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32卷 3期 刊出日期:2019-06-06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目录
封面目录
2019, 32 (3): 0-.
摘要 (
)
HTML(
)
PDF ( 1888KB ) (
)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期推荐
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朱丹,陈利贞,刘辉,武玉民
2019, 32 (3): 1-0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1
摘要 (
)
HTML(
)
PDF ( 872KB ) (
)
聚硅氧烷作为一种有机硅高聚物,可通过嵌段共聚进行相应的化学改性。由于其原料种类丰富,改性产物性能优异,因此被学者们广泛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聚脲型、聚氨酯型、聚酯型、聚酰胺型、聚酰亚胺型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对其性能、应用进行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化工
膨胀石墨对含油废水吸附性能研究
黎城君, 仇宏暄, 郜洪文
2019, 32 (3): 8-1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2
摘要 (
)
HTML(
)
PDF ( 1278KB ) (
)
膨胀石墨内部的孔隙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尤其对油类分子吸附效果显著。以柴油和萃取自含油污泥中的油品,配制模拟油田厂区内的含油废水,探究油与膨胀石墨质量比、吸附时间和pH等条件对膨胀石墨吸附油效果的影响,找出了膨胀石墨吸附柴油的最佳条件:油与石墨质量比为50∶7、搅拌时间10 min,无需调节pH;吸附重油的最佳条件:油与石墨质量比为50∶8、搅拌时间10 min,无需调节pH;膨胀石墨对油品吸附符合分配吸附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基丙烯酸甲酯/石蜡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胡荣荣,李凤艳,张世杰,赵天波
2019, 32 (3): 14-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3
摘要 (
)
HTML(
)
PDF ( 2663KB ) (
)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壁材,58#石蜡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以及芯壁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剂PVP和引发剂AIBN质量分数为7.0%、3.9%时,微胶囊的形貌最佳;芯壁比为3∶1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相变焓,相变潜热为126.97 J/g,芯材石蜡质量分数为85.4%,储热性能和热稳定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母页岩干馏油气冷凝回收工艺系统模拟与优化
尹晓含,曹祖宾,曹传洋,吕娜
2019, 32 (3): 20-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4
摘要 (
)
HTML(
)
PDF ( 1169KB ) (
)
通过对油母页岩干馏油气冷凝回收工艺的深入研究,并运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油页岩冷凝回收系统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经过Aspen软件模拟,本工艺页岩油收率80.6%。采用两组方案优化,优化方案一,在不需要饱和瓦斯热载体的前提下,回收系统去掉吸收塔,节约设备费。优化方案二,通过改变风机位置,对比全负压和半负压状态下的油收率,半负压状态下页岩油收率增加1%,收益增加近300万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H对纳米晶堆积ZSM⁃5的影响及噻吩烷基化性能
陈文文, 彭伊淇, 刘冬梅, 王海彦
2019, 32 (3): 28-3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5
摘要 (
)
HTML(
)
PDF ( 1162KB ) (
)
以质量分数为30%硅溶胶为硅源,硫酸铝为铝源,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纳米晶堆积ZSM⁃5分子筛,并通过XRD、SEM、BET和NH⁃TPD表征方法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不同pH对纳米晶堆积ZSM⁃5分子筛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11.50时,催化剂的粒径为纳米级结构,表面积较大,介孔数量多,酸性适宜,应用到噻吩烷基化反应后,表现出较好的噻吩烷基化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工程
自悬浮与普通支撑剂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田中原,卢祥国,曹伟佳,陈清,闫冬
2019, 32 (3): 33-3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6
摘要 (
)
HTML(
)
PDF ( 938KB ) (
)
开展了自悬浮支撑剂与“支撑剂+携带液”裂缝导流能力对比实验研究,并进行了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自悬浮支撑剂还是“支撑剂+携带液”,随闭合压力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均减小。随填砂浓度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均增加。与石英砂相比较,陶粒抗压和裂缝导流能力明显较高。聚合物类携带液一方面可以增强支撑剂抗压能力,降低破碎率,进而增加裂缝导流能力。另一方面,携带液在支撑剂颗粒间隙中会发生滞留,致使渗透率减小,这会降低裂缝导流能力。因此,最终裂缝导流能力是渗透率和破碎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支撑剂+携带液”相比较,自悬浮支撑剂破碎率略高,对裂缝导流能力未造成明显影响。由此可见,自悬浮支撑剂加工过程中并未对支撑剂抗压能力和裂缝导流能力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杏北开发区薄差储层相渗特征研究
殷代印,方正
2019, 32 (3): 39-4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7
摘要 (
)
HTML(
)
PDF ( 1447KB ) (
)
针对薄差储层注水开发认识不足的问题,通过收集相关现场相渗以及储层物性数据,筛选出具有薄差储层特征的相渗曲线40条,并利用统计学原理方法,对这些相渗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结果表明,薄差储层相渗曲线的形态主要为水相凸型、水相凹型、水相直线型3种类型,根据薄差储层的渗透率分布范围,将其相渗曲线分成了10 mD以下、10~100 mD、100~200 mD和200 mD以上4个渗透率级别的相渗曲线,对其不同渗透率级别的典型相渗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了薄差储层相渗特征总体呈现“双高双低”。通过分析不同开发阶段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薄差储层相渗曲线及其各特征参数,得出在长期注水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相渗曲线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影响,一边为相渗扩大型及有利影响,另一边为相渗缩小型及不利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
曾宪涛
2019, 32 (3): 45-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8
摘要 (
)
HTML(
)
PDF ( 3897KB ) (
)
X12区三元复合驱注入溶液与地层矿物反应成垢后,从采出液析出,在采出井中聚积,容易造成垢卡,影响生产。通过垢样分析,明确垢质主要成分,对其结垢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应用敞口式防垢卡泵、预结垢工艺管柱、点滴加药措施,实现采出井清防垢目的。研究表明,X12区弱碱三元复合驱垢质成分主要以碳酸垢为主,占垢样质量78%以上;随三元体系注入,CO〖_(3)^(2-)〗质量浓度、pH逐渐上升,而Ca〖^(2+)〗+Mg〖^(2+)〗+Ba〖^(2+)〗质量浓度变化呈“升⁃稳⁃降”的Ω曲线形状;结垢主要发生在三元体系注入量0.23 PV左右、CO〖_(3)^(2-)〗质量浓度超过140 mg/L以上、pH8.3以上,自Ca〖^(2+)〗+Mg〖^(2+)〗+Ba〖^(2+)〗的Ω型质量浓度线右上角开始,降幅0到15%逐渐加快;通过采出端下入敞口式防垢卡泵、采用预结垢工艺管柱、见垢井安装点滴加药装置的措施,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67 d,形成了一套地下地面防垢技术体系。该研究对复合驱清防垢技术的开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含水饱和度场分布的水淹级别评价体系
邸井东
2019, 32 (3): 51-5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09
摘要 (
)
HTML(
)
PDF ( 1088KB ) (
)
含水饱和度分布场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油井在该层的水淹情况,但是应用单一指标评价水淹级别对含水饱和度场的准确性依赖程度较大。基于此提出了结合含水饱和度分级,建立能够有效识别井层水淹级别的评价指标参数体系、权重体系和指标分级标准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杏北开发区408口油井各层实际数据为例,应用该水淹级别识别体系对各层水淹级别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基础、一次井网水淹程度较重,二次、三次井网水淹级别较低,为下步挖潜剩余油和堵水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主密封特殊螺纹油管接头密封性能研究
王磊,付强,李越,张成君,莫丽,涂炼
2019, 32 (3): 58-6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0
摘要 (
)
HTML(
)
PDF ( 2603KB ) (
)
针对超深油气井中对密封性能的严格要求,基于特殊螺纹密封机理,设计一种由锥面对锥面和柱面对球面组成的双主密封特殊螺纹接头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接头在拉伸、压缩、拉伸和内压、拉伸和内外压4种工况下,双主密封面接触应力、接触长度的变化情况,并对螺纹接头在极限载荷下的密封性能进行研究,得到接头密封能力随不同载荷的变化规律。最后对接头试样进行全尺寸试验,结果表明该双主密封特殊螺纹接头的密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田化学
VES⁃YF清洁压裂液的构筑及适用性研究
赵健,申金伟,鲍文辉,陈磊,李梦,孙厚台
2019, 32 (3): 65-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1
摘要 (
)
HTML(
)
PDF ( 1334KB ) (
)
采用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YF⁃1与助表面活性剂YF⁃2复配,并在KCl作用下得到新型清洁压裂液VES⁃YF,通过测定不同浓度YF⁃1、YF⁃2、KCl对体系黏度的影响,优化出VES⁃YF清洁压裂液最佳配方(质量分数):2.0%YF⁃1+ 1.0%YF⁃2+2.0%KCl,并对体系的构筑机制和适用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ES⁃YF清洁压裂液具有剪切变稀性和良好的黏弹性,流变测量显示体系中存在蠕虫状胶束网络结构,能在剪切破坏后得到恢复。VES⁃YF压裂液在45 ℃、170 s-1条件下剪切2 h后,表观黏度保持在80 mPa·s以上。体系具有携砂能力强、破胶性能良好、岩心伤害率低等优点,在低渗储层压裂改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地质
基于RFPA的砾石对砂砾岩破裂影响规律研究
孙元伟,郝勇超,彭国威,王艳丽,董书鑫,程远方,时贤
2019, 32 (3): 71-7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2
摘要 (
)
HTML(
)
PDF ( 2398KB ) (
)
为研究砾石尺寸及强度特征对砂砾岩裂纹扩展模式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模拟系统RFPA,建立了非均质的砂砾岩岩心模型,研究了砾石尺寸及力学性质变化对砂砾岩岩心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砾石尺寸的增加,岩心模型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逐渐增加,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砾石尺寸的岩心裂纹形态基本一致;随砾石强度的增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基质强度决定。研究结果真实再现了砂砾岩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得到了砾石尺寸及强度对岩心破裂的影响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蒸汽驱精细储层拟合的井网加密调整研究
周润楠, 魏建光
2019, 32 (3): 76-8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3
摘要 (
)
HTML(
)
PDF ( 6544KB ) (
)
S区北部过渡带地区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含水率高、采油速度低、产量递减快、综合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开发效果较差的特点。对北部过渡区的第三和第四条带进行蒸汽驱油加密调整试验,使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建立试验区精细构造模型及储层精细模型,对地质储量及生产情况进行历史拟合及精度分析,以及对试验区进行布井方案调整,从而明确井网加密前后指标的变化规律并进行效果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过渡带地区因储层发育差、原油物性差造成的储量动用程度低的问题,并有效指导后期布井的措施调整及综合方案编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庆油田萨尔图中区西部合理地层压力研究
刘音颂,姚尚空,杨二龙
2019, 32 (3): 82-8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4
摘要 (
)
HTML(
)
PDF ( 1627KB ) (
)
确定合理地层压力,对提高油田采收率、减少油田耗水量、降低套损速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层压力是否合理关系到油田的稳定生产和经济效益。对于特高含水期的油藏,地层压力研究比较少,已有的方法都未综合考虑不同黏度、采出程度、气油比对合理地层压力的影响。为此,运用了物质平衡法、气油比动态资料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开展了不同黏度、采出程度、气油比和地层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计算了各区块合理地层压力,考察了溶解气对原油黏度的影响,进而考察对采收率的影响,确定了中区西部合理地层压力。结果表明,中区西部合理地层压力接近饱和压力,萨、葡油层合理地层压力为9.11 MPa;高台子合理地层压力为10.12 MPa,对大庆油田后期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东莱阳赭埠村辛格庄组冲积扇沉积特征研究
陈德坡,乔雨朋,王军,邱隆伟,刘志宏,刘卫,张阳
2019, 32 (3): 87-9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5
摘要 (
)
HTML(
)
PDF ( 12424KB ) (
)
冲积扇是河(洪)流出山口后形成的典型陆相扇形堆积体。在扇根部位存在牵引流与碎屑流两种沉积机制,在扇中、扇缘两个部位则为牵引流沉积,使冲积扇内部沉积模式复杂。在山东省莱阳市近郊赭埠村发现了现象很好的冲积扇,属白垩统王氏群辛格庄组,通过对该剖面详细地观察与测量,运用沉积学原理对该露头进行解剖,共识别出了混乱堆积砾岩相、平行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水平层理泥岩相以及块状层理泥岩相。划分出了槽流相带、片流相带、辫流相带、径流相带,槽流相带与片流相带出露的最少,主要剖面的最上部多为泥石流沉积。而径流相带、辫流相带出露的最多,呈现出砂泥交互沉积的特征,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扇中部分近源辫状河的特征。结合山东莱阳冲积扇露头特征,通过对其不同相带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其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剖面演化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储运
含蜡原油管道停输降温的数值计算
李传宪, 纪冰, 魏国庆<
2019, 32 (3): 95-10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3.01
摘要 (
)
HTML(
)
PDF ( 2765KB ) (
)
埋地热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后,当管内原油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原油中的蜡晶将逐渐析出。根据含蜡原油降温过程中黏弹性随温度的变化特点,利用温降过程中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角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提出了划分管道停输温降阶段的方法,即以析蜡点和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相等时(损耗角等于45°)的温度点为临界点,将温降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以花格管道为例利用FLUENT软件对原油降温过程进行数学描述和计算求解。另外还选取不同性质的原油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得到含蜡原油管道停输温降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