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32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5-01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目录
封面目录
2019, 32 (2): 0-.
摘要 (
)
HTML(
)
PDF ( 4497KB ) (
)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期推荐
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
李昱慧,张静,张昱屾,陈常东
2019, 32 (2): 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1
摘要 (
)
HTML(
)
PDF ( 1584KB ) (
)
石墨相氮化碳(g⁃C3N4)是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材料,作为非金属半导体光催化剂有可见光吸收、能带等级可调变、化学稳定性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等诸多优点。结合近几年国内外g⁃C3N4研究人员取得的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从掺杂物质结构的角度综述了分子结构改变、单质掺杂、半导体负载及三元复合等g⁃C3N4的多种改性方法及催化机理,并对未来如何提升g⁃C3N4的光催化性能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化工
两种邻苯二胺类席夫碱缓蚀剂缓蚀性能研究
任正博,卢爽,刘琳
2019, 32 (2): 8-1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2
摘要 (
)
HTML(
)
PDF ( 3614KB ) (
)
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电极表面分别制备了双水杨醛缩邻苯二胺(简称A)和双邻香兰素缩邻苯二胺(简称B)两种席夫碱缓蚀膜。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席夫碱自组装单分子层膜在质量分数3.5%的NaCl溶液中对铜的缓蚀行为。在25 ℃下,席夫碱A溶液浓度为10 mmol/L,组装时间为4 h时缓蚀效果最佳,席夫碱B溶液浓度为15 mmol/L,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A、B的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4.06%和96.62%。结果表明,两种缓蚀剂对铜具有很好的缓蚀性能,且缓蚀效果B>A。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稀土种类对RE⁃NaY分子筛酸性及催化裂化活性影响
刘贺,贾未鸣,卜禹豪,王 焕,惠宇,宋丽娟,孙兆林
2019, 32 (2): 15-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3
摘要 (
)
HTML(
)
PDF ( 1528KB ) (
)
以液相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得La、Ce、Nd三种稀土离子改性的RE⁃NaY分子筛,考察稀土离子种类对分子筛酸性和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 X射线衍射(XRD)、N2吸附等温线表征样品的结构和织构性质;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能;以大港轻柴油为原料评价了分子筛的催化裂化微反活性。结果表明,离子半径较小的Nd离子相比于Ce和La离子更易于从超笼迁移进入SOD笼,从而使得Nd⁃NaY分子筛超笼中具有最多的B酸中心,且微孔孔径较大,从而使其表现出最优的催化裂化活性。由此证明,采用较小离子半径的稀土离子改性可有效提升Y分子筛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超笼利用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复合胶浆性质
樊亮,李亚楠,朱辉,吕玉超,张玉贞
2019, 32 (2): 20-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4
摘要 (
)
HTML(
)
PDF ( 1671KB ) (
)
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三种胶浆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沥青+矿粉、乳化沥青残留物+矿粉和乳化沥青残留物+水泥。结果表明,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存在,水泥⁃乳化沥青残留物胶浆表现出更高的模量增率效果;模量和相位角变化呈现与普通矿粉⁃沥青胶浆和矿粉⁃乳化沥青胶浆不同的特点,且不随粉胶比呈现线性单调的变化;胶浆界面黏结力与矿粉⁃沥青胶浆相当,并在低粉胶比范围内远高于单独利用矿粉的乳化沥青残留物胶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工程
渤海注聚井区高效解聚剂的研究和应用
申金伟, 赵健, 陈磊, 袁征
2019, 32 (2):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5
摘要 (
)
HTML(
)
PDF ( 7829KB ) (
)
为解决渤海注聚井区聚合物堵塞问题,筛选出一种高效复合解聚剂。实验表明,该解聚剂体系具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和良好的洗油效果,不仅对5 000 mg/L聚合物溶液降解率可达99%以上,而且72 h可完全降解现场含油聚合物垢样。同时,该解聚剂体系具有较高的螯合能力,有助于降解含金属离子的交联聚合物垢样,3 h可完全降解交联聚合物。在渤海某油田注聚采油井的现场解堵应用表明,该解聚剂体系具有明显的提液增油能力,解堵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考虑边水影响的蒸汽吞吐参数优化研究
张继成,李清清,刘莉,陈新宇,张军
2019, 32 (2): 32-3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6
摘要 (
)
HTML(
)
PDF ( 5351KB ) (
)
XQ⁃45区进入多轮次蒸汽吞吐阶段后,受边水、断层、储层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剩余油分布复杂,吞吐效果越来越差。结合油藏动态数据,依据剩余油饱和度参数的不同将该区块79口油井划分为不同类型稠油井。其中,受边水影响的稠油井较多(22口),边水沿高渗层向油井推进过程中,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易造成水淹。为进一步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针对边水影响型油井中未水淹层段,采取单层蒸汽吞吐的方式来研究边水影响的蒸汽吞吐参数优化。通过提取单井地质模型,对比不同注汽方案,优选出最佳方案,即:注汽强度为100 t/m,油汽比将保持在0.2 t/t以上,可获得最大采油量。结果表明,周期注汽强度为100 t/m时,周期产油量在第3轮次达到峰值,蒸汽波及半径达到最大值。吞吐5个轮次后,累注汽量3 700 t,累产液量4 500 t,累产油量738.65 t,方案实施效果较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研究
孙霞
2019, 32 (2): 39-4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7
摘要 (
)
HTML(
)
PDF ( 2440KB ) (
)
分形理论为定量表征储层孔隙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常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是否适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系统梳理了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表征方法,然后基于致密砂岩压汞曲线对各方法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并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定义法能够有效表征致密砂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贺成祖法适用于渗透率大于0.1×10-3 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Li Kewen法适用于渗透率小于0.1×10-3 μm2的致密储层,而Brooks⁃Corey法完全不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在整个孔隙半径区间上具有分形特征,不存在分段分形特征。分形维数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分形维数越大,储层物性越差,平均孔隙半径越小,排驱压力越大,束缚水饱和度越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地质
苏丹某区块P油田辫状河沉积微相研究
冯栋,尹成芳,刘紫薇,赵聪会
2019, 32 (2): 45-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8
摘要 (
)
HTML(
)
PDF ( 6712KB ) (
)
利用目的层段岩心的薄片、粒度、沉积构造、垂向序列、曲率计算结果及测井响应特征等资料,研究Y组VI砂组发育典型的辫状河沉积。根据薄片鉴定和岩心分析结果,总结了研究区目的层段各沉积微相特征;建立了沉积微相和测井响应关系,并应用到单井沉积相的划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现代沉积特征,立足研究区目的层段辫状河平面和剖面展布特征,提出了一种关于苏丹某区块P油田Y组VI砂组的辫状河沉积模式,为此类油田的后续开发和挖潜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濮凹陷北部地区温压系统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信凤龙,蒋有录,刘景东,孙波,景琛
2019, 32 (2): 51-5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09
摘要 (
)
HTML(
)
PDF ( 4834KB ) (
)
针对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基于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地温和地压实测数据,应用地温⁃地压系统原理分析了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地温场、地压场及温-压系统特征,并结合构造格局分析了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地温梯度总体较高,洼陷带具有埋藏深、地温高的特点。纵向上发育常压型温压系统和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平面上可划分为高温高压、常温高压、高温常压、常温常压和低温常压5个分区,油气主要富集于能量低的常温常压区;与渤海湾盆地其它凹陷油气富集区不同,由于东濮凹陷北部地区膏盐盖层发育,从而在能量高的常温高压区也聚集了大量油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北一二排西层系井网调整与效果分析
王瑶
2019, 32 (2): 59-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0
摘要 (
)
HTML(
)
PDF ( 4593KB ) (
)
针对北一、二排西开发中出现的水驱产量下降幅度较大、油层动用状况较差、地层压力较低等问题,对该区块层系井网调整潜力进行了研究。结合影响区块开发效果的几点原因,分析认为仅依靠常规的动态调整措施难以有效地改善区块整体开发状况,通过层系井网调整的实施,全区日产液增加5 640 t,日产油增加197 t,含水率基本稳定,采油速度上升至0.60%,流压沉没度得到恢复,区块整体开发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截止2017年8月已累计增油20.5×104 t,提高采收率2.0%以上,井网加密、细分层系调整效果显著,解决了油层动用程度差的问题,提高了最终采收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储运
HCO〖_(3)^-〗对X100管线钢在海洋环境中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
刘广鑫,吴明,谢飞,宫克
2019, 32 (2):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1
摘要 (
)
HTML(
)
PDF ( 3372KB ) (
)
海洋环境中油气管线钢腐蚀是破坏油气管线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模拟海洋溶液中,采用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HCO〖_(3)^-〗浓度对X100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HCO〖_(3)^-〗浓度在2.5×10-3~0.5 mol/L,随HCO〖_(3)^-〗浓度的升高,X100钢腐蚀电流密度随之增大,且金属表面腐蚀坑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此外,当HCO〖_(3)^-〗浓度为0.1、0.5 mol/L时,X100钢阳极极化曲线出现了过渡钝化区,金属表面形成了不稳定产物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水率对油包水乳状液流变和析蜡特性分析
张亚鑫,李思,王卫强,王国付,项楠,黄悦
2019, 32 (2): 71-7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2
摘要 (
)
HTML(
)
PDF ( 3827KB ) (
)
以含蜡原油和纯净水为工质,制备了多组不同微观液滴分布的W/O型乳状液,结合微观显微镜和聚焦光束测量仪观察及测量分析,得出了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的大小和分布规律,探讨了油包水乳状液分散相液滴分布规律对乳状液流变、析蜡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增大,油水乳状液体系将有更高的表观黏度,屈服应力、凝点和析蜡点也随之增大,恒应力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大庆含蜡原油的转相点为含水率60%左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NSYS的埋地套管力学分析
郭健,李自力,李扬,崔淦,周嘉瑜,王一舒
2019, 32 (2): 77-8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3
摘要 (
)
HTML(
)
PDF ( 3972KB ) (
)
运用ANSYS软件,建立了埋地套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埋地套管管中心应力与地面施加载荷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载荷下套管长度方向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结合油田几种套管案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套管达到屈服强度后的地面施加载荷的临界值,研究结果可为管道与套管的安全防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工机械
螺旋槽干气密封润滑气膜摩擦系数的规律探寻
丁雪兴,徐洁,张伟政,陆俊杰
2019, 32 (2): 84-9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4
摘要 (
)
HTML(
)
PDF ( 2129KB ) (
)
高参数工况下的气膜摩擦力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基于密封系统和动静环的结构特点,建立了润滑气膜计算域模型,使用ICEM划分网格,采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获得气膜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最后通过牛顿内摩擦定律计算得到润滑气膜摩擦系数。结果表明,槽型参数不变,润滑气膜摩擦系数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随介质压力及平均气膜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工况参数不变,气膜摩擦系数随根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槽数及槽深的增大而减小,且在75°~76°螺旋角范围内较为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烯裂解炉平均COT温度先进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洪博岩
2019, 32 (2): 92-9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5
摘要 (
)
HTML(
)
PDF ( 2210KB ) (
)
针对大庆石化化工一厂乙烯裂解炉(EF-111M和EF-111N炉)平均COT温度波动大的情况,设计和开发一套乙烯裂解炉平均COT温度先进控制系统。首先,根据原有常规控制方案存在的问题,设计了裂解炉平均COT温度先进控制方案。其次,将非最小状态模型预测控制方法(NMSSMPC)用于平均COT温度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将所开发的乙烯裂解炉平均COT温度先进控制系统应用到大庆石化M#和N#裂解炉中。与原有常规控制方案进行对比,M#炉和N#炉平均COT温度测量值与设定值间的标准偏差分别由投用前的1.24 ℃和1.84 ℃下降到投用后的0.57 ℃和0.72 ℃,平均COT温度标准偏差分别降低了54.03%和60.87%,达到了标准偏差控制在1 ℃以内的预定目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断桥结构LNG罐式集装箱内接管传热分析
方旭,谢禹钧,常佩琛,李云鹏
2019, 32 (2): 9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2.016
摘要 (
)
HTML(
)
PDF ( 2747KB ) (
)
深冷液化天然气(LNG)罐式集装箱是最典型的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设备,具有机动性高、灵活性强的优点,由于罐式集装箱运行工况较为复杂,罐内介质易燃、易爆且需在低温环境下储存,因此对集装箱的保冷性能要求较高。基于有限元理论结合实际工况,利用ANSYS软件针对LNG罐式集装箱顶部进液管沿轴向的漏热量问题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其沿轴向的热流密度大,外界环境中的热量极易沿管路传入到罐内,传热速率快,特将断桥结构引入到管路的优化设计中,提出改进方案以实现热流阻断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