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 I GA) 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 T P D) 研究芳烃( 苯、 对二甲苯及异丙苯) 在流化催
化裂化( F C C) 催化剂及稀土超稳 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行为。TG / DTG曲线表明, 芳烃在F C C催化剂及稀土超
稳Y型分子筛上只存在一种吸附模式, 推测这种吸附模式是芳烃与吸附剂之间通过π电子相互作用。另外, F C C催
化剂颗粒中, 整个传质过程中的速控步骤不是 Y型分子筛晶粒内微孔孔道中的扩散过程, 而是催化剂基质中长程的
大/介孔内的扩散过程及分子筛微孔与基质界面之间的分子交换过程。
为了考察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安定性, 采用自制氧化模拟装置将样品加速氧化, 定时取样检测样品过
氧化值、 酸值和运动黏度( 4 0℃) , 考察了不同温度和氧气流量对氧化速率的影响;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计定性表征了亚油酸甲酯氧化前后的结构变化; 通过R a n c i m a t法加速氧化实验, 测定了亚油酸甲酯的氧化
诱导期, 同时从氧化反应活化能角度进一步研究亚油酸甲酯的氧化反应。结果表明, 随氧气流量改变, 亚油酸甲酯
氧化安定性较好, 但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 氧化诱导期缩短, 氧化安定性明显下降; 通过计算得到氧化反应表观活化
能是3 6. 0 0 3k J /m o l 。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Z n O纳米棒阵列, 并对水热过程中Z n O纳米棒阵列形貌的影响因素进行
了考察, 发现高浓度的前驱液和籽晶层辅助生长都有利于得到直立均匀的Z n O纳米棒阵列。如果不更换反应前驱
液, 即使延长反应时间, Z n O纳米棒阵列的长度也没有明显的增长。每隔2. 5h更换新鲜的反应前驱液, Z n O纳米棒
阵列的长度会随着反应时间增加而相应的增长。
采用氧指数测定( LO I ) 对道路阻燃沥青中膨胀型阻燃剂( I F R) 、 可膨胀石墨( E G) 以及两者协同体系
( I F R - E G) 的阻燃效果进行了考察, 同时采用扫描电镜( S EM) 技术手段对阻燃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E G与
I F R体系复配后有很好的协同阻燃效果, 制得的阻燃沥青氧指数明显升高, 热稳定性能增强, 燃烧后形成膨胀多孔均
质碳层。扫描电镜( S EM) 结果表明, 膨胀型阻燃体系在道路沥青中的协同阻燃机理在于凝聚相成炭, 即能促进聚合
物成碳, 沥青表面膨胀率明显提高。
声发射检测技术不需开罐就能对储油罐安全性在线评估, 声发射信号识别是储油罐腐蚀状况分析的
基础, 针对现有参数分析法的不足,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特征提取与 R B F神经网络识别的声发射信号识别方法。
利用d b 2小波对声发射信号6层分解, 将6层细节特征空间的能量作为声发射信号特征向量; 结合声发射信号特点
设计R B F神经网络, 利用已知模式声发射信号训练 R B F网络; 用 R B F神经网络对腐蚀、 裂纹和冷凝声发射信号进
行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R B F网络的识别率达到9 3. 3%, 显示了R B F网络识别声发射信号的优越性。对储油罐
安全状况的定量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依据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 建立了密炼机内高密度聚乙烯( HD P E) 和聚苯乙烯( P S) 物理共混的二维
理论模型, 运用F l u e n t软件研究了共混聚合物在双转子密炼机中的混合过程, 研究了密炼机在不同转速和转速比下
的混合过程, 并分析了密炼机局部位置的共混效率。研究表明, 随着密炼机转子转速的增加, 共混效率逐渐增强, 且
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逐渐减小。随着转速比的增大, 密炼机产生流场的非对称性逐渐增强, 共混效率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