进行界面张力、吸附性能和乳化性能的评价,并对比其他两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同时对目标产物的机理和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羟基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NHSB)由于添加苯环与疏水性长链的结构能有效改善表面活性剂性能。在NHSB质量分数为0.43%时,可降低至超低界面张力10-3 mN/m。在一定的质量分数范围,其吸附量均小于2.1mg/g,并且在乳化60min后吸水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吸水率在40%以下,具有相对较好的表面活性剂性能。最后通过室内低渗透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采收率5.6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陶瓷滤管基体粉尘沉积状况SEM分析
迟化昌,姬忠礼,孙冬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3): 72-7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7
摘要860)      PDF (1264KB)(757)    收藏
将树脂包埋、固化技术成功应用在陶瓷滤管基体的SEM 分析上,能够在不破坏基体和粉尘沉积结构的情况下对滤材内的孔隙率、孔隙直径、颗粒直径、沉积量等微观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使用压汞仪和X - 射线衍射仪(XRD) 对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证明实验方法可靠,测量结果准确。SEM 测量结果表明尽管陶瓷滤管基体由相同尺寸的陶瓷颗粒制成,由于颗粒本身的不规则和堆积结构的随机性,基体内孔隙差别很大,这会导致局部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不均,引起粉尘沉积和阻力增加。随着脉冲反吹循环次数的增加,粉尘沉积有加剧并向内部延伸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田脱油油泥离心处理的研究
阎 松, 邵鲁华, 蔡凌云, 郭 铁, 苏振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4): 27-3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4.006
摘要588)      PDF (1779KB)(744)    收藏
采用药剂法对除油后的罐底泥泥渣与浮渣油泥进行离心处理, 以脱水率为指标, 确定达到最佳分离 效果时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 离心转速为30 0 0r /m i n, 离心时间为2 0m i n, 离心助剂加入体积为1 0mL, 离心前搅 拌时间为9m i n, 处理量为4g, 药剂法处理后的泥渣与浮渣油泥的最佳质量比为4∶1,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 脱水率 可达9 2. 1 7%。另外, 研究表明离心前的预处理( 搅拌) 有助于提高油泥的脱水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底原油管道停输温降的F l u e n t模拟
陈晶华, 付 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93-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20
摘要432)      PDF (3598KB)(744)    收藏
利用F l u e n t流体分析软件模拟海底管道停输温降过程, 分析不同初始油温、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降 过程, 得出了与实际吻合较好的温降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管道停输0~2 0h温降速度很快, 主要是因为该阶段管内 原油的自然对流较强烈。停输2 0h后的一段时间内温降缓慢, 降温在5℃以内, 这是因为管内原油接近临界温度, 原油黏度增大及蜡晶析出,使得自然对流强度减弱。初始油温和海水温度对停输温降影响非常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微孔-介孔分子筛的合成
崔 苗,李凤艳,孙桂大,张玲玲,赵天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17-19.  
摘要1051)      PDF (242KB)(735)    收藏
采用纳米组装法合成介孔分子筛材料,用 XRD ,BET ,SEM ,TEM ,IR对其进行表征。XRD测试显示此种分子筛属于六方晶相,并且只存在此单一晶相;N 2 吸附-脱附测试显示,此种分子筛具有微孔和中孔结构,比表面积高达1 135 m 2/g;SEM照片显示分子筛晶体呈团聚状地生长在一起,晶界不再明显;TEM照片显示分子筛表面分布着较密集的孔道,而且孔道尺寸不均一;吡啶红外吸附光谱显示,此种分子筛与 HMCM - 41分子筛相比,具有更多的B酸和L酸中心。对于大分子烃 1 ,3 ,5 -三异丙基苯的催化裂化反应,与 HMCM - 41分子筛相比,此种分子筛的活性远大于 HMCM - 41分子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千瓦级P EMF C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过程热力学模拟
苏石龙, 张 磊, 张 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2): 19-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2.004
摘要421)      PDF (4624KB)(732)    收藏
运用 A s p e nP l u s软件对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系统进行热力学模拟分析, 考察不同水醇物质的量比( 0. 8~1. 6) 、 反应温度( 1 4 0~4 0 0℃) 及压力( 1 0 1. 3 2 5~5 0 6. 6 2 5k P a) 对甲醇水蒸气重整过 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甲醇平衡转化率和CO摩尔分数, 但会降低重整气中 H2 摩尔分数; 增 大压力会降低甲醇平衡转化率, 但对 H2 和CO摩尔分数的影响较小; 增加水醇物质的量比n( W) / n( M) , 甲醇平衡 转化率增大, 但大量水蒸气的使用会增加系统的负荷, 降低热效率, 所以合适的n( W) / n( M) 为1. 2~1. 4; 通过对整 个氢源系统的模拟发现, 经甲醇水蒸气重整、 水汽变化和选择性氧化后, 出口气中 H2 摩尔分数为6 4. 2 7%, CO摩尔 分数小于1 0-5, 可为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提供氢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磺酸盐组成及其油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关系研究
段友智,李 阳,范维玉,李水平,南国芝,于 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46-5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2
摘要1761)      PDF (336KB)(728)    收藏
通过萃取与反萃取法分离出系列石油磺酸盐的活性组分,经电喷雾质普法分析其当量分布并计算其平均当量,以气相渗透压法测得其脱磺酸基后亲油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并采用旋转滴法考察石油磺酸盐及其活性组分与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组成在低及高当量区间的分布差异最大,具有宽当量活性组分分布的石油磺酸盐由于分子间结构的互补而具有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其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分析
朱静,李传宪,辛培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2): 66-6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2.017
摘要776)      PDF (229KB)(727)    收藏
采用RS75 旋转粘度计对稠油的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测量及研究。结果表明, 稠油的粘温特性在测量区间内(80~ 20 ℃)较好地符合Arrhenius 方程;温度越低, 稠油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不同温度区间稠油的活化能不同, 低温区间(36 .5 ~ 20 .3 ℃)内的活化能比高温区间(80 .0 ~ 55.9 ℃)内的活化能增长了45%;反常点温度为35 ℃, 当温度高于35 ℃时, 稠油表现为牛顿流体, 温度低于35 ℃时, 稠油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在非牛顿流体区, 稠油不具有触变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处理对Inconel718镍基合金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宋宜四,高万夫,胡卓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67-7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17
摘要971)      PDF (497KB)(726)    收藏
研究了Inconel718合金在9401 000℃固溶以及固溶+时效处理(720℃保温8 h后经50℃/h冷却到620℃保温8 h)后的组织及性能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固溶+时效处理后合金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是增大再减小,到980℃时达到最大值,且硬度值比仅固溶处理的增加约1倍。在用H2SO4溶液调节pH值(pH=3)的体积分数为5%Na2SO4酸性溶液中测试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固溶+时效处理样品的耐蚀性比仅固溶处理的差。在模拟高温高压H2S/CO2应力腐蚀环境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和固溶+时效处理的样品耐H2S/CO2应力腐蚀性能均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
李昱慧,张静,张昱屾,陈常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2): 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1
摘要515)   HTML    PDF (1584KB)(724)    收藏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材料,作为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有可见光吸收、能带等级可调变、化学稳定性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g⁃C3N4研究人员取得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从掺杂物质结构的角度综述了分子结构改变、单质掺杂、半导体负载及三元复合等g⁃C3N4的多种改性方法及催化机理,并对未来如何提升g⁃C3N4的光催化性能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乙烯醇/ C e P 2O 7 复合膜及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王 锐, 张 奇, 刘 颖, 宫 红, 姜 恒,王瑶瑶, 张 靖, 聂宇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2): 26-3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2.005
摘要436)      PDF (2956KB)(720)    收藏
采用浸渍提拉溶液共混法制备出聚乙烯醇/焦磷酸铈( P VA / C e P 2O7) 复合膜。对薄膜进行了人工紫 外老化, 并对不同老化时间纯P VA膜和复合膜的力学、 水蒸气透过、 耐水耐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 使用紫外 - 可见分 光光度计、 紫外 - 可见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P VA / C e P 2O7 复合膜抗紫外老化性能良好, 且力 学性能、 热稳定性、 耐水性、 保湿性较纯P VA膜都有所提高, 耐油性保持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CO 2 固体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程意茹, 张 磊, 蒲人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2): 91-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2.019
摘要441)      PDF (1725KB)(704)    收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CO 2的捕获、 存储与转换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综述了几种常见低温固体CO 2 吸附剂的吸附行为、 影响因素、 再生能力、 潜在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并对理论计算该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介绍, 展望了低温固体CO 2吸附剂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膜收缩速率的测定方法
蒋 平,张贵才,葛际江,刘海涛,马 涛,张 琪1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61-64.  
摘要2095)      PDF (391KB)(702)    收藏
为了评价表面活性剂剥离固体表面油膜的能力,提出了采用油膜剥离速率作为评价驱油剂的一项指标,分别研究了油膜在OP类表面活性剂以及Na 2CO 3溶液中的收缩规律。结果表明油膜在OP- 10溶液中收缩的最快,在OP-8和OP-30中的收缩速率相近,在OP-40中的油膜收缩速率最慢;在Na 2CO 3溶液中只有油膜的厚度发生变化,而油膜的面积并没有变化。通过分析杨氏方程可知,表面活性剂(OP)吸附在水-固界面上降低了水-固界面张力 ,油膜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收缩;Na 2CO 3只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没有降低固-液界面张力,所以油膜没有收缩,而Na 2CO 3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油膜表面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局部的界面张力梯度,从而出现厚薄不均的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相变石蜡微胶囊的制备
黄玮,丛玉凤,柳伟,王晓蕾,荆鹏,刘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3): 52-5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3.013
摘要529)      PDF (195KB)(702)    收藏
以脲醛树脂为壁材包覆石蜡制备微胶囊, 对石蜡作为相变材料的相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考察了复合乳化剂硬脂酸与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和乳化转速对制备的微胶囊的粒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讨论了制备过程中不同酸化时间对微胶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硬脂酸和三乙醇胺质量比为5 ∶2 的复合乳化剂, 其质量分数为7 %、乳化转速为1 000 r/ min , 酸化时间为90 min 时, 制备的微胶囊呈现粒径均一、表面光滑、密封良好的球状, 平均粒径为29 .8 μm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效产表面活性剂菌株(Lz2-1)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王 靖,章厚名,安明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33-3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9
摘要1102)      PDF (320KB)(698)    收藏
从24份含油土壤和水等样品中,经富集培养、摇瓶培养和排油活性测定等方法筛选出一株能以原油为碳源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Lz2-1;该菌株可以将水的表面张力由72 mN/m降到28 mN/ m,且发酵液具有较好的乳化活性;经生理生化 16S rDNA及生理生化实验确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提取其代谢产物经薄层层析及红外色谱分析显示,主要的表面活性剂类物质为鼠李糖脂类,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 .630 47 g/L。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物质是 Lz2-1菌株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克拉玛依油砂超声波分离技术
许修强,王红岩,郑德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45-48.  
摘要973)      PDF (238KB)(698)    收藏
针对目前油砂分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砂超声分离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超声条件下,超声空化状态对油砂分离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油砂分离的最佳空化状态为弱空化状态。考察了超声频率、功率、作用时间、温度对油砂分离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油砂超声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 40 kHz、功率 50 W、作用时间 20 min、温度 50℃。在此条件下,油砂出油率达 94%以上,证实了油砂超声分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