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新能源(光电功能材料)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胶体量子点红外上转换探测器研究进展
许睿祺, 周文佳, 宁志军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5): 18-27.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5.003
摘要72)   HTML3)    PDF (3758KB)(9)    收藏

红外上转换探测器是一种由红外光电探测器(PD)和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ED)串联堆叠构成的器件,可将不可见的红外光信号直接转换为可见光输出或经CCD、CMOS相机等可见光成像设备实现成像。相比于传统电学读出方案,上转换路线无需读出电路与复杂算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和成本低廉等优势。胶体量子点(CQDs)兼具可溶液加工、带隙可调且与多种基底兼容等特性,为构建低成本、大面积且可在室温下工作的上转换器件提供了关键材料平台。简要概述上转换器件的工作机制,阐述量子点上转换器件的关键性能指标,并从发光材料调控、器件结构及界面调控两部分系统梳理近年代表性研究进展,最后对研究现状和挑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若干研究方向与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dS/Mg⁃CdIn 2S 4异质结构筑及CO 2光还原性能研究
张燕, 宋正宜, 万柳, 杜成, 解明江, 陈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5): 28-3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5.004
摘要62)   HTML2)    PDF (3538KB)(2)    收藏

CdS在可见光区具有优异的光化学性能和高量子效率,但其光催化稳定性明显受光腐蚀限制,构筑CdS/Mg?CdIn2S4异质结可抑制光腐蚀并提升其光催化稳定性。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dS纳米线(CdS NWs)、CdS纳米颗粒(CdS NPs)和Mg?CdIn2S4纳米片(NSs),并构筑5%CdS NWs/Mg?CdIn2S4(5%为CdS NWs的质量分数)和5%CdS NPs/Mg?CdIn2S4(5%为CdS NPs的质量分数)异质结;通过XRD、UV?vis DRS、FT?IR光谱、N2吸脱附等温测试及瞬态光电流和电化学阻抗对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dS NWs/Mg?CdIn2S4和CdS NPs/Mg?CdIn2S4异质结成功构筑;在光反应系统对催化剂进行的性能评价中,二者均展现出良好的光催化CO2还原性能,其中CdS NWs/Mg?CdIn2S4展现出更为突出的光催化CO2还原性能,CO和H2的产率分别为716.7 μmol/(g·h)和664.3 μmol/(g·h),分别比Mg?CdIn2S4提高了46.2倍和56.8倍。研究结果为光催化CO2还原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钌配合物自组装微晶的薄膜及发光成像器件制备
范子期, 黄旭豪, 温储赫, 王江干, 张琼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5): 37-45.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5.005
摘要76)   HTML4)    PDF (3220KB)(5)    收藏

钌配合物因其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和可调的发光波长特性,在发光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传统溶液加工方法易引发分子无序聚集,使发光效率和稳定性下降;常规真空沉积方法则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等弊端,不利于材料和器件的利用和推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一种制备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微晶薄膜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混合溶剂诱导钌配合物在导电玻璃表面自组装形成微晶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镓铟合金作为对电极,制备了肉眼可见的高强度发光简易器件;通过模具和液态金属制备图案化电极,结合该电极和钌配合物微晶薄膜,实现了发光图案器件的有效制备。该研究成果为制备基于钌配合物的低成本、大面积发光的器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四氧化三铁基磁性复合材料在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王强, 郭明性, 孔宪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5): 46-5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5.006
摘要22)   HTML1)    PDF (1748KB)(5)    收藏

工业废水处理已成为全球性重大挑战。物理吸附法虽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但存在吸附材料用量大、成本高昂的问题。Fe?O?因具备超顺磁性、小粒径、大比表面积和易回收等特性,在吸附领域显示出广阔潜力,但其单独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综述了以Fe?O?为基础的磁性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制备与应用,以应对当前吸附材料成本高、回收难的问题;介绍了磁性活性炭、磁性环糊精和磁性纤维素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简述了其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吸附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磁性分离与再生技术的应用进展。结果表明,Fe?O?复合材料在吸附效率、环保性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表现良好;Fe?O?复合材料作为潜在吸附剂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应进一步开发低成本、高吸附容量的Fe?O?复合吸附材料,推动其从实验室向工程应用转化的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