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A位缺陷对铁酸盐基阴极材料硫中毒特性影响
杨权森, 王芳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1-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01
摘要4390)   HTML    PDF (2364KB)(387)    收藏

空气中微量SO2 (10-9)引起阴极材料硫中毒是导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性能衰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将(La0.6Sr0.4) (Co0.2Fe0.8)O3(LSCF)和A位缺陷型(La0.6 Sr0.4)0.85(Co0.2Fe0.8)O3(LSCF85)样品放置在含有30 μg/g SO2的干空气气氛中,800 ℃条件下热处理50 h后,对反应的生成物进行XRD、SEM、EDX表征,评价A位缺陷的存在对钙钛矿结构铁酸盐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硫中毒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钙钛矿结构LSCF阴极材料,A位缺陷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抑制该材料与S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SrSO4,提高材料在含SO2气氛中的化学稳定性。其原因可能是由于A位缺陷的引入,降低了LSCF中Sr元素的活性,从而抑制了Sr元素与SO2之间化学反应的发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研究进展
张瑀净, 张宝山, 孙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6): 19-2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6.003
摘要4035)   HTML285)    PDF (2450KB)(1856)    收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因其能量密度高、绿色无污染、储量丰富、应用广泛等优点,被认为是21世纪理想的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是一种清洁的生产技术,在“双碳”的背景下得到蓬勃发展,其关键挑战在于开发高性能的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以降低水分解的过电势。详细介绍了目前主流的电解水制氢技术,分析了各技术的自身特性和优劣势,重点总结概括了HE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电解水制氢技术及其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体超强酸S 2O 2- 8/ZrO 2催化合成缩醛
王俊丽,孟双明,李 忠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5-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2
摘要2967)      PDF (290KB)(571)    收藏
通过沉淀、老化、过滤、洗涤、干燥、浸渍和焙烧等过程,由 ZrOCl 2 和(NH 4) 2S 2O 8制备了S 2O 2- 8 /ZrO 2催化剂。用XRD,FT-IR,NH 3-TPD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其酸性、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XRD 结果表明具有较高T型晶相峰。FT-IR分析表明S 2O 2- 8 /ZrO 2 表面以双桥鳌合状配位化合物形式结合。研究了醛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n(丁醛) / n(乙二醇) =1:1 .4,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 .25%,反应时间为 50 min的最佳条件下,丁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95.8%;在n(苯甲醛)/ n(乙二醇)=1∶1 .25,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 .5%,反应时间为50 min的最佳条件下,苯甲醛乙二醇缩醛的收率可达 88 .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n⁃Zr复合氧化物负载贵金属催化剂的氯乙烯催化燃烧性能
方田, 高奕吟, 王思雨, 王丽, 郭耘, 郭杨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5): 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5.001
摘要2750)   HTML    PDF (2489KB)(243)    收藏

以共沉淀法制备了Mn?Zr复合氧化物,通过浸渍法引入贵金属(Ru、Pd、Pt),考察了贵金属对于氯乙烯催化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化学状态,氧化还原性能和酸性能,表面酸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行表征。研究发现,贵金属主要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贵金属的引入促进了复合氧化物的还原,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催化剂表面酸的总量、改变了表面Br?nsted酸和Lewis酸中心的分布。贵金属引入后,促进了反应性能的提高,使得氯乙烯全转化温度向低温偏移;不同贵金属对于反应促进的效果不同,其中Ru的引入,对于反应的促进效果高于Pd和Pt的引入。Ru/MZ (Ru/Mn0.7Zr0.3Ox)催化剂上氯乙烯转化50%和90%的温度(t50t90)分别为206、243 ℃,比纯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相应温度向低温偏移69、71 ℃。贵金属引入后也改变了有机含氯副产物的分布并降低了其浓度,Ru/MZ催化剂在t90时的含氯副产物总体积分数为5.7 μL/L,比Mn0.7Zr0.3Ox在相同转化率下的有机氯代副产物体积分数低7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3): 0-.  
摘要2470)   HTML    PDF (2039KB)(37)    收藏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等级孔分子筛传质性能的表征策略研究进展
张锦研, 王焕, 秦玉才,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4): 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4.001
摘要2331)   HTML    PDF (2686KB)(222)    收藏

等级孔分子筛材料因其兼具高效传质与择形催化的优势而成为当前分子筛研究领域热点,然而其传质优化机制的不明确是制约等级孔分子筛材料设计思路与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简要介绍了等级孔分子筛材料研究现状,并重点对等级孔分子筛材料传质机制研究进展,包括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研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传质机制研究在等级孔分子筛材料研发过程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1): 0-.  
摘要2327)      PDF (2847KB)(103)    收藏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重油催化裂解催化剂结焦影响因素的研究
杨连国, 孟祥海倡, 徐春明, 高金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22-25.  
摘要2261)      PDF (313KB)(538)    收藏
针对重油在 CPP工艺催化剂 CEP-1上的催化裂解过程,利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研究了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水油质量比、油气停留时间和原料性质对焦炭收率和积炭率的影响。发现积炭率随剂油质量比、水油质量比及原料 n( H) / n(C)的增加而减小,而随反应温度以及原料芳碳率的增加而增大;焦炭收率随反应温度、剂油质量比以及原料芳碳率的增加而增大,随水油质量比及原料 n( H)/ n(C)的增加而减小;积炭率和焦炭收率均随油气停留时间的延长存在最低值。原料的 n(H)/ n(C)和芳碳率均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原料的结焦性能。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积炭率和焦炭收率与原料性质和操作条件的经验关联模型,利用最小二乘回归求得了模型参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在MEOR中的应用研究
张忠智,孙珊珊,王欲晓,罗一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34-3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09
摘要2240)      PDF (345KB)(473)    收藏
为了充分认识目的优势菌种经油藏运移后在产出水中分布的规律与数量,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MEOR现场试验效果,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目的菌,通过绿色荧光蛋白跟踪监测目的菌的动态信息。构建含有GFP基因的质粒pET-30a(+)-EGFP,并将其成功导入JD中。对构建的JD(gfp)工程菌进行培养发现,该工程菌在含有Kan质量浓度50μg/mL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gfp)工程菌体内传代稳定,绿色荧光的表达稳定。但是在没有选择压力的培养条件下,重组质粒在JD工程菌胞体内有丢失现象。与野生菌混合培养,JD(gfp)工程菌具有很好的配伍性和竞争性,并且不发生重组质粒的水平转移,因此在环境中释放是安全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钒掺杂的磷化钨催化剂咔唑加氢脱氮性能
李翠清, 孙桂大, 李凤艳, 张登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24-2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7
摘要2195)      PDF (257KB)(562)    收藏
以γ- Al2O3 为载体,采用共浸渍和程序升温H2 还原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钒掺杂的磷化钨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RD,BET,TG和XPS 表征。通过高压微反装置,在3 MPa,360 ℃和空速为4 h - 1 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咔唑HDN 活性。结果表明,掺杂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性组分WP 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当钒掺杂量达到5%时,钒与载体和活性组分间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使其结构发生细微变化。掺杂钒使催化剂前体表面的W 物种起始磷化还原温度提高而磷化还原程度降低,而载体表面高价态W6+ 数量提高。钒掺杂量为1 %的催化剂能明显增加咔唑HDN 反应活性,其咔唑HDN 转化率比不加钒的催化剂提高12. 7 %。磷化钨催化剂咔唑HDN 反应有3条路径,其中直接氢解脱氮反应(路径1) 选择性只有3. 2 %,而先加氢使两个苯环都饱和然后脱氮的反应路径(路径3) 占绝对优势,其选择性为91. 0 %。与未掺杂钒的磷化钨催化剂相比,掺杂1 %钒的催化剂的咔唑HDN 反应直接氢解脱氮选择性有所降低,通过路径3 的反应选择性降低6. 7 % ,而先加氢使一个苯环饱和然后脱氮(路径2) 的选择性提高7.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4): 0-.  
摘要2172)      PDF (1606KB)(74)    收藏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iB/C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宋威,王旺银,张宇,殷光松,张翻,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12-1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3
摘要2128)      PDF (342KB)(922)    收藏
以负载型非晶态合金NiB/C为催化剂、硫酸锌溶液为酸性介质进行硝基苯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NiB/C催化剂加入质量和硫酸锌加入质量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对氨基苯酚取得较高选择性的反应条件。通过建立的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实验方案:反应温度为120 ℃,反应压力为0.1 MPa,反应时间为3 h,催化剂加入质量为3 g,硫酸锌加入质量为4 g。分析结果显示,硝基苯的转化率达86.78%,对氨基苯酚和苯胺的选择性分别为15.62%和76.0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活性炭负载P - Mo - W 杂多酸催化苯酚氧化溴化反应
龚树文, 刘丽君, 李考真, 崔庆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21-2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6
摘要2105)      PDF (200KB)(573)    收藏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磷钼钨杂多酸催化剂,利用XRD 和IR 对催化剂进行了表
征,并以溴化钾为溴源,双氧水为氧化剂,评价了催化剂的苯酚氧化溴化反应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后,催化剂仍保持了磷钼钨杂多酸的Keggin 结构;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苯酚氧化溴化催化活性和对位溴代反应选择性;反应后负载杂多酸有所损失,但催化剂整体物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锂离子电池用磷腈类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
杨明山,刘建伟,于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1):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1.001
摘要2100)      PDF (998KB)(586)    收藏
采用六氯环三磷腈高温开环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二氯磷腈,然后采用醇钠法,取代聚二氯磷腈的氯,制备了聚二(二乙二醇单甲醚)磷腈(MEEP),探索出了较佳的合成工艺,采用 FT-IR、31P-NMR、13C-NMR、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磷腈聚合物确实为 MEEP。采用自制的 MEEP,与三氟甲基磺酸锂(LiCF3SO3)盐进行复配,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对其热稳定性、导电性进行了测试,其开始分解温度在200℃以上,室温电导率达到了1 .187×10-4 S/cm(25℃),具有较佳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膜收缩速率的测定方法
蒋 平,张贵才,葛际江,刘海涛,马 涛,张 琪1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61-64.  
摘要2097)      PDF (391KB)(703)    收藏
为了评价表面活性剂剥离固体表面油膜的能力,提出了采用油膜剥离速率作为评价驱油剂的一项指标,分别研究了油膜在OP类表面活性剂以及Na 2CO 3溶液中的收缩规律。结果表明油膜在OP- 10溶液中收缩的最快,在OP-8和OP-30中的收缩速率相近,在OP-40中的油膜收缩速率最慢;在Na 2CO 3溶液中只有油膜的厚度发生变化,而油膜的面积并没有变化。通过分析杨氏方程可知,表面活性剂(OP)吸附在水-固界面上降低了水-固界面张力 ,油膜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收缩;Na 2CO 3只改变油-水界面张力,没有降低固-液界面张力,所以油膜没有收缩,而Na 2CO 3与原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油膜表面分布不均匀造成了局部的界面张力梯度,从而出现厚薄不均的现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氧化钌/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陈高峰,徐杰,周寻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1-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01
摘要2075)      PDF (337KB)(585)    收藏
以RuCl3.nH2O为原料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得纳米RuO2粒子,然后在RuO2溶胶体系中通过常规的化学氧化法由苯胺氧化聚合制备纳米RuO2/聚苯胺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不同RuO2质量分数的复合材料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RuO2质量分数为5%时,RuO2/聚苯胺复合材料形成致密的表面包覆型结构,聚苯胺电化学电容消失,复合材料电极电容很小。RuO2质量分数大于或小于5%时,RuO2粒子呈弥散状分布在聚苯胺中;RuO2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材料比电容达到极值374.6 F/g,这种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特性,适于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测定方法
陶磊,张娜,杜灿敏,张志振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45-4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12
摘要2072)      PDF (266KB)(515)    收藏
针对流变性和粘弹性越来越复杂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以牛顿流体为理论基础的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特性粘数的方法误差越来越大。从分析胜利油田现场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入手,通过测定聚合物溶液的粘温曲线、流变曲线和固定剪切速率下的粘度,确定了流变仪法在低剪切速率、低浓度下测定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流变仪法测定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值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加接近,ηsp/C~C和lnηr/C~C曲线线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SOM-PCA-RVM 的过程建模及其应用
李昕,颜学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89-9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22
摘要2060)      PDF (302KB)(507)    收藏
针对呈现高度非线性,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且采集的过程数据具有一定类别特征的复杂系统,提出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主元分析—关联向量机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首先,通过SOM,将样本分割成模式特性相近的若干子类,实现样本模式空间的分割。然后,基于每一子空间的建模样本,提取主元,并以预测性能为指标确定最佳主元个数,消除冗余信息干扰。最后,将各子空间的主元分别作为RVM模型的输入,建立各自的模型,实现基于样本模式空间分割的分类建模。仿真试验和在精对苯二甲酸生产过程对羧基苯甲醛含量软测量中的实际应用表明,SOM-PCA-RVM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不仅优于RVM模型,也优于PCA-RVM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行性初探
郭振英, 吕荣湖, 张红岩, 张志勇, 孙惠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5-8.  
摘要2042)      PDF (298KB)(651)    收藏
针对采用混凝法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难以达标排放,采用其它物化法处理成本太高的问题,预期采用 UV/Fenton氧化-好氧生物法处理。对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的钻井废水用水质评价法、生化呼吸曲线法和摇床模拟实验3种方法进行了可生化性评价,然后通过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考察了好氧生物法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测定处理钻井废水后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结果表明,经UV/Fenton氧化后的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好,但对其处理时仍需要先进行菌种驯化;污泥经摇床驯化后,在间歇式生物处理小试中,混合液悬浮固体质量浓度(MLSS)为3 000 mg/ 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最大可达60 .7%,生化需氧量(BOD)去除率最大可达94 .2%,而且此时污泥活性较高。初步证明了用UV/ Fenton 氧化-好氧生物法处理钻井废水是可行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BP神经网络在混合原油凝点预测中的应用
侯 磊,许新裕,刘秀联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86-8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21
摘要2021)      PDF (282KB)(620)    收藏
通过研究BP神经网络算法和混合原油凝点测量数据,用BP神经网络建立一种混合原油的凝点预测模型。引入具有高度非线性预测能力的误差反向传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单组分原油凝点及其配比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以混合原油凝点为输出向量,研究混合原油凝点与单组分原油凝点及配比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结果表明,混合原油凝点预测值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128℃,平均绝对偏差为0.022℃,BP神经网络的凝点预测结果准确性明显优于其它混合原油凝点预测模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月桂酰基甘氨酸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正交实验
陈波水,方建华,王 九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18-2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5
摘要2009)      PDF (198KB)(535)    收藏
在HVI 350矿物润滑油中加入不同量的月桂酰基甘氨酸,采用润滑油生物降解性测定方法考察月桂酰基甘氨酸对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性的影响,并用L 9 (3 4 )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月桂酰基甘氨酸质量分数、润滑油质量分数、营养物组成、供氧方法四因素交互作用下润滑油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月桂酰基甘氨酸可明显促进HVI 350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且当月桂酰基甘氨酸质量分数小于1 .5%时,润滑油生物降解性随月桂酰基甘氨酸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在实验的不同时间内,四因素交互作用下月桂酰基甘氨酸对土壤中润滑油生物降解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工业萘制备高纯萘产品的研究
熊杰明,冯 慧,龚良发,张丽萍,任晓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36-40.  
摘要1999)      PDF (369KB)(558)    收藏
高纯萘产品是许多高科技化学品的起始原料,可以通过工业萘脱硫精制得到。现有工业萘产品的主要杂质为硫化物苯并噻吩,用普通分离方法难以脱除干净。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甲酸为催化剂,用氧化法对工业萘进行了脱硫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配比、甲酸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酸配比增加,脱硫率提高;随过氧化氢配比增加,脱硫率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值范围;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可降低油相的粘度,有利于油水两相充分混合和提高反应效率,最佳反应温度为89~92℃;以纯度 97 .06%以上的工业萘为原料,在 n(H) / n( F) = 3 .65,n(H ) / n(S) = 8 .49、反应温度 89℃、反应时间 60 min的条件下,脱硫率可达到97 .90%,再经过精馏精制之后,所得产品中含萘质量分数超过 99 .90%,显著高于现有精萘产品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广谱杀螨剂克螨特的合成研究
刘琳,薛守庆,钱建华,马成乡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1): 47-4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1.012
摘要1995)      PDF (305KB)(613)    收藏
以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首先对叔丁基苯酚与环氧环己烷在自制的催化剂(固体超强碱)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开环反应,制得2-(4-叔丁基苯氧基)环己醇。其后冷却至 15℃左右,进行两步亚硫酰氯衍生物的醇解、中和得原药克螨特。中间体及克螨特样品进行了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分析,确证化学结构无误,质量与国外样品基本一致。考察了投料方式、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条件为 :在120~126℃下,向对叔丁基苯酚中滴加环氧环己烷制备2-(4-叔丁基苯氧基)环己醇,而后向氯化亚砜中滴入此产物,最后向丙炔醇中加入上步反应产物以制备目标产物克螨特。经验证,产物总收率大于82%(以对叔丁基苯酚计),产品纯度大于 9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a1 - x KxCoO3 钙钛矿型催化剂在柴油车尾气净化中的性能
朱玲,梁存珍,於俊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37-4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0
摘要1968)      PDF (343KB)(634)    收藏
采用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级不同K 取代量的La1 - x KxCoO3 催化剂,通过H2 -TPR,XRD,BET 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 TPO) 评价了催化剂同时净化碳颗粒物和NOx 的催化活性,考察了K+ 掺杂后晶体结构和表面氧化性能的变化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 部分取代La3 + 会影响La1 - x KxCoO3的晶体结构和组成。当x ≤0. 3 时,La1 - x KxCoO3仍为单一的斜方晶型钙钛矿结构,晶格参数和晶粒度增大;当x ≥0. 4 后,出现不能进入晶格析出的Co3O4 晶体。La1 - x KxCoO3钙钛矿
型催化剂对碳烟和NOx 同时净化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La0. 7 K0. 3CoO3 催化剂氧的非化学计量值λ最大为0. 017 6,表面氧空位量最多,催化活性最好,碳烟在催化剂上的起燃温度下降到290 ℃,NOx 的转化率为5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脂肪醇味阀值的构效关系研究
堵锡华, 陈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28-3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8
摘要1966)      PDF (198KB)(653)    收藏
为了研究脂肪醇的构效关系,定义并计算了脂肪醇中原子的特征值f i ,利用量子化学AM1 算法和分
子图形学技术获得了分子拓扑参数和氢谱指数H,基于多元回归技术获得了对脂肪醇味阀值作出精确估算的定量结构- 性质相关关系,得到多元回归方程,对50 个脂肪醇分子味阀值估算的平均误差为0. 46 。利用方程对另外49个脂肪醇分子的味阀值进行预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 67,估算值、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游济远, 曹永安, 孟绍良, 赵久成, 吴军, 王文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2): 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2.02.001
摘要1951)   HTML    PDF (1566KB)(712)    收藏

面对化石燃料日益枯竭、锂资源短缺等问题,钠离子电池以资源丰富、理论成本低、快充性能好、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被认为是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储能和低速电动交通工具中具有较大潜力的二次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影响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倍率性能等参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化合物、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和有机类化合物。总结并介绍了钠离子正极材料,概括了钠离子电池的优劣势,分析了各类正极材料的自身特性和研究方向,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周期阵列压痕奇异应力场与开裂(PartII:压痕开裂临界载荷)
王晓华,马英利,孙 壮,谢禹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63-65.  
摘要1948)      PDF (256KB)(661)    收藏
周期阵列压痕方法是研究微观摩擦学的工具之一。由于周期阵列刚性压头压在半平面弹性体的表面时,会产生周期的I型奇异压应力场,该奇异应力场的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临界条件时,该奇异应力场所在的边界将开裂。压痕边界的开裂问题是一个新型的断裂力学问题,通过边界移动的能量释放率的分析给出了压痕边界开裂能量释放率数学表征,并给出边界开裂的临界载荷和临界开裂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速搅拌与超声波制备R141b乳状液的水合实验研究
周锡堂,梁德青,杜建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14-1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4
摘要1939)      PDF (335KB)(651)    收藏
为解决静态下制冷剂水合物难于形成的问题,以表面活性剂Tergitol TMN-6作为乳化剂、分别采用高速搅拌和超声波两种方式制备R141b乳状液,随后在控温箱中使R141b乳状液形成气体水合物,并使该气体水合物分解。实验结果表明,应用以上两种能量方式都可以制备出稳定的O/W型 R141b乳状液。在静态下,以上两种方式制备的乳状液均可以于空气浴启动后1 .5 h之内开始形成气体水合物,并于2 h内完成水合反应;水合物分解液易于重新乳化并形成新的水合物。本实验使制冷剂水合物形成的机理研究能在数小时内完成,并为制冷剂水合物应用于蓄冷空调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Y型分子筛的改性成型及其对FCC汽油脱硫效果的研究
朱赫礼, 宋丽娟, 高 翔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49-51.  
摘要1925)      PDF (339KB)(559)    收藏
利用草酸对NaY分子筛进行脱铝改性,然后进行液相离子交换制得 HY分子筛。并用HY和NaY 分子筛进行FCC汽油的脱硫效果对比。结果表明,HY分子筛吸附脱硫效果明显好于NaY分子筛;成型HY分子筛比未成型H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效果好,HY分子筛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5%的γAl 2O 3比不添加γAl 2O 3的 HY 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效果好。HY分子筛静态吸附脱硫最佳时间为6 h,最佳剂油质量比为1∶3,最佳质量空速为0 .5 h - 1,再生后的成型 HY( w (γAl 2O 3) = 25% )能恢复到原来吸附能力的92 .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季铵盐改性蒙脱土的微观结构与表面分形特征
郑广,高芒来,罗忠新,李晓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6-1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2
摘要1925)      PDF (389KB)(932)    收藏
以两种双子季铵盐(MD, DMB)和一种单季铵盐(HTMAB)为有机改性剂,通过阳离子交换法对Na蒙脱土改性,制得季铵盐有机改性蒙脱土。采用N 2吸附法、X射线衍射(XRD)及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季铵盐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微观结构及表面特征。结果表明,经MD,DMB及HTMAB改性后,蒙脱土BET比表面积及层间距均有所减小,这与传统长链单季铵盐的改性效果不同;有机改性后,季铵盐阳离子成功吸附于蒙脱土的层间,蒙脱土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微孔和介孔同时存在的二维交错多孔结构,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且改性蒙脱土分形维数D较原土有所减小,表明改性土孔隙分布更加均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水井带压作业装置中环形密封胶芯的设计
崔斌,吴应湘,许晶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79-8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9
摘要1911)      PDF (416KB)(539)    收藏
采用动态密封理论,针对带压作业系统中的橡胶密封胶芯问题,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了在井压和
密封外压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密封胶芯材料进行了强度和疲劳实验研究,获得了胶芯材料破坏的原因,进而根据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在胶芯内增加钢筋以减小最大剪切力的改进意见,同时进行了理论校核,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新型的密封胶芯,从而解决了带压作业装置高压动密封的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龙须菜吸水剂的微波辐射制备工艺及性能
许平凡,刘明华,黄漂漂,郭育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1): 30-3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1.008
摘要1904)      PDF (979KB)(459)    收藏
采用微波辐射合成方法,以龙须菜为原料,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超强吸水剂 LSAP,探讨制备吸水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产物的结构、吸液速率、保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吸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 :单体/龙须菜质量比为 2:1,引发剂和交联剂的质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0 .4%和 0 .06%,微波功率为 500 W时,合成的 LSAP吸去离子水、吸生理盐水和尿液分别为1 102、104、86 .1 g/g,此外产物具有较快的吸水速率和较好的保水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压缩机密封结构设计
周 到, 田旭东, 钟 瑜, 王 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52-55.  
摘要1882)      PDF (294KB)(537)    收藏
利用大变形、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压缩机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据此对影响密封性能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密封槽槽口倒角半径、密封槽深、密封槽宽等典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下法兰张开间隙对最大接触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影响较大,而密封槽槽口处倒角半径对剪切应力影响不大,密封槽深、密封沟槽宽度对密封面最大接触压力的影响较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角褐指藻提取生物柴油的生态响应研究
何峰,傅鹏程,徐春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1):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1.001
摘要1882)      PDF (300KB)(910)    收藏
为了考察光暗对比以及不同碳源类型和浓度对于三角褐指藻生化物质的影响,用含有葡萄糖、乙酸钠和甘油的培养基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培养,并测定生物量、细胞浓度、生化物质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具有光自养和兼养生长的能力;三角褐指藻对底物浓度与有机碳源具有选择性,其中利用葡萄糖的最佳浓度为20 mmol/L;在500 mL三角瓶培养过程中生长适宜条件为:温度(25±1) ℃,光强25 μmol/(m2·s),pH为7.5。不管哪种碳源均能够促进三角褐指藻生物量的积累。将细胞浓度达到2.5×106 个/mL培养末期的藻液进行蛋白质、还原糖、叶绿素以及总脂(TOL)含量分析,考察不同生长条件下生化物质的积累以及细胞生物量的变化。通过超声波萃取及索氏抽提总脂,质量分数达到20%(干重);利用GC-MS分析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其中以C16∶1,C16∶0居多,质量分数分别为34.8%,11.9%,可以用于提取生物柴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酚类化合物对FCC汽油储存安定性的影响
吴世逵,黄克明,梁朝林,曹冠璟2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13-16.  
摘要1872)      PDF (310KB)(558)    收藏
通过对催化裂化(FCC)汽油组成、诱导期、吸光度等性质指标的跟踪测试,分析了酚类化合物对 FCC 汽油安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既是抗氧剂、又是 FCC汽油生胶变色的酸性催化剂,酚含量越大的汽油诱导期越长、且油品变色也越快。含酚质量分数大于 200μg/ g时,汽油诱导期随着二烯值的增大而降低,储存吸光度随着二烯值、碱性氮含量的增大而增加;含酚质量分数小于120μg/g时,汽油颜色稳定、诱导期短,二烯值在0 .7~2 .6 g(I 2 ) / (100 g)的各种FCC汽油的储存吸光度、诱导期变化不大。可通过优化催化原料、控制预碱洗深度、优化汽油调合、添加抗氧防胶剂等措施调节酚含量、提高汽油的储存安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截面含气率的单丝电容探针测量
梁法春, 陈 婧, 曹学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70-72.  
摘要1852)      PDF (246KB)(513)    收藏
在测量管段上游布置旋流装置,将上游分层流、环状流等结构不对称流型整改成液膜厚度均匀一致的环状流,然后采用单丝电容探针测量液膜厚度,从而实现截面平均含气率的实时在线测量。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探针输出值只与液膜厚度有关,不受液体性质和温度影响。将快关阀门测量值与电容探针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在宽广的流型范围内,二者符合良好。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电容探针测量方法测量平均截面含气率时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代表性以及层析方法测量系统复杂,需要重建运算的缺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曝氧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ASP复合体系粘度的稳定性
贾凌志,张春玲,白云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1): 10-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1.003
摘要1849)      PDF (963KB)(493)    收藏
普通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因为粘度损失,导致采油效率不高,因此必须使用自来水或更高级别的洁净水,导致耗水量大。对利用曝氧污水配制 HPAM溶液及 ASP复合体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所配制溶液的热稳定性并系统地考察了剪切、硫酸盐还原菌(SRB)、碱以及粘度稳定剂等对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降解是溶液粘度损失的主要因素,污水曝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细菌对粘度的伤害。对于 HPAM溶液,添加粘度稳定剂后,无论是否剪切,老化30 d后其粘度保留率都比未加稳定剂时高。对于 ASP复合体系,碱和粘度稳定剂对粘度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粘度经过 30 d老化后基本没有损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WSN的油气开采监控系统研究
李 勇, 王 平, 蔡林沁, 王 恒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85-87.  
摘要1843)      PDF (330KB)(579)    收藏
基于油气开采过程监控需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油气开采监控系统可行方案。该方案包括:现有井场仪表与无线接口卡结合,星型加 Mesh型的拓扑结构,电源供电为主、电池供电为辅的供电方式,基于监控需求的动态能量管理。动态能量管理方法的仿真结果表明,监控系统在设备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能够节约大部分的电池能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封面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2, 35 (2): 0-.  
摘要1842)   HTML    PDF (1539KB)(72)    收藏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总线分布式控制的多Agent系统研究
张烈平,张云生,程大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89-92.  
摘要1841)      PDF (327KB)(522)    收藏
针对多总线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设计和构造了一种面向多总线分布式控制的分层分布式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系统由系统控制级 Agent、区域控制级Agent和现场Agent组成,采用OPC技术作为整个系统的通信方式,通过引入区域Agent组的概念,采用基于Internet中的域的管理方法来实现对各区域Agent组的有效管理,实现分布协调控制。最后,对各 Agent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设计,并分析了多Agent系统的通信模型和工作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注甲醇溶液分解丙烷水合物实验模拟
董福海,臧小亚,樊栓狮,梁德青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9-1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03
摘要1836)      PDF (365KB)(670)    收藏
在自制的可视化水合物开采装置中进行了以恒流量注入不同质量分数(30.0%,60.1%,80.2%,99.5% )甲醇溶液定容分解丙烷水合物的模拟化学试剂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实验开始后,釜内液相温度缓慢降低,压力近似于线性增长,分解时间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在减弱。通过计算得到丙烷水合物的平均分解速率介于0 .020 59~0 .045 35 mol/ (min ·L),并随注入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与注入纯水分解水合物实验相比甲醇的注入可以减少水合物分解时所需要的热量、加速水合物分解,同时提高甲醇的质量分数有利于加速水合物的分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渣油加氢转化过程中沥青质的结构变化
孙昱东,杨朝合,山红红,沈本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4): 5-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02
摘要1836)      PDF (169KB)(879)    收藏
通过1H -NMR、元素分析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渣油在高压釜内加氢反应前后沥青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加氢反应后沥青质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H/C 原子比减小, 芳碳分率增大, 芳香环系周边氢取代率σ及芳香环系缩合度参数H AU/ CA 减小, w(HA)增加, 而w(Hα)、w(Hβ)、w (H γ)减少, 沥青质的取代芳碳分率减少, 质子芳碳分率增加, 表明加氢反应后所得沥青质的缩合度增大, 沥青质发生了明显的脱烷基侧链反应。加氢后沥青质的含硫质量分数降低, 含氮质量分数增加。随原料中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增加, 加氢后沥青质的环烷环数和芳香环数均逐渐增加, 尤其是芳香环数, 甚至会大于原生沥青质。渣油加氢过程中沥青质主要是以单元薄片为基本单元参与反应的, 沥青质的加氢反应, 既有自由基反应, 又有正碳离子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PCA-RVM组合建模方法及其在软测量中的应用
颜学峰, 陈 佳, 胡春平, 钱 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1): 82-85.  
摘要1805)      PDF (282KB)(583)    收藏
提出了一种核主元分析(KPCA)和关联向量机(RVM)相结合的组合建模方法。KPCA - RVM采用KPCA对原始自变量进行非线性变换并提取主成分,形成特征自变量;采用 RVM,对 KPCA变换后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建模,并根据模型的预报能力自适应的确定参与回归的最佳特征变量个数,消除冗余信息干扰,获得强非线性表达能力且预报性能良好的模型。并将KPCA - RVM应用于 PTA装置对羧基苯甲醛(4 - CBA)含量的软测量建模,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高于PCA - RVM和RV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预测PBTAs的热力学性质
陈艳,堵锡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29-3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08
摘要1803)      PDF (295KB)(514)    收藏
基于分子电性距离矢量构建噻蒽(TA)和75个多溴噻蒽系列化合物(PBTAs)的4种热力学性质(标准焓H0、自由能G0、恒容热容C0V和标准熵S0)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QSPR)模型,根据进入模型的4个描述子可知,PBTAs中的4个结构碎片CH—,C<,—S—,—Br均影响其热力学性质,所建最佳数学模型的判定系数(R2)均为1.000,其计算值和文献值基本吻合,并经Jackknife法和LOO交互检验证明了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电性距离矢量与多溴噻蒽热力学性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望在物质构效关系研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磺酸盐组成及其油水体系界面张力的关系研究
段友智,李 阳,范维玉,李水平,南国芝,于 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46-5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2
摘要1761)      PDF (336KB)(728)    收藏
通过萃取与反萃取法分离出系列石油磺酸盐的活性组分,经电喷雾质普法分析其当量分布并计算其平均当量,以气相渗透压法测得其脱磺酸基后亲油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并采用旋转滴法考察石油磺酸盐及其活性组分与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组成在低及高当量区间的分布差异最大,具有宽当量活性组分分布的石油磺酸盐由于分子间结构的互补而具有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其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能达到超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丙烯酸酯降凝剂对含蜡原油降凝规律的研究
杨 飞,李传宪,林名桢,李志岩,于 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20-25.  
摘要1758)      PDF (464KB)(643)    收藏
采用 DSC热分析仪研究了聚丙烯酸酯(PA)降凝剂的结晶性能及加剂前后含蜡原油的结晶特性,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加剂前后原油中蜡晶形貌,并通过凝点试验和流变实验评价了PA降凝剂对长庆、青海两种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结果表明,PA降凝剂的结晶性能随烷基侧链碳数的增长显著提高,但不受降凝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添加PA降凝剂能够抑制原油中蜡晶的析出、降低原油析蜡点,并且使原油中蜡晶尺寸变大,结构变紧凑,从而能够释放更多的液态油分,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变性。PA降凝剂对含蜡原油的降凝效果与原油组成和降凝剂结构有关,原油中蜡含量越高、高碳数石蜡所占比例越大,降凝剂的降凝效果越差;随着降凝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提高,PA分子在原油中的溶解性变差,卷曲程度提高,导致PA与石蜡间作用力减弱,降凝效果变差;PA 烷基侧链碳数与原油中石蜡碳数越匹配,降凝剂分子与石蜡的作用越强,降凝效果也越理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X80管线钢在模拟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董 美, 吴 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66-69.  
摘要1738)      PDF (333KB)(554)    收藏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系统地表征了X80管线钢的微观结构;采用 2273 恒电位仪研究了X80管线钢在库尔勒模拟土壤溶液、NS4溶液和鹰潭模拟土壤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X80管线钢的微观结构由多边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 M/ A组元组成;铁素体晶粒内存在位错胞和亚晶粒,铁素体晶界处有大量的位错缠结。X80管线钢在库尔勒模拟土壤溶液、NS4溶液和鹰潭模拟土壤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只有活性溶解区,没有活化-钝化转变区。X80管线钢在库尔勒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在NS4溶液中次之,在鹰潭模拟土壤溶液中最小;X80管线钢在NS4溶液和鹰潭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相差不大,但都远小于其在库尔勒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电流密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含硅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固化动力学研究
杨明山,何 杰,刘 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2): 1-4.  
摘要1725)      PDF (281KB)(609)    收藏
采用二苯基硅二醇与邻甲酚醛环氧树脂在SnCl 2 催化作用下合成了含硅环氧树脂(CNE - Si),并用FT - IR、1 H - NMR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 TGA分析了含硅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 Si -基团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环氧树脂的热稳定性。采用非等温 DSC方法探讨了含硅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用T -矱外推法确定了含硅环氧树脂在线性酚醛树脂固化剂作用下的固化工艺参数,即:起始固化温度为 110℃,最快的固化反应温度为125℃,后固化温度在170℃附近。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为含硅环氧树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BUCK变换器的滑模-通用模型控制器研究
常亮,樊四良,郭丙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4): 95-9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4.023
摘要1718)      PDF (291KB)(491)    收藏
针对BUCK变换器的复杂性和时变性,提出了采用通用控制器和滑模-通用控制器的控制策略。应用状态空间平均建模法,建立电流连续型(CCM)Buck变换器的仿射非线性模型。利用RBF神经网络和积分器组成动态神经网络结构逼近BUCK变换器的逆模型并由此组成CMC控制器。设计了滑模-通用控制器,进一步改善了系统的鲁棒性。在Matlab/Simulink下进行了系统建模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输入电压和负载电阻变化时,能有效减小系统状态误差和提高系统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DAMS 的新型VSP 仪器推靠机构仿真与优化
邢家乐, 刘立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9, 22 (3): 75-7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09.03.018
摘要1715)      PDF (401KB)(630)    收藏
新型VSP 推靠机构采用机液复合式结构形式,避免了因机械装置卡死而造成的推靠臂折断等弊端,保证了仪器的安全回收。运用ADAMS 软件对推靠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并选择较为敏感的部件尺寸作为设计变量建立数学模型,用惩罚函数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仿真模型还针对不同井径对推靠臂、支撑臂尺寸进行调整,可测井径100~420 mm。经试验验证,在180 ℃高温,水、泥浆及油液等腐蚀性液体的模拟工况环境下保证连续工作2 000 次无故障,可靠度达98 %以上。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理论分析的数据与经实际测量的物理样机数据较为接近。并且新型VSP 推靠机构在原推靠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可极大程度上减少推靠臂拆装带来的不便,节省大量成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