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
张瑀净, 张宝山, 孙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3
摘要3911)   HTML276)    PDF (2450KB)(1798)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绿色无污染、储量丰富、应用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技术,在“双碳”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其关键挑战在于开发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以降低水分解的过电势。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自身特性和优劣势,重点总结概括了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钴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的研究进展
吕玉, 王晓宁, 吴张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2-2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2
摘要986)   HTML60)    PDF (2578KB)(864)    收藏

钴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具有催化活性高、操作简便、易回收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综述了钴基催化剂的典型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等;介绍了用于活化PMS的钴基催化剂的类型,包括具有特殊形貌的钴氧化物、负载型钴氧化物和钴基复合金属氧化物;阐述了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在环境修复中降解有机染料、内分泌干扰物以及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氧化碳在水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测定和计算
刘爱贤,刘鹏,孙强,廖志新,郭绪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6): 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6.002
摘要1374)      PDF (555KB)(1308)    收藏
当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后,液体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水合物能否稳定存在,其中重要的参数之一就是不同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在水温4~30 ℃,压力为1 MPa下,用自制的实验设备测量了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扩散系数是一个与浓度有关的量。根据短时间内扩散量与时间平方根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引入不定函数描述与浓度有关的扩散过程,得到了二氧化碳-水体系与浓度相关的扩散系数的数据,并拟合得到了所研究情况下二氧化碳的扩散系数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计算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许雪容, 彭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1
摘要1567)   HTML121)    PDF (2165KB)(769)    收藏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层内离子可变、层间阴离子可交换以及反应表面较大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和析氧性能。此外,基于LDHs的衍生物能够实现催化剂材料的多功能化和性能的增强,使其在众多领域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LDHs层板结构的可调变性、可剥层及组装性、结构记忆效应等性质,以及剥层法、共沉淀法和水热合成法等LDHs高效电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综述了LDHs及其复合衍生物在电解水析氧反应、析氢反应、乙醇电催化氧化反应、氧还原反应等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LDHs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可视化分析辅助探究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研究进展
张博, 郄佳鑫, 曹永安, 赵久成, 吴军, 王文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1
摘要534)   HTML36)    PDF (3692KB)(700)    收藏

钠离子电池因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明确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发展历程,解决钠离子电池初始库伦效率低、稳定性差以及高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探索了硬碳中钠离子储存机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沿程,从材料设计、结构调控、功能设计及界面优化3个方面综述了硬碳负极的性能优化策略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硬碳储钠机制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最后,对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杨健松, 付强, 于龙娇, 王婷, 魏奇, 李伟, 王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8-15.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2
摘要439)   HTML29)    PDF (722KB)(591)    收藏

近年来,全球压敏胶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350万t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随着压敏胶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功能改性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通过改性其性能有所提高,但存在改性过程中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橡胶具有成本低、力学性能好、耐高低温、环保等优势,因此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趋势。总结了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过程,并对橡胶的种类、改性后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属分散度对Ni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鞠雅娜, 张雅琳, 张然, 宋绍彤, 吕忠武, 袁晓亮, 李阳, 吴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71-7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8
摘要445)   HTML25)    PDF (1756KB)(624)    收藏

以γ?Al2O3为载体、Ni为活性组元,通过引入助剂Mo改善Ni系催化剂金属分散度,制得NiMo/γ?Al2O3催化剂(NiMo系催化剂)。采用BET、XRD、H2?TPD、H2?TPR、透射电镜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性表征,并利用加氢装置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金属分散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引入可有效减弱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H2?TPR谱图低温还原峰明显前移,峰强度增强,催化剂活性比表面积由0.7 m2/g增加到15.3~16.1m2/g,金属分散度由0.80%提高到18.59%,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金属活性中心数量,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度;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催化裂化重汽油,NiMo系催化剂较Ni系催化剂脱硫率提高了15.7%,烯烃饱和率提高了4.9%,脱硫选择性降低了3.4%。由此可见,NiMo系催化剂兼具较好的脱硫性能和脱硫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范琳, 杨磊, 车晓甄, 李夺, 潘立卫, 钟和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48-5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6
摘要361)   HTML16)    PDF (1788KB)(643)    收藏

利用可再生能源CO2电化学还原制CO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有效途径之一。简述了CO2电化学还原的优势及基本反应原理,综述了近年来水溶液中CO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制备纳米粒子并调控其组成和结构、构筑合金、设计金属中心和配体与载体的结构以及开发单原子催化剂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单金属纳米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络合物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CO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反应机理,总结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对CO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杨思然, 毕研峰, 赵桂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2): 43-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2.007
摘要1165)   HTML    PDF (781KB)(622)    收藏

导电聚合物材料因导电率高、质量轻、防腐蚀、电学和光学性能良好等优点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其中,聚吡咯作为典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因其合成条件简单,且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环境友好性、电导率变化范围广且可调节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它存在难溶解、难熔融、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应用。聚吡咯与其他材料复合形成的复合材料,在改善聚吡咯缺点的同时结合了二者的优点,赋予材料新的性能,拓宽了材料的应用领域。简述了聚吡咯的主要合成方法,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并对其在超级电容器、气敏传感器和生物组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聚吡咯复合材料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苯-乙醇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模拟与优化
侯涛,高晓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4): 21-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4.006
摘要537)      PDF (260KB)(1009)    收藏
利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流程软件对甲苯-乙醇共沸体系进行了萃取精馏模拟分离研究。应用Flash 2模块来筛选出萃取精馏的适宜溶剂为正丁苯。确定了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且通过灵敏度分析模块分别考查了萃取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的进料板位置、回流比以及溶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当溶剂质量比为2.2时,产品乙醇的质量分数可达99.9%,甲苯可达99.5%,溶剂回收率约为99.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游济远, 曹永安, 孟绍良, 赵久成, 吴军, 王文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2): 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2.001
摘要1879)   HTML    PDF (1566KB)(695)    收藏

面对化石燃料日益枯竭、锂资源短缺等问题,钠离子电池以资源丰富、理论成本低、快充性能好、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储能和低速电动交通工具中具有较大潜力的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化合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有机类化合物。总结并介绍了钠离子正极材料,概括了钠离子电池的优劣势,分析了各类正极材料的自身特性和研究方向,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基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利星, 张熊, 李晨, 吴志勇, 曾涛明, 马向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0-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2
摘要590)   HTML34)    PDF (2031KB)(566)    收藏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电化学储能技术和相关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电极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利用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前驱体制备高性能负极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煤炭因具有碳含量高、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前驱体。近年来,研究者以煤炭为原料制备了无定型碳、石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负极材料,并对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三类典型的煤基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合成方法、优化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煤基碳负极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
杨 飞,李传宪,林名桢,郭 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51-5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3
摘要1170)      PDF (290KB)(1075)    收藏
通过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控制应力流变仪,考察了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和搅拌机转速等乳化条件对O/W稠油乳液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W稠油乳液的粒径和粘度随油水体积比(1:9~7:3)的增大均逐渐增大;但是,当油水体积比足够大时(8:2),乳液转相为W/ O型,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剂质量分数的提高(0 .5%~5% ),乳液粒径减小而粘度先减小再增大。当乳化剂质量分数≤4%时,乳液为简单的牛顿流体;增大乳化剂质量分数到5%导致乳液转变为具有一定结构特性的非牛顿流体。随着乳化温度的提高(40~70℃),乳液粘度和粒径均减小;当乳化温度高于 70℃时,乳化剂失效导致乳液转相为 W/O型,乳液粘度急剧增大。随着乳化时间的增长和搅拌机转速的提高,乳液粒径减小、粘度增大,乳液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也越来越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油加氢过程集总动力学研究进展
杨依武, 彭冲, 梁守才, 侯政煜, 谢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10-1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2
摘要265)   HTML9)    PDF (2058KB)(401)    收藏

加氢裂化是炼油与石化行业的关键技术,借助反应动力学建模来深入理解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重油馏分加氢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建模方式对应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对产物的预测方法;论述了反应动力学建模从初期简单地从宏观角度按照馏程划分的离散集总模型、根据生产方案划分的连续集总模型,发展到在复杂微观的分子水平上建立集总模型的过程;从预测产品成分的能力、参数估计的难度、速率系数和进料依赖性以及所需实验数据等方面,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突出说明了集总模型的工业实用性和分子集总中分子层次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根据建模难易程度、计算机运算能力及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对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勾匀婕, 李广东, 王振华, 孙克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28-3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4
摘要918)   HTML54)    PDF (2721KB)(470)    收藏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基于固态电解质可实现电能、热能向化学能的高效、灵活转化,可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衔接,利用所产生的过剩电能实现H2的高效、清洁、大规模制备;可以耦合CO2捕获过程,实现CO2与H2O共电解制备合成气;可与大型工业结合,利用产生的低附加值原料制备乙烯、氨气、甲醛等高附加值化学品。SOEC技术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转化及存储的需求,对加快全世界范围内非化石能源替代进程、加速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主要讨论了SOEC技术所应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现阶段的应用场景及原理、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S量子点修饰TiO 2纳米管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余志超, 汤振国, 张楠, 崔泽岳, 胡林河, 李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38-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6
摘要374)   HTML15)    PDF (2827KB)(466)    收藏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传统的光催化剂材料,但由于其自身带隙宽(3.2 eV)及光生载流子易复合,往往需要通过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掺杂、阴离子掺杂、构建异质结等手段增强其对太阳光的有效吸收,促使光生载流子分离并抑制其复合。采用两步法构建TiO2/CdS异质结,首先通过多重电压阳极氧化法制备结构化的TiO2纳米管阵列,再以TiO2纳米管为基底,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管壁内外均匀生长Cd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TiO2/CdS异质结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构建的TiO2?CdS异质结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促进激发电子的转移,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样品TiO2(1.0)?CdS(1.0)产氢效率达到1.30 mmol/(g ? h),是CdS量子点的1.67倍。最后,基于实验分析提出了可见光光解水制氢过程中光生电子在TiO2?CdS上的转移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砂岩长石溶蚀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吴泓辰,张晓丽,何金先,任泽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7, 30 (5): 42-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7.05.009
摘要795)      PDF (1988KB)(670)    收藏
致密砂岩储层中次生孔隙的形成以及油气的储集均与长石溶蚀作用有着密切关联。为了解决目前对致密砂岩长石溶蚀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薄弱问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国内外致密砂岩的长石溶蚀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所释放的有机酸性流体和大气淡水淋滤作用均可引起长石溶蚀。长石溶蚀属于非全等溶解,溶蚀机制可以分为表面反应溶蚀模型和淋滤层扩散溶蚀模型两种模型;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钾长石溶蚀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增量(ΔG)最高,其次为钠长石,钙长石最低,且钾长石、钠长石的 ΔG 一般随温度上升而减小,而钙长石ΔG 则随温度上升而增大;长石溶蚀过程受控于长石结构与成分、温压条件、溶液pH 值及有机酸类型等多种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MoN催化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解海水制氢性能
刘梦珊, 孟超, 胡涵, 吴明铂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1-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1
摘要1581)   HTML42)    PDF (3735KB)(330)    收藏

以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六水合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前驱体NiMoO4纳米棒阵列,然后通过热氮化法得到具有棒状阵列结构的NiMoN催化电极材料(简称NiMoN)。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NiMoN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塔菲尔斜率、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NiMoN的半反应析氧(OER)、析氢(HER)以及全解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碱性淡水和碱性模拟海水电解液中,NiMoN均显示了突出的OER活性,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分别需要293、340 mV的过电位;NiMoN?9具有较好的HER活性,在两种电解液中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分别需要361、400 mV的过电位;NiMoN?9具有良好的全解水性能,在两种电解液中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所需电压分别为2.016、2.032 V,且可稳定运行55 h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捕集空气中CO 2的研究进展
荣振洋, 祁路明, 刘清, 费兆阳, 崔咪芬, 乔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1
摘要447)   HTML64)    PDF (1976KB)(482)    收藏

人类活动导致的CO2过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O2浓度增长的方法。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实现碳排放负增长的技术。固体胺吸附剂,特别是硅载体固体胺吸附剂,因其具有高吸附能力、抗腐蚀、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并用于环境空气中捕获CO2。将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按照负载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硅基载体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提出粉末状固体胺吸附剂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整理并分析了固体胺吸附剂当前的成型方法;指出了开发高吸附量、高稳定性的成型固体胺吸附剂是CO2吸附剂工业化的未来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渡金属催化有机硫化物C-S断裂反应的研究进展
田帅男, 孙然, 李蕾, 王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48-57.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7
摘要293)   HTML10)    PDF (2018KB)(344)    收藏

有机硫化物广泛存在于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石油炼制工业中,通常需要通过C-S断裂进行石油馏分的脱硫。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C-S断裂反应因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不同类型有机硫化物C-S断裂反应的最新进展,对Pd、Cu、Ni、Fe等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提出了见解,并对该类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甲氧基二甲醚使用性能研究
安高军, 薛真真, 徐曦萌, 夏洋峰, 刘亚文, 鲁长波, 郑哲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16-24.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3
摘要563)   HTML15)    PDF (1678KB)(360)    收藏

从聚甲氧基二甲醚使用性能的角度,对其材料相容性、贮存安定性、与柴油的互溶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聚甲氧基二甲醚与常见的铜、黄铜、钢、铸铁、铸铝和焊料等金属材料的相容性总体良好,体积分数为1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调合柴油与聚酯型聚氨酯橡胶和氟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好,与丁腈橡胶和聚醚型聚氨酯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在16周的43 ℃贮存安定性实验中,聚甲氧基二甲醚表现出良好的贮存安定性;将聚甲氧基二甲醚按照体积分数为10%的比例与车用柴油掺混后,二者具有良好的互溶稳定性。总体来说,聚甲氧基二甲醚作为柴油调合组分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甲醇合成工艺驰放气位置优化研究
李俊龙, 王丹丹, 郭绪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4): 7-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4.002
摘要575)      PDF (1907KB)(875)    收藏
利用 A s p e nHY S Y S流程模拟软件对英国DAVY公司串并联甲醇合成工艺进行稳态工艺过程模拟。 采用平衡反应器, 引入平衡温距表示反应过程与达到平衡的差距, 对比驰放气释放的不同位置, 对甲醇合成反应器 进出口物流组成、 粗甲醇质量流量、 粗甲醇质量分数和循环气质量流量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 优化驰放气的排放 位置以后可以在保证粗甲醇产量的基础上降低循环气的质量流量, 进而降低循环气压缩机功耗, 改善甲醇合成系统 的操作弹性, 对实际生产过程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可以为后续新流程新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均相催化CO 2加氢制备MeOH的研究进展
康杏思, 陈琼遥, 何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25-3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3
摘要298)   HTML16)    PDF (2736KB)(395)    收藏

大气中CO2质量分数于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414.7 μ g / g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CO2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从CO2利用和甲醇(MeOH)经济性角度看,CO2加氢制备MeOH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路线,可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之一。总结了均相体系中以H2作为还原剂,还原CO2制备MeOH的最新进展;围绕CO2直接加氢制备MeOH、经CO2衍生物加氢制备MeOH以及经HCOOH歧化制备MeOH等3条路径,介绍了每条路径中涉及的催化剂体系设计、构?效关系以及反应机理;概述了每条加氢路径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实现工业化CO2加氢制备MeOH需解决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改性及应用
陈基鹏, 杨阳佳子, 李鹏, 张健, 胡绍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45-51.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6
摘要555)   HTML37)    PDF (1448KB)(301)    收藏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经典的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物理化学特性稳定、能带结构合理、原料廉价易得、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在环保净化与能源催化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重视。但是,由于g?C3N4具有比表面积小、对可见光的吸收功能较低、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率较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应用。综述了g?C3N4的基本构造、特点、主要改性方式和国内外近年来g?C3N4的实际应用,其中改性方式涉及元素掺杂、形貌调控、贵金属沉积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MoP/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宋楗, 韩乔, 杨占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1):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1.001
摘要751)   HTML89)    PDF (5970KB)(509)    收藏

以四水合钼酸铵[(NH4)6Mo7O24 ? 4H2O]为钼源、六水合硝酸镍[Ni(NO3)2 ? 6H2O]为镍源、H3PO4为磷源,采用溶液凝胶法制备前驱体,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块状NiMoP/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XPS、Raman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测试技术,对NiMoP/C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CV、LSV、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NiMoP/C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MoP/C复合材料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为-158 mV,Tafel斜率为111 mV/dec,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和稳定性。由于没有任何复杂的电极制备过程,制备的NiMoP/C材料是一种较好的适用于酸性介质中电解水的阳极材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工艺特性
崔兆雪, 田磊, 段鹏飞, 李璐伶, 李玉星, 刘翠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81-8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13
摘要1107)   HTML    PDF (2515KB)(515)    收藏

将氢气掺入现役天然气管道中混输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的有效方法,但是氢气的掺入会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和安全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采用SPS软件对不同混氢比(均为摩尔分数)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况和泄漏工况进行仿真计算,探究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离心压缩机运行特性、泄漏后截断阀压降速率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氢气会降低天然气管网的输气效率和压缩机性能,可通过增大压降的方式确保管道输气效率不变;在相同天然气需求下,随混氢比的增大,管道动态压力波动减小;掺氢天然气管道泄漏后,随着混氢比的增加,压降速率和泄漏量均增大,管线截断阀压降速率阈值设定值也要相应增大。该研究成果为确定天然气管道最大混氢比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有效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RR稀土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嘉敏, 越婷婷, 常迎, 郭少红, 贾晶春, 贾美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4): 1-12.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4.001
摘要239)   HTML28)    PDF (6402KB)(277)    收藏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CO2过度排放,造成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病虫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电化学还原CO2(CO2RR)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已成为实现碳循环的一种途径。多年来,已将金属及其氧化物、碳基材料、单原子催化剂等不同电催化剂用于CO2RR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作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元素用于CO2RR的报道较少。综述了稀土元素作为载体、主催化剂、助催化剂用于CO2RR的情况,探究了稀土元素材料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以期促进对工业应用的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热稳定性不溶性硫磺的制备及应用性能评价
胡伟庆, 吴立报, 黄婉利, 罗望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4): 18-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4.004
摘要658)      PDF (1663KB)(1583)    收藏
通过低温熔融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的不溶性硫磺样品, 并对样品的热稳定性能以及橡胶硫化性能进 行了评价, 考察了胶料的焦烧时间、 硫化曲线及力学性能等参数,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胶料表面的喷霜现象。结果发 现, 实验室制备的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热稳定性达5 0%以上。在橡胶硫化试验中, 高热稳定性的不溶性硫磺样品延长 了胶料的焦烧时间, 提高了硫化速度, 同时大大减少了胶料表面的喷霜现象, 应用性能达到进口同类产品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流动规律的数值模拟
马素娟, 蓝兴英, 高金森, 孙守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7, 20 (4): 68-71.  
摘要228)      PDF (3298KB)(577)    收藏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从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引入孔隙率和阻力系数,建立径向固定床
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FLUENT6.1上,对4种流动类型径向流固定床反应器内
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固定床反应器内详细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径向流固定床反
应器中,在床层阻力作用下,大部分气体沿径向方向流过床层,在床层中部速度分布比较均匀。4种流动类型反应器
中,离心流动优于向心流动,离心Π型优于离心Z型;向心Z型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轴向分布最不均匀,其次为向心
Π型、离心Z型和离心Π型,离心Π型反应器中流体流动分布最均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CFD⁃PBM模拟水力旋流器油水分离特性研究
贾朋, 陈家庆, 蔡小垒, 孔令真, 王春升, 尚超, 张明, 石熠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4): 58-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4.010
摘要475)   HTML    PDF (2644KB)(447)    收藏

分析讨论了常规欧拉模型和耦合PBM下水力旋流器的静压力、切向速度及湍流耗散率等流场信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流场预测方面二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PBM模型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力旋流器的分离特性进行研究,并探究了不同入口流量、溢流分流比、油相黏度及密度等因素对油滴粒径分布以及油水分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流量的增加,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处理量为4 m3/h时达到98%的最高分离效率;溢流分流比的增大有利于提升分离效率;随着油相黏度的增大,油滴受到的径向力减小,不易发生聚结,使分离效率明显降低;油相密度的增大导致尾管段平均油滴粒径的增加,使分离效率明显降低。总体而言,利用CFD?PBM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水力旋流器内部油滴粒径分布及变化特性,有利于从不同尺度揭示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机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曹瑜寒, 王荣忠, 张月华, 彭国文, 曾庆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52-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8
摘要368)   HTML22)    PDF (1724KB)(358)    收藏

电化学处理技术已广泛用于水体重金属的去除研究。其中,具有导电性强、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等性能的碳基电极在电化学处理和回收重金属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石墨烯、活性炭等碳基电极通过电吸附、电氧化还原以及电沉积等电化学方法去除与回收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处理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谢磊, 刘帅, 孙有为, 张健, 胡绍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27-3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05
摘要1140)   HTML    PDF (1056KB)(537)    收藏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中石墨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能够响应可见光的非金属催化剂,因其具有可调节的能带结构,较高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太阳能转换和环保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比表面积小、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光能利用率不高等,限制了g?C3N4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结合国内外g?C3N4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从发展过程、合成方法、改性优化、性能应用等方面对g?C3N4进行了总结,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g?C3N4性能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张磊, 姜恒, 王红, 董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3, 26 (6): 6-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3.06.002
摘要430)      PDF (2586KB)(803)    收藏
以硝酸处理过的椰壳活性炭做载体, 锡、 铜等金属氯化物为活性组分, 采用等体积溶液浸渍法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无汞S n - C u / C催化剂和不同助剂添加量的S n - C u M / C催化剂, 并用X射线衍射( XR D) 和物理化学吸附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催化剂的优化反应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酸处理后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孔径都有明显增加, 且催化剂的金属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分散均匀。优化反应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1 7 0, 体积空速3 0h-1, 原料配比V( HC l ) / V( C 2H2) =1. 0 5。在该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S n - C u / C催化剂的初活性可以达到9 8%以上, 选择性达9 9%。在添加不同量的助剂组分后, 在同样反应条件下, 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均有较大提高, 在反应近2 0h后, 催化剂乙炔转化率达到9 8%, 选择性达到9 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性环境下电催化析氧反应研究进展
杜坤, 郭佳欣, 马紫昂, 毛晶, 凌涛, 赵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1-14.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1
摘要278)   HTML36)    PDF (5477KB)(245)    收藏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被视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电催化分解水过程中的析氧反应(OER)在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式能源存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环境友好的中性环境下的OER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然而其电解水析氧效率远低于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电解水析氧效率。基于此,首先概括了目前研究者对中性环境下OER机理的认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原位跟踪OER电催化过程的表征技术,并概述了包括Co基、Ni基和Mn基等中性环境下的OER催化材料;最后,对促进中性环境下电催化分解水OER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焦应用及脱硫技术进展
黄旭君, 宋永一, 于洋, 丁巍, 张舒冬, 蔡海乐, 马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15-23.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2
摘要238)   HTML13)    PDF (741KB)(244)    收藏

随着电动革命的兴起及“双碳”目标的确立,石油焦在锂电负极材料及高等级预焙阳极等高附加值应用领域获得长足发展,但是新兴石油焦高附加值的应用对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有严苛的要求。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过高,会对石油焦的高价值应用产生负面影响。对主要的石油焦脱硫技术,包括溶剂萃取脱硫法、高温煅烧脱硫法、氧化脱硫法、碱金属化合物脱硫法、加氢脱硫法、微生物脱硫法及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的脱硫率可以达到93.6%,可将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由7.57%降至0.48%。石油焦脱硫技术应遵循最大程度保持脱硫后石油焦本体结构不被破坏的原则,因此氧化脱硫法耦合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是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石油焦脱硫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井间汽窜描述与影响因素
万慧清, 张仲平, 郝婷婷, 何旭, 佟彤, 庞占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57-6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09
摘要439)   HTML    PDF (5701KB)(331)    收藏

稠油油藏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中,井间一旦发生汽窜,导致蒸汽无效循环,将严重制约蒸汽波及体积的扩展和原油采收率的提高。用二维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过程中的汽窜现象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井间汽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孔介质中蒸汽的推进实际为蒸汽驱动冷凝水与变温热水驱动原油的渗流过程;驱动前缘以外,油藏温度逐渐降低,呈现常规非活塞水驱油特征,水的渗流速度快于原油,呈现明显的突进现象,窜流通道两侧留有大量剩余油,注采井间汽窜时的平面波及系数仅为43.16%;而在热波及区域内,存在绕流残余油与角隅滞留油。影响井间汽窜的主控因素包括:井位与高渗带位置关系、平面非均质性、厚度、原油黏度、注汽速度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械密封影响因素分析及展望
丁雪兴, 王竞墨, 王世鹏, 杨小成, 严如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89-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14
摘要435)   HTML    PDF (4004KB)(308)    收藏

机械密封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密封方式,已成为流体密封技术重要的动密封形式。随着密封行业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工业整体的发展,机械密封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当前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发展的重点对象之一,且对于机械密封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密封的影响因素、常见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从解决机械密封问题角度,对机械密封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简要介绍,以促进机械密封技术发展。总结与展望机械密封发展趋势,对于极端工况条件下的密封性能、常规工况下使用寿命、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械密封可控层面上,机械密封智能化与密封组合会成为未来机械密封的研究重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N i Y分子筛的酸性及酸中心可接近性
张晓彤, 王 琳, 秦玉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5): 16-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5.004
摘要572)      PDF (2429KB)(668)    收藏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的 N i Y( L - N i Y)分子筛为研究对象, 运用N2 吸附表征其织构性能; 采用原位 红外光谱技术以吡啶( P y) 、 2, 6 - 二甲基吡啶( DT P y) 、 2, 6 - 二叔丁基吡啶( DT P y) 为探针分子考察分子筛表面酸性及 其超笼桥羟基B酸位的可接近性。结果表明, 经改性后的L - N i Y表面产生了介孔结构的缺陷位; 原位红外光谱结果 表明, L - N i Y超笼桥中的桥羟基为强B酸中心, 且这些B酸中心的可接近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中位于缺陷位处 的B酸位具有较优异的可接近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化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辛靖, 朱元宝, 胡淼, 张海洪, 宋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5): 8-1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5.002
摘要689)   HTML    PDF (1105KB)(491)    收藏
微化工技术是化学工程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其技术核心是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完成微尺度的传递和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减小体系的分散尺度,强化混合与传递,提高过程可控性和效率,增强化工过程安全性,促进过程强化和化工系统小型化,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从微化工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及其优越性、工业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旨在加深人们对微化工技术的理解,进而推动微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氢吸附性能的分子模拟
汤梦瑶, 孙天一, 李佳书, 丁延, 李进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0-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2
摘要375)   HTML17)    PDF (1471KB)(383)    收藏

在293.15 K、101.30 kPa的条件下,测定了氢气在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中的储氢密度,对比了同等条件下采用不同力场计算得到的数据,筛选了3种碳材料的最佳计算力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3种碳材料在0~1 000.00 kPa、77.00~573.15 K条件下的储氢密度。结果表明,Dreiding力场是计算石墨烯吸附储氢密度的最佳力场,Universal力场是计算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密度的最佳力场;在给定条件下,3种材料吸附储氢能力强弱排序为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储氢能力与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其与氢气的弱结合力紧密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模拟碳材料吸附储氢和储氢材料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d⁃Ag/Al 2O 3催化剂上CO吸附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吕曼丽, 龚珣, 秦玉才, 张晓彤,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6): 8-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6.002
摘要844)   HTML    PDF (1870KB)(452)    收藏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CO探针分子在浸渍法制备的Pd⁃Ag/Al2O3催化剂及Al2O3载体上的吸附行为。根据催化剂表面吸附CO后表面物种吸附形态的不同,可以判断不同制备方法所得Pd⁃Ag/Al2O3催化剂上活性中心Pd原子受到助剂Ag原子的电子效应和几何效应不同。研究发现,升温前后吸附和脱附CO时,只有Pd⁃Ag/Al2O3⁃LM⁃2催化剂上不存在CO的桥式吸附,且发现随着CO的吸附和脱附温度的升高,HCO_3的特征峰强度相对减弱,与此同时HCOO-的吸附特征峰相对增强,两者一致的消长关系说明HCO〖_3^-〗在升温的过程中转变为HCOO-。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杂质CO 2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高飞, 辛建旭, 郭志强, 李欣欣, 孙广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8-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3
摘要372)   HTML17)    PDF (2633KB)(333)    收藏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CO2提高油田采收率是封存CO2的重要手段,但液态CO2的安全储存、输送仍存在挑战,其中杂质气体对液态CO2热力学物性的影响非常大。对现场取样的CO2进行分析,确定了常见的7种杂质气体,并利用HYSYS、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含杂质CO2的物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绘制物性版图并将其与纯CO2的物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7种杂质均能使CO2相图的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扩大,但不同杂质使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的扩大幅度不同;杂质主要通过泡点线的变化扩大气液共存两相区,而对露点线的变化影响不大;在含C2H6、C3H8、C2H4杂质的CO2混合气体中静电势能占据主导作用,因此相比于含H2、CO、CH4、羰基硫(OCS)的混合气体,其宏观物性受温度、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溶性硫磺的结构与热稳定性研究
吴立报,黄婉利,罗根祥,韩春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5): 22-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5.004
摘要565)      PDF (2159KB)(818)    收藏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溶性硫磺样品,并与进口产品HD OT20进行比较分析。采用X 射线衍射(XRD)及差热扫描(DSC)技术表征了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结构和热分解过程。结果发现,不溶性硫磺的结构主要以Sw1纤维型和Sw2胶合板型晶型结构为主,且多以两种结构混合存在。以Sw2胶合板型结构为主的不溶性硫磺样品有较高的熔融峰温和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提高样品中Sw2胶合板结构的比例,可以增强不溶性硫磺样品的热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钯基合金催化剂制备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李培才, 王宁, 白树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78-8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9
摘要684)   HTML17)    PDF (2834KB)(310)    收藏

为解决钯(Pd)催化剂在选择性加氢中对目标产物选择性差的问题,添加第二金属M(M为Mn、Fe、Co、Ni),通过简单共还原法合成了PdM/C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以3?硝基苯乙烯为模型分子,以H2作为氢源,研究了第二金属对Pd基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RD、TEM、气相色谱等方法对Pd基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以纯Pd/C为催化剂,3?硝基苯乙烯加氢反应1.5 h,其转化率为100%,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仅为29%,过度加氢产物3?氨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为71%;引入第二金属后,PdM/C对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提升到75%~100%。其中,PdFe/C能将3?硝基苯乙烯完全加氢转化成3?硝基苯乙烷,且反应10次后,3?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100%,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为99%,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度氢化,实现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制备3?硝基苯乙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金属基底改性Zn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唐波, 刘乾锋, 樊贺飞, 张强, 王二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66-7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8
摘要282)   HTML9)    PDF (4713KB)(286)    收藏

将经过熔炼、锻造、打磨和抛光的金属Ni、Cu、Sn、In、Ti作为Zn负极的基底,制备了水系Zn离子电池。运用XRD、SEM、原位光学显微镜和电化学表征技术,分析了不同基底上的析氢速率、Zn在不同基底上的沉积/溶解行为、电偶腐蚀程度以及循环性能。结果表明,Sn和In不仅能够抑制Zn与基底之间引起的副反应,而且具有优异的亲Zn性能,但Zn在Sn基底表面沉积的形貌受Sn晶面的影响较大,In更适宜用作Zn负极的基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滑石材料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进展
于喜洋, 顾贵洲, 李政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16-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03
摘要554)   HTML    PDF (483KB)(411)    收藏

工业废水主要由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液组成,具有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差异性大、难以处理等特点。主要综述了水滑石常用的制备方法,利用壳聚糖法、等离子体法、农业废弃物法进行改性制备复合材料。水滑石材料在吸附过程中多呈粉末状,难以回收,且工业化应用较少。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引入Fe离子产生磁性,利于回收;通过开发更低廉的合成材料、简单快捷的制备方法、稳定的理化性质使水滑石材料得以工业化应用。水滑石复合材料在层板中引入磁性物质有助于回收,随着水滑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新工艺的发展,处理有毒污染物的前景必定会更广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酯增塑剂增塑PVC最新研究进展
张欣华,李泽天,王 静,韩释剑,高传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6, 29 (4):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4.003
摘要997)      PDF (968KB)(1992)    收藏
PVC增塑剂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为主,因其较高的增塑效率被广泛使用,但此类增塑剂耐久性差,使产品的使用寿命变短,具有毒性和潜在致癌性,影响人类及动物健康,已逐渐被新型增塑剂所取代。聚酯增塑剂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增塑剂,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增塑剂的缺点,所以被国内外广泛地研究,本文概述了聚酯增塑剂的增塑机理(凝胶理论、润滑理论和自由体积理论)、合成过程和选用准则,并对聚酯增塑剂进行分类,包括生物基聚酯增塑剂、石油基聚酯增塑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光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研究进展
商宇桐, 杨丽娜, 管景国, 李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2): 12-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2.003
摘要624)   HTML    PDF (544KB)(545)    收藏
近年来,光催化氧化脱硫在清洁燃料生产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光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开发也成为热点研究课题。对纯相、掺杂型、负载型和异质结型光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结构、性质特点以及催化脱硫性能进行综述。由于纯相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比较窄,掺杂型、负载型和异质结型催化剂通过降低催化剂的禁带宽度可以扩大光波响应范围。指出负载型催化剂不但可以扩大光波响应范围,还可以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因此,低成本载体的研究和光催化氧化脱硫催化剂再生性能的研究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泥页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脱水转化及热动力机制
李 霞,王 佳,谭先锋,胡罗嘉,娄芸健,谭东萍,梁 迈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1): 61-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1.011
摘要444)      PDF (4696KB)(668)    收藏
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黏土矿物脱水转化与成岩阶段划分、孔隙裂缝形成的关系,总结了温度、时间、压力、孔隙流体性质以及有机质热演化对黏土矿物转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各种黏土矿物转化时的古地温和流体性质变化,将泥页岩成岩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成岩反应不同,致使矿物组合发生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甲烷吸附能力大小与泥页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转化密切联系,其相对大小顺序为:蒙脱石 >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伊利石化和蒙皂石绿泥石化是较为重要的成岩反应,探讨他们的成因机制,并建立相应模型,对研究泥页岩储层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热时间对CuO/CeO 2催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影响
杨昕毓, 孙舒, 石岩, 冯旭, 韩蛟, 张财顺, 张磊, 高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63-6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8
摘要218)   HTML8)    PDF (1384KB)(215)    收藏

以六水合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改变水热时间制备了CeO2?XX为水热时间,X=3、6、12、24 h)载体,对其进行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Cu获得CuO/CeO2?X催化剂,将其应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反应中。通过XRD、BET、H2?TPR等表征手段,探索水热时间对CeO2?X载体、CuO/CeO2?X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CuO/CeO2?X催化剂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CeO2?6催化剂在MSR反应中展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80 ℃、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甲醇气体体积空速(GHSV)为800 h-1的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可达92.8%。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