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频率响应技术考察了噻吩在 N a Y分子筛和两种分别采用液相和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得的C e Y分子筛上的吸附、 扩散行为, 并与TG / DTG曲线和吡啶红外等技术相结合来分析噻吩在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 L - C e Y分子筛含有强B酸和弱L酸, S - C e Y分子筛含有弱L酸和少量弱B酸。噻吩在S - C e Y及 N a Y分子筛上只存在一种吸附过程, 吸附作用相对较弱。而噻吩在L- C e Y分子筛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吸附过程, 吸附作用相对较强, 其吸附作用模式是与L - C e Y分子筛上不同酸性位作用的结果。
采用高压釜反应器, 在反应温度为2 6 0~3 2 0曟、 氢分压为4~7MP a、 反应时间为2~6h及剂油质量比为0. 2~0. 5的条件下, 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 F C C S) 抽提油在 N i - Mo / S i O2 - A l 2O3 催化剂上选择性加氢脱除多环芳烃( P AH s ) 的反应规律, 针对影响加氢脱除 P AH s反应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建立了油浆抽提油选择加氢脱P AH s的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以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对动力学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 确定了加氢脱除P AH s的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表明, 油浆抽提油选择性加氢脱 P AH s反应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1. 1 4, 表观活化能为4 4 . 3 3k J /m o l , 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偏差为1. 4 1%。
选用氯化铬和醋酸为主要原料, 采用改变分散介质方法合成了一种溶胶型有机铬交联剂。通过与聚丙烯酰胺( HP AM) 制备的调剖体系进行交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 在n( C r 3+) / n( A c -) =( 1暶2. 5) ~( 1暶3. 0) , 交联剂C r 3+质量浓度为1 9 7~3 2 8m g / L, p H为7~9, 与 HP AM 形成强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的凝胶, 且所制备铬溶胶原位交联剂在高矿化度、 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的交联稳定性, 适合油层深部原位交联, 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 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 e m i n 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 S o d i u md i o l e o y l a m i n oc y s t i n e , S DOL C) , 利用 T e x a s 灢 5 0 0 C型界面张力仪和 MC R 3 0 1流变仪研究了 G e m i n i型表面活性剂/HP AM /碱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和黏弹性能, 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评价了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 HP AM 的加入不影响G e m i n i表面活性剂和碱复合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 但可以有效增加体系的黏度。综合考虑界面张力和黏弹性能, 选择黏度4 4mP a·s且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2. 4暳1 0-2mN /m的含质量分数为0. 1 8% HP AM、 0. 1% S DOL C、 0. 1 5% N a OH 和0. 0 6% HE D P·N a 4 体系作为 G e m i n 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 6P V该体系在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 6. 1 1%, 在非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 2. 2 5%。
基于一维混合模型研究天然气管道投产过程中气体的混合规律, 利用T a y l o r 、 T a y l o r 灢 CW、 G. R. I 3种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出气体扩散系数及投产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灢 氮气混气段长度, 分析了管道置换过程中影响混气长度的主要因素, 包括管长、 管径及流速。由T a y l o r 灢 CW 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现场数据最为接近, 用该方法验证国内3条已投产管道所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 9. 7%、 2 3. 4%、 2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