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树脂烧蚀实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热重?红外同步热分析仪等表征手段探究了含哒嗪酮结构的生物基环氧树脂的本征阻燃机制。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最常用的石油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制备的生物基环氧树脂在燃烧时更易形成大量膨胀型的炭层结构,同时释放出大量CO2和NH3等不可燃性气体和更少的可燃性气体;含哒嗪酮结构的本征阻燃生物基环氧树脂呈现出凝聚相?气相协同阻燃机理。本研究为构筑高性能的本征阻燃环氧树脂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年来,全球压敏胶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年市场需求已经达到了350万t左右,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敏胶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随着压敏胶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功能改性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丙烯酸酯压敏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敏胶,通过改性其性能有所提高,但存在改性过程中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低等缺点。橡胶具有成本低、力学性能好、耐高低温、环保等优势,因此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成为该领域发展的趋势。总结了橡胶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发展过程,并对橡胶的种类、改性后产品的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从聚甲氧基二甲醚使用性能的角度,对其材料相容性、贮存安定性、与柴油的互溶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聚甲氧基二甲醚与常见的铜、黄铜、钢、铸铁、铸铝和焊料等金属材料的相容性总体良好,体积分数为10%的聚甲氧基二甲醚调合柴油与聚酯型聚氨酯橡胶和氟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好,与丁腈橡胶和聚醚型聚氨酯橡胶的相容性相对较差;在16周的43 ℃贮存安定性实验中,聚甲氧基二甲醚表现出良好的贮存安定性;将聚甲氧基二甲醚按照体积分数为10%的比例与车用柴油掺混后,二者具有良好的互溶稳定性。总体来说,聚甲氧基二甲醚作为柴油调合组分表现出良好的使用性能。
采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环氧大豆油、抗氧剂对溴化丁基橡胶(BIIR)热氧老化过程中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BIIR降解与凝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流变性能变化趋势与GPC数据一致,证明BIIR的热氧老化过程是一个分子交联与降解并存的过程;环氧大豆油、抗氧剂对BIIR老化过程中凝胶的生成与分子链的降解均有明显的延缓作用;不同的抗氧剂对其产生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抗氧剂1076对BIIR氧化降解的抑制作用强于抗氧剂264。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油井措施效果,建立渤海河流相水驱油藏油井提液挖潜分类表。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河流相油藏处于Ⅰ类提液阶段(2.0万mD
Al2O3载体的性质是影响丙烷脱氢Pt?Sn/γ?Al2O3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采用450、650、850 ℃三种焙烧温度制备了γ?Al2O3载体,运用XRD、XRF、NH3?TPD、Py?FTIR、CO?FTIR、OH?FTIR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载体和其负载型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使用固定床在线分析微型反应装置评价了丙烷脱氢反应性能,并对气相产物分布和结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γ?Al2O3载体的表面酸量减少,850 ℃高温焙烧几乎完全消除了表面弱L酸中心,这说明γ?Al2O3表面配位不饱和Al位点和表面-OH数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特征不利于金属活性中心的高度分散;CO?FTIR和TEM表征结果均证实了在Pt?Sn/γ?Al2O3?850催化剂上形成了更大的Pt团簇,更多的饱和配位Pt活性相结构会促进深度脱氢等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丙烯产物的选择性。
有机硫化物广泛存在于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在石油炼制工业中,通常需要通过C-S断裂进行石油馏分的脱硫。其中,过渡金属催化的C-S断裂反应因具有效率高、条件温和、污染小等优点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过渡金属催化不同类型有机硫化物C-S断裂反应的最新进展,对Pd、Cu、Ni、Fe等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提出了见解,并对该类反应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铕/钕?2,6?吡啶二甲酸配合物[Ln(2,6?dipic)(2,6?Hdipic)(H2O)2]·4H2O(Ln代表Eu及Nd),并通过单晶结构测定、磁化率测试、热重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稀土吡啶羧酸类配合物的结构、磁性、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构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中的2,6?吡啶二甲酸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呈现反铁磁性,有明显的轨道耦合作用;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磷化锡(Sn4P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虽然理论比容量(1.255×103 mA
在聚乙烯醇聚合物基质中原位引入植酸、甲醇、水、九水合硝酸铬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植酸与九水合硝酸铬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金属有机框架结构),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聚乙烯醇聚合物交联为网状结构,由此构筑一系列内部含有基于植酸构筑的多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及适合燃料电池使用的阴离子导电膜(MOF@PVA);通过调节阴离子导电膜中Cr3+的质量分数,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制得的导电膜形貌平整均一,内部含有大量可供OH-迁移和涵养水分子的孔结构;导电膜的电导率、含水率、机械性能均随着Cr3+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当m(Cr3+)/m(导电膜)=0.012时,导电膜的电导率最高,为24.9 mS/cm;导电膜在80 oC、3 mol/L NaOH溶液中浸泡168 h后,电导率仅下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