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
张瑀净, 张宝山, 孙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3
摘要3920)   HTML277)    PDF (2450KB)(1801)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绿色无污染、储量丰富、应用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技术,在“双碳”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其关键挑战在于开发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以降低水分解的过电势。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自身特性和优劣势,重点总结概括了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钴基催化剂的合成及其活化过一硫酸盐的研究进展
吕玉, 王晓宁, 吴张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2-2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2
摘要988)   HTML60)    PDF (2578KB)(864)    收藏

钴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具有催化活性高、操作简便、易回收和成本较低等优点,因此近年来在高级氧化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综述了钴基催化剂的典型合成方法,包括固相法、气相法和液相法等;介绍了用于活化PMS的钴基催化剂的类型,包括具有特殊形貌的钴氧化物、负载型钴氧化物和钴基复合金属氧化物;阐述了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在环境修复中降解有机染料、内分泌干扰物以及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钴基催化剂活化PMS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许雪容, 彭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1-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1
摘要1568)   HTML121)    PDF (2165KB)(772)    收藏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层内离子可变、层间阴离子可交换以及反应表面较大的特点,因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析氢和析氧性能。此外,基于LDHs的衍生物能够实现催化剂材料的多功能化和性能的增强,使其在众多领域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LDHs层板结构的可调变性、可剥层及组装性、结构记忆效应等性质,以及剥层法、共沉淀法和水热合成法等LDHs高效电催化剂的常用制备方法,综述了LDHs及其复合衍生物在电解水析氧反应、析氢反应、乙醇电催化氧化反应、氧还原反应等电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对LDHs所涉及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及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可视化分析辅助探究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研究进展
张博, 郄佳鑫, 曹永安, 赵久成, 吴军, 王文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1
摘要534)   HTML36)    PDF (3692KB)(701)    收藏

钠离子电池因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已经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明确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发展历程,解决钠离子电池初始库伦效率低、稳定性差以及高倍率性能差等问题,探索了硬碳中钠离子储存机制;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了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沿程,从材料设计、结构调控、功能设计及界面优化3个方面综述了硬碳负极的性能优化策略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硬碳储钠机制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最后,对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范琳, 杨磊, 车晓甄, 李夺, 潘立卫, 钟和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48-5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6
摘要363)   HTML16)    PDF (1788KB)(643)    收藏

利用可再生能源CO2电化学还原制CO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及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有效途径之一。简述了CO2电化学还原的优势及基本反应原理,综述了近年来水溶液中CO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制备纳米粒子并调控其组成和结构、构筑合金、设计金属中心和配体与载体的结构以及开发单原子催化剂等方面,重点讨论了单金属纳米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金属有机络合物催化剂和单原子催化剂对CO2电化学还原制CO性能的影响及相关反应机理,总结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对CO2电化学还原制CO金属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金属分散度对Ni基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
鞠雅娜, 张雅琳, 张然, 宋绍彤, 吕忠武, 袁晓亮, 李阳, 吴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71-7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8
摘要445)   HTML25)    PDF (1756KB)(625)    收藏

以γ?Al2O3为载体、Ni为活性组元,通过引入助剂Mo改善Ni系催化剂金属分散度,制得NiMo/γ?Al2O3催化剂(NiMo系催化剂)。采用BET、XRD、H2?TPD、H2?TPR、透射电镜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物性表征,并利用加氢装置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金属分散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o的引入可有效减弱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H2?TPR谱图低温还原峰明显前移,峰强度增强,催化剂活性比表面积由0.7 m2/g增加到15.3~16.1m2/g,金属分散度由0.80%提高到18.59%,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金属活性中心数量,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金属分散度;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催化裂化重汽油,NiMo系催化剂较Ni系催化剂脱硫率提高了15.7%,烯烃饱和率提高了4.9%,脱硫选择性降低了3.4%。由此可见,NiMo系催化剂兼具较好的脱硫性能和脱硫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杨健松, 付强, 于龙娇, 王婷, 魏奇, 李伟, 王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8-15.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2
摘要439)   HTML29)    PDF (722KB)(591)    收藏

近年来,全球压敏胶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350万t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随着压敏胶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功能改性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通过改性其性能有所提高,但存在改性过程中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橡胶具有成本低、力学性能好、耐高低温、环保等优势,因此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趋势。总结了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过程,并对橡胶的种类、改性后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基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利星, 张熊, 李晨, 吴志勇, 曾涛明, 马向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0-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2
摘要591)   HTML34)    PDF (2031KB)(566)    收藏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电化学储能技术和相关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电极材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如何利用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前驱体制备高性能负极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煤炭因具有碳含量高、储量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成为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前驱体。近年来,研究者以煤炭为原料制备了无定型碳、石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负极材料,并对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三类典型的煤基碳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合成方法、优化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对煤基碳负极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捕集空气中CO 2的研究进展
荣振洋, 祁路明, 刘清, 费兆阳, 崔咪芬, 乔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1
摘要448)   HTML64)    PDF (1976KB)(482)    收藏

人类活动导致的CO2过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O2浓度增长的方法。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实现碳排放负增长的技术。固体胺吸附剂,特别是硅载体固体胺吸附剂,因其具有高吸附能力、抗腐蚀、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并用于环境空气中捕获CO2。将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按照负载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硅基载体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提出粉末状固体胺吸附剂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整理并分析了固体胺吸附剂当前的成型方法;指出了开发高吸附量、高稳定性的成型固体胺吸附剂是CO2吸附剂工业化的未来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勾匀婕, 李广东, 王振华, 孙克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28-3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4
摘要918)   HTML54)    PDF (2721KB)(470)    收藏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技术基于固态电解质可实现电能、热能向化学能的高效、灵活转化,可与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衔接,利用所产生的过剩电能实现H2的高效、清洁、大规模制备;可以耦合CO2捕获过程,实现CO2与H2O共电解制备合成气;可与大型工业结合,利用产生的低附加值原料制备乙烯、氨气、甲醛等高附加值化学品。SOEC技术可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转化及存储的需求,对加快全世界范围内非化石能源替代进程、加速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意义重大。主要讨论了SOEC技术所应用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现阶段的应用场景及原理、面临的挑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S量子点修饰TiO 2纳米管及光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余志超, 汤振国, 张楠, 崔泽岳, 胡林河, 李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38-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6
摘要374)   HTML15)    PDF (2827KB)(466)    收藏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传统的光催化剂材料,但由于其自身带隙宽(3.2 eV)及光生载流子易复合,往往需要通过贵金属或过渡金属掺杂、阴离子掺杂、构建异质结等手段增强其对太阳光的有效吸收,促使光生载流子分离并抑制其复合。采用两步法构建TiO2/CdS异质结,首先通过多重电压阳极氧化法制备结构化的TiO2纳米管阵列,再以TiO2纳米管为基底,通过化学浴沉积法在TiO2纳米管管壁内外均匀生长Cd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TiO2/CdS异质结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构建的TiO2?CdS异质结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促进激发电子的转移,提高光催化产氢效率;样品TiO2(1.0)?CdS(1.0)产氢效率达到1.30 mmol/(g ? h),是CdS量子点的1.67倍。最后,基于实验分析提出了可见光光解水制氢过程中光生电子在TiO2?CdS上的转移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油加氢过程集总动力学研究进展
杨依武, 彭冲, 梁守才, 侯政煜, 谢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10-1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2
摘要268)   HTML9)    PDF (2058KB)(402)    收藏

加氢裂化是炼油与石化行业的关键技术,借助反应动力学建模来深入理解加氢裂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重油馏分加氢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介绍了建模方式对应模型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对产物的预测方法;论述了反应动力学建模从初期简单地从宏观角度按照馏程划分的离散集总模型、根据生产方案划分的连续集总模型,发展到在复杂微观的分子水平上建立集总模型的过程;从预测产品成分的能力、参数估计的难度、速率系数和进料依赖性以及所需实验数据等方面,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突出说明了集总模型的工业实用性和分子集总中分子层次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根据建模难易程度、计算机运算能力及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对集总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均相催化CO 2加氢制备MeOH的研究进展
康杏思, 陈琼遥, 何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25-3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3
摘要298)   HTML16)    PDF (2736KB)(395)    收藏

大气中CO2质量分数于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414.7 μ g / g ),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CO2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从CO2利用和甲醇(MeOH)经济性角度看,CO2加氢制备MeOH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路线,可作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之一。总结了均相体系中以H2作为还原剂,还原CO2制备MeOH的最新进展;围绕CO2直接加氢制备MeOH、经CO2衍生物加氢制备MeOH以及经HCOOH歧化制备MeOH等3条路径,介绍了每条路径中涉及的催化剂体系设计、构?效关系以及反应机理;概述了每条加氢路径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实现工业化CO2加氢制备MeOH需解决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烯与碳纳米管氢吸附性能的分子模拟
汤梦瑶, 孙天一, 李佳书, 丁延, 李进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0-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2
摘要377)   HTML17)    PDF (1471KB)(383)    收藏

在293.15 K、101.30 kPa的条件下,测定了氢气在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中的储氢密度,对比了同等条件下采用不同力场计算得到的数据,筛选了3种碳材料的最佳计算力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3种碳材料在0~1 000.00 kPa、77.00~573.15 K条件下的储氢密度。结果表明,Dreiding力场是计算石墨烯吸附储氢密度的最佳力场,Universal力场是计算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密度的最佳力场;在给定条件下,3种材料吸附储氢能力强弱排序为石墨烯>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储氢能力与材料的比表面积及其与氢气的弱结合力紧密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模拟碳材料吸附储氢和储氢材料设计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甲氧基二甲醚使用性能研究
安高军, 薛真真, 徐曦萌, 夏洋峰, 刘亚文, 鲁长波, 郑哲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16-24.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3
摘要563)   HTML15)    PDF (1678KB)(360)    收藏

从聚甲氧基二甲醚使用性能的角度,对其材料相容性、贮存安定性、与柴油的互溶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聚甲氧基二甲醚与常见的铜、黄铜、钢、铸铁、铸铝和焊料等金属材料的相容性总体良好,体积分数为1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调合柴油与聚酯型聚氨酯橡胶和氟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好,与丁腈橡胶和聚醚型聚氨酯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在16周的43 ℃贮存安定性实验中,聚甲氧基二甲醚表现出良好的贮存安定性;将聚甲氧基二甲醚按照体积分数为10%的比例与车用柴油掺混后,二者具有良好的互溶稳定性。总体来说,聚甲氧基二甲醚作为柴油调合组分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曹瑜寒, 王荣忠, 张月华, 彭国文, 曾庆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52-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8
摘要368)   HTML22)    PDF (1724KB)(359)    收藏

电化学处理技术已广泛用于水体重金属的去除研究。其中,具有导电性强、比表面积大、结构可控等性能的碳基电极在电化学处理和回收重金属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石墨烯、活性炭等碳基电极通过电吸附、电氧化还原以及电沉积等电化学方法去除与回收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碳材料为基础的电化学处理重金属的发展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过渡金属催化有机硫化物C-S断裂反应的研究进展
田帅男, 孙然, 李蕾, 王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48-57.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7
摘要293)   HTML10)    PDF (2018KB)(345)    收藏

有机硫化物广泛存在于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石油炼制工业中,通常需要通过C-S断裂进行石油馏分的脱硫。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C-S断裂反应因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不同类型有机硫化物C-S断裂反应的最新进展,对Pd、Cu、Ni、Fe等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提出了见解,并对该类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杂质CO 2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高飞, 辛建旭, 郭志强, 李欣欣, 孙广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18-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3
摘要372)   HTML17)    PDF (2633KB)(335)    收藏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利用CO2提高油田采收率是封存CO2的重要手段,但液态CO2的安全储存、输送仍存在挑战,其中杂质气体对液态CO2热力学物性的影响非常大。对现场取样的CO2进行分析,确定了常见的7种杂质气体,并利用HYSYS、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含杂质CO2的物性变化进行模拟计算,绘制物性版图并将其与纯CO2的物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7种杂质均能使CO2相图的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扩大,但不同杂质使气液共存两相区范围的扩大幅度不同;杂质主要通过泡点线的变化扩大气液共存两相区,而对露点线的变化影响不大;在含C2H6、C3H8、C2H4杂质的CO2混合气体中静电势能占据主导作用,因此相比于含H2、CO、CH4、羰基硫(OCS)的混合气体,其宏观物性受温度、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MoN催化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解海水制氢性能
刘梦珊, 孟超, 胡涵, 吴明铂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1-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1
摘要1581)   HTML42)    PDF (3735KB)(330)    收藏

以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六水合硝酸镍为镍源,采用水热法在泡沫镍基底上制备前驱体NiMoO4纳米棒阵列,然后通过热氮化法得到具有棒状阵列结构的NiMoN催化电极材料(简称NiMoN)。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NiMoN的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塔菲尔斜率、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NiMoN的半反应析氧(OER)、析氢(HER)以及全解水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碱性淡水和碱性模拟海水电解液中,NiMoN均显示了突出的OER活性,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分别需要293、340 mV的过电位;NiMoN?9具有较好的HER活性,在两种电解液中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分别需要361、400 mV的过电位;NiMoN?9具有良好的全解水性能,在两种电解液中产生100.00 mA/cm2的电流密度所需电压分别为2.016、2.032 V,且可稳定运行55 h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钯基合金催化剂制备及其选择性加氢性能研究
李培才, 王宁, 白树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78-8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9
摘要685)   HTML17)    PDF (2834KB)(310)    收藏

为解决钯(Pd)催化剂在选择性加氢中对目标产物选择性差的问题,添加第二金属M(M为Mn、Fe、Co、Ni),通过简单共还原法合成了PdM/C双金属合金催化剂;以3?硝基苯乙烯为模型分子,以H2作为氢源,研究了第二金属对Pd基催化剂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RD、TEM、气相色谱等方法对Pd基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以纯Pd/C为催化剂,3?硝基苯乙烯加氢反应1.5 h,其转化率为100%,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仅为29%,过度加氢产物3?氨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为71%;引入第二金属后,PdM/C对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提升到75%~100%。其中,PdFe/C能将3?硝基苯乙烯完全加氢转化成3?硝基苯乙烷,且反应10次后,3?硝基苯乙烯的转化率仍保持在100%,3?硝基苯乙烷的选择性为99%,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度氢化,实现3?硝基苯乙烯选择性加氢制备3?硝基苯乙烷。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V 2O 5研究进展
周娅, 时润娜, 郎笑石, 姚传刚, 蔡克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38-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5
摘要400)   HTML9)    PDF (2911KB)(308)    收藏

钠离子电池(SIBs)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及供应风险低等优势,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器件。目前,五氧化二钒(V2O5)正极材料因具有高工作电压及高理论容量等优点,逐渐成为SIBs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V2O5正极材料的低离子扩散系数、低电导率及反复的离子嵌入/脱嵌所致的结构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其在SIBs中的应用。分析了V2O5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储钠机制,并通过形貌控制、晶体结构修饰、化学预插入以及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改性方法,综述了V2O5正极材料在SIBs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V2O5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改性及应用
陈基鹏, 杨阳佳子, 李鹏, 张健, 胡绍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45-51.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6
摘要560)   HTML37)    PDF (1448KB)(306)    收藏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一种经典的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具有物理化学特性稳定、能带结构合理、原料廉价易得、安全无污染等优势,在环保净化与能源催化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近年来引起了广泛重视。但是,由于g?C3N4具有比表面积小、对可见光的吸收功能较低、光生电子与空穴复合率较高等缺点,严重影响了其应用。综述了g?C3N4的基本构造、特点、主要改性方式和国内外近年来g?C3N4的实际应用,其中改性方式涉及元素掺杂、形貌调控、贵金属沉积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Co 2O 4/Ru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锌空电池的应用
杨扬, 孟超, 胡涵, 吴明铂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64-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7
摘要328)   HTML12)    PDF (2182KB)(297)    收藏

以六水合硝酸镍(Ni(NO3)2·6H2O)为镍源、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钴源、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制备NiCo2O4纳米棒,然后浸渍还原RuCl3,得到了NiCo2O4/Ru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技术,对复合催化剂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电化学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析氧反应(OER)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将NiCo2O4/Ru复合催化剂作为正极组装锌空电池,使用蓝电电池测试仪评价了其开路电压、充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等指标。结果表明,NiCo2O4/Ru复合催化剂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析氧过电位为420 mV,氧还原半波电位为0.77 V,且具有较高的ORR/OER双功能催化活性;由NiCo2O4/Ru复合催化剂组装的锌空电池开路电压为1.37 V,峰值功率密度为143 mW/cm2,且能稳定循环50 h。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金属基底改性Zn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唐波, 刘乾锋, 樊贺飞, 张强, 王二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66-7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8
摘要282)   HTML9)    PDF (4713KB)(286)    收藏

将经过熔炼、锻造、打磨和抛光的金属Ni、Cu、Sn、In、Ti作为Zn负极的基底,制备了水系Zn离子电池。运用XRD、SEM、原位光学显微镜和电化学表征技术,分析了不同基底上的析氢速率、Zn在不同基底上的沉积/溶解行为、电偶腐蚀程度以及循环性能。结果表明,Sn和In不仅能够抑制Zn与基底之间引起的副反应,而且具有优异的亲Zn性能,但Zn在Sn基底表面沉积的形貌受Sn晶面的影响较大,In更适宜用作Zn负极的基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RR稀土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刘嘉敏, 越婷婷, 常迎, 郭少红, 贾晶春, 贾美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4): 1-12.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4.001
摘要239)   HTML28)    PDF (6402KB)(277)    收藏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CO2过度排放,造成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病虫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电化学还原CO2(CO2RR)将CO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和燃料,已成为实现碳循环的一种途径。多年来,已将金属及其氧化物、碳基材料、单原子催化剂等不同电催化剂用于CO2RR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作为“工业维生素”的稀土元素用于CO2RR的报道较少。综述了稀土元素作为载体、主催化剂、助催化剂用于CO2RR的情况,探究了稀土元素材料在CO2RR中的催化性能,以期促进对工业应用的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天然气吸附净化脱CO 2的动态穿透实验研究
付越, 徐义恒, 段军, 田苗苗, 李良军, 陈树军, 赵学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26-3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4
摘要325)   HTML8)    PDF (2400KB)(272)    收藏

为了研究摇摆工况、天然气中所含的H2O和N2对海上天然气吸附净化脱CO2的影响,开展了静止和摇摆工况下多组分混合气体在干燥和含H2O的13X分子筛上的动态穿透实验。采用质谱仪对CH4、CO2和N2按比例进行配气,获得了CH4/CO2和CH4/ CO2/ N2两种多组分混合气体;在静止和摇摆工况下,通过动态穿透实验测定了不同时间下混合气体中每种气体在干燥和含H2O的13X分子筛出口处的分压,得到了穿透曲线以及穿透时间;通过穿透曲线分析了静止和摇摆工况下干燥和含H2O的13X分子筛对两种混合气体中CO2的吸附净化效果,进而得到了摇摆工况下H2O以及N2对海上天然气吸附净化脱CO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止还是摇摆工况下,13X分子筛对CO2的吸附能力最强,对N2的吸附能力最弱;N2的存在有利于海上天然气吸附净化脱CO2,而H2O和摇摆不利于CO2的脱除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b 2C及Ni功能化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赵思魏, 付钢, 甄文清, 杨丽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46-5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5
摘要365)   HTML16)    PDF (2810KB)(250)    收藏

二维过渡金属碳化物和氮化物(MXenes),因具有高效的吸附催化性能、较宽的光吸收范围和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已成为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明星材料。掺杂Ni原子的Nb2C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为了探索Ni掺杂Nb2C提高光催化性能的内在机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Nb2C及其Ni功能化形式(即Ni?Nb2C)的电子结构性质及其对CO2气体分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b单原子被Ni单原子取代,导致Ni原子周围的电荷密度增加和基底电荷密度的再分配,从而改善了光催化CO2的电子环境,提高了对CO2气体的光催化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性环境下电催化析氧反应研究进展
杜坤, 郭佳欣, 马紫昂, 毛晶, 凌涛, 赵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1-14.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1
摘要278)   HTML36)    PDF (5477KB)(246)    收藏

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被视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关键。电催化分解水过程中的析氧反应(OER)在太阳能和风能等间歇式能源存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环境友好的中性环境下的OER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然而其电解水析氧效率远低于在碱性或酸性条件下电解水析氧效率。基于此,首先概括了目前研究者对中性环境下OER机理的认识;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原位跟踪OER电催化过程的表征技术,并概述了包括Co基、Ni基和Mn基等中性环境下的OER催化材料;最后,对促进中性环境下电催化分解水OER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策略。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焦应用及脱硫技术进展
黄旭君, 宋永一, 于洋, 丁巍, 张舒冬, 蔡海乐, 马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15-23.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2
摘要242)   HTML13)    PDF (741KB)(244)    收藏

随着电动革命的兴起及“双碳”目标的确立,石油焦在锂电负极材料及高等级预焙阳极等高附加值应用领域获得长足发展,但是新兴石油焦高附加值的应用对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有严苛的要求。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过高,会对石油焦的高价值应用产生负面影响。对主要的石油焦脱硫技术,包括溶剂萃取脱硫法、高温煅烧脱硫法、氧化脱硫法、碱金属化合物脱硫法、加氢脱硫法、微生物脱硫法及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的脱硫率可以达到93.6%,可将石油焦中硫质量分数由7.57%降至0.48%。石油焦脱硫技术应遵循最大程度保持脱硫后石油焦本体结构不被破坏的原则,因此氧化脱硫法耦合过程强化辅助脱硫法是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石油焦脱硫技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n 4P 3⁃G@C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冯莲晶, 王利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66-73.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9
摘要279)   HTML9)    PDF (2308KB)(235)    收藏

磷化锡(Sn4P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虽然理论比容量(1.255×103 mA ? h/g)较高,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和颗粒团聚现象,导致容量衰减严重。将石墨烯作为骨架、无定形碳材料作为包覆层,成功地制备了碳包覆Sn4P3?石墨烯复合材料(Sn4P3?G@C)。Sn4P3?G@C在电流密度为0.05 A/g时,循环7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0.521×10-3 mA ? h/g;在电流密度为0.10 A/g时,循环150次后放电比容量可达0.433×10-3 mA ? h/g;在电流密度为0.50 A/g时,稳定循环300次,放电比容量可达0.330×10-3 mA ? h/g。片层石墨烯和碳包覆层的共同存在不仅使Sn4P3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导电性提升,而且有效缓解体积膨胀,防止颗粒之间的团聚,使Sn4P3?G@C表现出了良好的储锂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方法合成Y沸石包覆Ru金属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
杨江蒨, 刘萌, 葛思达, 吴志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5): 36-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5.004
摘要298)   HTML15)    PDF (4724KB)(224)    收藏

采用原位水热法、离子交换法、浸渍法制备了系列Y沸石包覆Ru金属催化剂,讨论了采用原位水热法合成过程中Ru金属的添加顺序及不同合成方法对沸石物性及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XRF和SEM等方法表征了沸石的组成和结构性质;采用H2?TPR、H2?TPD、TEM、CO?IR和XPS等表征方法表征了沸石中Ru金属的存在状态;采用NH3?TPD和Py?IR表征了沸石的酸性质。结果表明,Ru金属的添加顺序对原位水热法合成的沸石影响较小;原位水热法合成的沸石包覆金属效果最好;在异丁烷异构化制正丁烷的反应中,所得Ru@HY?Si具有最高的异丁烷转化率及正丁烷选择性,在反应温度为673 K、质量空速为4 h-1时催化活性最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热时间对CuO/CeO 2催化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影响
杨昕毓, 孙舒, 石岩, 冯旭, 韩蛟, 张财顺, 张磊, 高志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63-69.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8
摘要218)   HTML8)    PDF (1384KB)(215)    收藏

以六水合硝酸铈和尿素为原料,通过改变水热时间制备了CeO2?XX为水热时间,X=3、6、12、24 h)载体,对其进行等体积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Cu获得CuO/CeO2?X催化剂,将其应用于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MSR)反应中。通过XRD、BET、H2?TPR等表征手段,探索水热时间对CeO2?X载体、CuO/CeO2?X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CuO/CeO2?X催化剂在MSR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uO/CeO2?6催化剂在MSR反应中展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80 ℃、水醇物质的量比为1.2、甲醇气体体积空速(GHSV)为800 h-1的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可达92.8%。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剂萃取法分离回收废催化剂碱浸渣中铝、镍的研究
于博, 凌江华, 贾富智, 刘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20-26.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3
摘要418)   HTML11)    PDF (1602KB)(214)    收藏

通过溶剂萃取法分离回收废加氢催化剂碱浸渣的硫酸浸出液中铝和镍,分析并比较了萃取剂P204(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和P507(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的萃取分离效果,同时考察了P204萃取体系中原料液初始pH、P204体积分数、P204皂化率、V(有机相)/V(水相)等因素对铝、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507相比,P204可更好地分离铝和镍;在萃取剂P204体积分数为35%、P204皂化率为30%、原料液初始pH为2.75、V(有机相)/V(水相)=3∶1的条件下,铝的萃取率达到96.45%,而镍的萃取率仅为2.77%;经过二级逆流萃取流程,铝的萃取率可达到99.50%以上,而镍的萃取率低于3.60%。采用盐酸溶液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在盐酸浓度为6 mol/L、反萃温度为60 ℃、V(有机相)/V(水相)=2∶1的条件下反萃20 min,有机相中铝的反萃率为98.04%,可有效地实现废加氢催化剂中铝、镍的分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钙钛矿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赵鹤鸣, 陈丽萍, 魏奇, 于龙娇, 杨健松, 石富强, 王世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5): 67-72.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5.009
摘要205)   HTML11)    PDF (1538KB)(209)    收藏

钙钛矿光伏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可柔性加工等优势,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第三代光伏产品。传统封装材料的高温封装过程很难满足钙钛矿光伏组件高性能化的需求。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工艺,成功合成了一种适合钙钛矿光伏电池封装的胶膜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拉力试验机等对材料的结构、透光率和黏结特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胶膜材料非常适合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封装,可以在80 ℃实现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和外层玻璃的有效黏结;封装后PSCs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0.59%,并且封装后的PSCs器件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氧还原Pt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宋学实, 曲微丽, 赵磊, 王振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4): 25-33.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4.004
摘要217)   HTML10)    PDF (1390KB)(202)    收藏

化石能源正在日渐枯竭,环境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但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因此开发绿色能源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作为高效能源转换装置的燃料电池因具有效率高、性能强、环保性能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选择上,Pt基催化剂因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成为首选材料,但其高昂的制备成本和不稳定的催化性能使Pt基催化剂在商业化过程中受到阻碍。简单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Pt基催化剂的工作原理、催化剂活性影响机制,从合金型Pt基催化剂、核壳结构Pt基催化剂、不同载体担载Pt基催化剂、单原子Pt基催化剂4个方面综述了Pt基催化剂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滑石类光催化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赵东启, 顾贵洲, 李政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3): 36-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3.006
摘要533)   HTML    PDF (931KB)(197)    收藏

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LDHs,又叫水滑石)因具有层状结构、稳定的物化性质和电子特性等优点,可以大范围地应用在污水处理中。目前,水滑石作为光催化剂及其复合材料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综述了水滑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型水滑石对水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简要阐述了水滑石光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水滑石光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水滑石在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金属⁃氮掺杂炭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电催化CO 2性能
武玉泰, 王佳琦, 李丹, 胡旭, 王永胜, 郝广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3): 1-10.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3.001
摘要224)   HTML39)    PDF (4760KB)(195)    收藏

金属?氮掺杂炭是一类新兴的应用于CO2还原反应(CO2RR)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浸渍法为主的后处理方式,通常涉及较多的步骤,且金属种类单一。以4,4′?联吡啶为配体、硝酸铁和氯化铜为金属节点,通过配位竞争的策略合成FeCu配位聚合物,后经原位热处理得到FeCu?N?C系列催化剂。分别采用SEM、TEM、XRD、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催化剂形貌结构、金属物种状态、孔隙结构等进行了表征。采用三电极体系评价了FeCu?N?C系列催化剂在电催化CO2RR产合成气(CO/H2)中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调控Fe、Cu的物质的量比、炭化温度、金属组合等条件可调控合成气中n(CO)/n(H2)的比例。在较宽电位范围内(-0.7~-1.3 V)生成的合成气中n(CO)/n(H2)可在0.15~3.33调控,可满足甲醇合成、费托反应及合成气发酵等重要反应的供给气配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于加氢异构的一维孔沸石分子筛研究进展
高诗奡, 吴志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51-62.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7
摘要212)   HTML13)    PDF (1956KB)(194)    收藏

加氢异构反应在提升汽油辛烷值、柴油降凝和润滑油基础油脱蜡降黏等方面应用广泛。一维孔沸石对直链烷烃具有独特的孔口择形效应,是加氢异构反应中最适宜的酸性载体和异构化活性组分,其异构化性能主要取决于沸石拓扑结构、酸性质、晶粒尺寸等自身因素。主要概括了近年来不同拓扑结构一维孔沸石的合成、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常用于加氢异构的一维孔沸石分子筛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比容量Li 2ZnTi 3O 8@C⁃N负极材料储锂性能研究
沈紫烨, 王利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3): 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3.001
摘要286)   HTML    PDF (2689KB)(185)    收藏

以盐酸多巴胺为N、C源,高温固相法合成N掺杂C包覆Li2ZnTi3O8@C?N负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发现,部分Ti4+被还原为Ti3+,达到了包覆和掺杂共同改性的目的。该方法有利于提高离子扩散系数和降低电荷转移电阻。在电流密度为0.5、1.0、1.5、2.0、2.5、3.0 A/g时,Li2ZnTi3O8@C?N?2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超过240.0、220.0、210.0、200.0、190.0、180.0 mA ? h/g。还研究了N掺杂C包覆Li2ZnTi3O8复合材料的低温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0 ℃时该样品的放电比容量远高于未改性的Li2ZnTi3O8负极材料;电流密度为0.2 A/g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2.5 mA ? h/g,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241.7 mA ? h/g;在电流密度为1.0 A/g、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依然有147.4 mA ? h/g。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载体表面性质调控Pt⁃Sn/γ⁃Al 2O 3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
崔明彧, 焦建豪, 康津铭, 刘世佳, 关慧敏,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40-47.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6
摘要349)   HTML14)    PDF (3005KB)(181)    收藏

Al2O3载体的性质是影响丙烷脱氢Pt?Sn/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450、650、850 ℃三种焙烧温度制备了γ?Al2O3载体,运用XRD、XRF、NH3?TPD、Py?FTIR、CO?FTIR、OH?FTIR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载体和其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使用固定床在线分析微型反应装置评价了丙烷脱氢反应性能,并对气相产物分布和结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γ?Al2O3载体的表面酸量减少,850 ℃高温焙烧几乎完全消除了表面弱L酸中心,这说明γ?Al2O3表面配位不饱和Al位点和表面-OH数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特征不利于金属活性中心的高度分散;CO?FTIR和TEM表征结果均证实了在Pt?Sn/γ?Al2O3?850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大的Pt团簇,更多的饱和配位Pt活性相结构会促进深度脱氢等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丙烯产物的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研究
张舒, 马丽娃, 郭瑞, 李永飞, 陈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3): 11-16.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3.002
摘要213)   HTML11)    PDF (1406KB)(170)    收藏

外源催化剂进入油藏后可能与原位无机矿物形成复合物,并发生协同催化水热裂解反应。制备了蒙脱土负载的柠檬酸锌复合物模拟内外源协同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稠油的催化降黏性能,并对反应前后的稠油进行了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气相色谱(GC)和元素分析(EA)。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B@Zn(Ⅱ)L使稠油的降黏率(30 ℃)从55.2%升高到65.4%,说明稠油热采中存在内外源协同催化的现象;复合催化剂B@Zn(Ⅱ)L与供氢剂乙醇协同作用后,稠油的降黏率从65.4%升高到80.1%;协同作用后,稠油中的部分高烃类化合物裂解为低烃类化合物,部分重质组分分解为轻质组分。因此,稠油析蜡点降低,N、S质量分数下降,高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降低,低碳烃相对含量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aTiO 3⁃TiO 2复合体的软化学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若男, 何仕婕, 王晓蓉, 王芳芳, 陈常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46-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7
摘要301)   HTML12)    PDF (1539KB)(166)    收藏

以八水合氢氧化钡(Ba(OH)2·8H2O)、二氧化钛(TiO2)为原料,采用软化学水热的制备方法,在120 ℃的温度下,通过调控不同n(Ba)/n(Ti)合成了BaTiO3?TiO2复合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n(Ba)/n(Ti)条件下所得到的复合体的结构,并考察了复合体对模拟降解污染物——罗丹明B(RhB)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n(Ba)/n(Ti)=0.50时,BaTiO3?TiO2复合体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最大,催化效果最好;同时,n(Ba)/n(Ti)=0.50时,所形成BaTiO3?TiO2复合体的活性位点最多,有助于光催化反应的进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维度的NiCoP对析氢反应的影响
李东, 王昆彦, 王育乔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2): 70-77.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2.009
摘要218)   HTML10)    PDF (2837KB)(160)    收藏

形貌调控是提升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维度的NiCoP对析氢反应的影响;构建了一维纳米线(NW?NiCoP)和二维纳米片(NS?NiCoP)的结构模型。结果表明,NW?NiCoP在费米能级附近具有更高的态密度,有利于电荷高效传输,而NS?NiCoP则具有更高的氢吸附能,有利于进行Volmer反应。采用水热和磷化两步法分别制备了NW?NiCoP、NS?NiCoP和三维杂化纳米片线(NSW?NiCoP);对不同维度的NiCoP进行了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NSW?NiCoP的过电位为45 mV。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AZOP & SIL分级在部分临氢装置紧急切断功能隐患治理中的应用
衣佳琳, 王海彦, 张继国, 吴迪, 袁景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3): 74-80.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3.011
摘要230)   HTML5)    PDF (846KB)(160)    收藏

为避免类似江西九江“3·12”石化企业加氢装置高低压互窜爆炸着火事故的发生,提出了对某炼化企业部分临氢装置紧急切断功能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基础设计阶段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及安全完整性等级(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分级应用。HAZOP分析采用基于参数优先选择法的工作流程;SIL分级采用保护层分析(LOPA,Layers of Protection Analysis)方法,遵循“尽可能合理降低”(ALARP, As 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l)原则。对某炼化企业焦化汽煤油加氢精制装置、加氢联合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乙苯装置进行了HAZOP & SIL分级,共识别出事故场景12项,提出了建议措施6条。结果表明,HAZOP & SIL分级能够帮助该炼化企业有效地开展窜压风险隐患治理工作,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将存在的窜压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及时地消除,预防高低压互窜事故的发生,保证炼化企业本质安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稀土(铕,钕)⁃2,6⁃吡啶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
宋翰林, 吕雪川, 张晓帆, 张雅琦, 李成龙, 高肖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58-65.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08
摘要226)   HTML10)    PDF (2354KB)(159)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铕/钕?2,6?吡啶二甲酸配合物[Ln(2,6?dipic)(2,6?Hdipic)(H2O)2]·4H2O(Ln代表Eu及Nd),并通过单晶结构测定、磁化率测试、热重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稀土吡啶羧酸类配合物的结构、磁性、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构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中的2,6?吡啶二甲酸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呈现反铁磁性,有明显的轨道耦合作用;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alen金属配合物水解动力学拆分环氧氯丙烷研究进展
刘娜, 梁光敏, 季久玉, 周坤, 罗根祥, 李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4): 53-62.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4.008
摘要157)   HTML4)    PDF (3997KB)(157)    收藏

环氧氯丙烷通过水解动力学拆分可得到手性环氧氯丙烷。手性环氧氯丙烷是具有很高价值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材料等领域。Salen是指两个相同的醛分子和一个二胺分子缩合生成的碱,其与金属化合形成的配合物被称为Salen金属配合物,常用于手性环氧氯丙烷的合成。综述了近年来Salen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及其用于手性环氧氯丙烷合成的研究进展,探究了水解动力学拆分过程中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对以Salen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合成的手性环氧氯丙烷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室温合成Lews⁃Brönsted型低共熔溶剂萃取脱硫研究
陈思宇, 庄仕钊, 李秀萍, 赵荣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33-3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5
摘要282)   HTML11)    PDF (1181KB)(156)    收藏

以Br?nsted酸(羧酸)和Lews酸(三氯化铁)为原料,通过搅拌方法使之形成低共熔溶剂,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对低共熔溶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r?nsted酸与Lews酸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低共熔溶剂。以低共熔溶剂为萃取剂进行萃取脱硫研究,得出最佳脱硫条件:Br?nsted酸与Lews的物质的量比为1∶0.5,脱硫温度为30 ℃,剂油体积比为1∶5;在最佳脱硫条件下,低共熔溶剂对模拟油、汽油和柴油有较好的脱硫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延时膨胀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天然气驱封窜性能研究
赵海峰, 吕伟, 刘笑春, 何思娴, 王石头, 毕卫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60-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4.009
摘要247)   HTML6)    PDF (1156KB)(156)    收藏

长庆油田某区块非均质性较强,地层中有大孔道、微裂缝和高渗透条带,在实施天然气驱过程中气窜风险较高,而传统聚合物微球吸水膨胀速率快,易剪切破碎,封堵强度低。针对这些缺点,通过引入激活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延时膨胀聚合物微球,并采用激光粒度仪、偏光显微镜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室内实验,系统评价了延时膨胀聚合物微球的抗温性、抗盐性、溶胀性、稳定性和天然气封堵性。结果表明,延时膨胀聚合物微球抗温85 ℃,抗盐100 000 mg/L,延时7 d膨胀,粒径扩大倍数达到5.5,并长期保持稳定,稳定性大于6个月,封堵率大于92.0%,可用于地层深部微裂缝和高渗条带的封堵作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ET塑料降解及其降解酶改造方法的研究进展
经楠楠, 刘文红, 李强, 李青青, 王霞, 姚建庄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4, 37 (1): 16-24.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4.01.003
摘要325)   HTML17)    PDF (870KB)(155)    收藏

塑料是一种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其良好的耐用性和可塑性,已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常用的一种塑料,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但是,未经过人工处理的PET在自然情况下很难被降解,给生态系统带来严重负担,因此PET塑料的降解与再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也衍生了许多降解的方法,如光降解法、热降解法、生物降解法等。其中,生物降解法因绿色环保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降解方法。生物降解法中酶降解方法是一种十分环保且较高效的降解方法,而PET降解酶的设计改造成为PET降解的重点问题。综述了现阶段降解塑料的主要方法、生物降解法降解PET的常用酶以及PET降解酶的改造方法,以期为PET的快速降解与再生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植酸框架构筑燃料电池用阴离子导电膜
刘盈汐, 王吉林, 王璐璐, 曲志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1): 74-80.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1.010
摘要259)   HTML9)    PDF (1883KB)(152)    收藏

在聚乙烯醇聚合物基质中原位引入植酸、甲醇、水、九水合硝酸铬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植酸与九水合硝酸铬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聚乙烯醇聚合物交联为网状结构,由此构筑一系列内部含有基于植酸构筑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及适合燃料电池使用的阴离子导电膜(MOF@PVA);通过调节阴离子导电膜中Cr3+的质量分数,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得的导电膜形貌平整均一,内部含有大量可供OH-迁移和涵养水分子的孔结构;导电膜的电导率、含水率、机械性能均随着Cr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当m(Cr3+)/m(导电膜)=0.012时,导电膜的电导率最高,为24.9 mS/cm;导电膜在80 oC、3 mol/L NaOH溶液中浸泡168 h后,电导率仅下降8%。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