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32卷 5期 刊出日期:2019-10-31
上一期
下一期
封面目录
封面目录
2019, 32 (5): 0-.
摘要 (
)
HTML(
)
PDF ( 4489KB ) (
)
当期封面目录及封底作者如需要请自行下载PDF文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期推荐
太阳能驱动水蒸发装置中的碳基光吸收材料的研究进展
沙畅畅,陈宇超,王心妤,王文举
2019, 32 (5): 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1
摘要 (
)
HTML(
)
PDF ( 6454KB ) (
)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严峻形势下,寻求一种清洁的获取洁净水资源的方式是必要的。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并且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其应用包括光热、光电、光催化氧化等。其中,光热是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方式,而碳材料作为近年来受到重视的材料,有着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且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主要综述近年国内外研究的具有良好光热效应的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并且总结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可以应用于光热转换的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化工
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李凤艳,胡荣荣,徐远航,赵天波
2019, 32 (5): 8-1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2
摘要 (
)
HTML(
)
PDF ( 10897KB ) (
)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以聚苯乙烯为壁材,58#石蜡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考察了乳化时间、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的配比、聚合时间以及芯壁比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表观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化时间对微胶囊的热性能影响不大;单体St与交联剂DVB的质量比为6∶1制备的微胶囊的形貌较佳,缩皱和碎屑明显减少;聚合时间为3 h制备的微胶囊形貌较好、大小相对均一、相变潜热和芯材石蜡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而随着芯壁比的增大,芯材石蜡质量分数相继增大,其中芯壁比为3∶1制备的微胶囊相变潜热增大到125.2 J/g,芯材石蜡质量分数高达80.9%,且热稳定性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剂pH对Ce⁃SBA⁃15吸附剂酸活性位构筑及脱硫性能的影响
郭忠森,龚珣,吕曼丽,张健,秦玉才,宋丽娟
2019, 32 (5): 14-1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3
摘要 (
)
HTML(
)
PDF ( 1534KB ) (
)
采用浸渍法制备Ce⁃SBA⁃15吸附剂,运用N2吸附⁃脱附技术和NH3⁃TPD技术表征吸附剂的物化性质,采用静态吸附实验、固定床动态吸附穿透实验和萃取实验考察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将吸附剂物化性质和脱硫效果相关联,考察制备过程中溶剂pH对Ce⁃SBA⁃15吸附剂酸活性位构筑及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溶剂的pH对Ce⁃SBA⁃15脱硫吸附剂酸活性位的构筑存在强静电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两种影响。强酸性条件能够抑制氧化反应的发生,同时由于强静电吸附作用实现Ce物种的高度分散。弱酸性条件由于氧化反应的发生导致Ce物种发生转化而难以形成有效噻吩吸附活性位。最佳的pH为3,此条件下制备的Ce⁃SBA⁃15(3)吸附剂保持有最优的物化性质和噻吩吸附脱除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FF⁃01环保酸体系综合性能评价
侯彬彬,董丽娜,高利军,候文阁,罗蕴鑫,田川川,徐磊
2019, 32 (5): 19-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4
摘要 (
)
HTML(
)
PDF ( 1272KB ) (
)
为了提升酸化压裂效果,为油田油气增产提供可能方案。以延长油田岩心为主,采用溶蚀、酸溶等方法研究了FF⁃01酸体系对岩心的溶蚀速率、溶蚀率和溶蚀质量、渗透率提高率及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岩心的伤害和管件设备的腐蚀情况。另外,对残酸的表/界面张力及酸液反应前后表观黏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的FF⁃01环保酸具有较好的缓速溶蚀作用;FF⁃01环保酸处理后的岩心渗透率提高幅度为288%,且岩心导流能力增强;FF⁃01环保酸与岩屑反应后残渣质量为 HCl残渣质量的1/6;FF⁃01环保酸对钢材的腐蚀速率、酸液反应后表/界面张力和残酸黏度均较低,满足环保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工程
非均质油藏层间干扰室内实验研究
杨婷媛,曹广胜,白玉杰,杜童,王哲,左继泽
2019, 32 (5): 24-3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5
摘要 (
)
HTML(
)
PDF ( 2384KB ) (
)
为了研究水驱油藏层间干扰机理,制定多层合采开发方案,统计大庆中区西部高台子岩心孔、渗数据,采用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进行四管并联恒压驱替实验,研究注采压差、渗透率级差对合采时采收率、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渗透率岩心合采存在一个合理注采压差,过高或者过低的驱替压差均会导致整体采收率的降低;渗透率级差越大,总体采收率越小;从机理上明确渗透率差异对层间干扰的影响规律,为层段细分调整和层段水量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底水油藏特高含水期相渗曲线重构方法及应用
张东,侯亚伟,杨东东,彭琴,孙恩慧
2019, 32 (5): 31-3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6
摘要 (
)
HTML(
)
PDF ( 4709KB ) (
)
底水稠油油藏生产特征表现为初期含水上升快,开发的主要阶段为特高含水期。该类型油藏处于特高含水期时,依据行业标准测得的相渗曲线残余油饱和度端点值偏低,常规相渗曲线计算开发指标方法针对性不强,导致预测开发指标与油田实际动态规律不符。对此,结合底水油藏水平井油水两相渗流规律,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流管模型,通过拟合实际生产数据,利用遗传算法反求相渗曲线特征参数最优解,实现特高含水期相渗曲线的重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相渗曲线更加符合油田的实际生产规律,可为该类型油藏处于特高含水期时的动态预测及精细挖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类油层聚驱注入相对分子质量匹配关系研究
白璐
2019, 32 (5): 37-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7
摘要 (
)
HTML(
)
PDF ( 2163KB ) (
)
研究了目标油层在水聚干扰相对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不同井组分别注入中、高相对分子量聚合物以后,依据现场资料分析总结出井组周围油井的见效情况、含水率变化、阶段采出程度,得到了二类油层井组合适的参数,以保证注入的聚合物的质量以及注入聚合物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采收率以及目标区块的开发效益。结果表明,该油层更适合注入1 200~1 600万相对分子量的聚合物,黏度应在30~50 mPa∙s;在背景条件相近的情况下,中分更适合动用薄差油层,使该二类油层高聚合物质量浓度驱含水率下降幅度大,增加产油量的效果非常好,采取该技术可以提高采收率,较常规聚合物质量浓度高1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地质
徐家围子徐西⁃徐南地区沙河子组物源体系分析
张丽丽
2019, 32 (5): 43-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8
摘要 (
)
HTML(
)
PDF ( 11869KB ) (
)
综合应用重矿物、地震属性、砂地比、古地貌等相关资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出发,对徐西⁃徐南地区沙河子组的古物源体系特征系统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徐西⁃徐南地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有东、西两大物源体系,其中西侧徐西断阶带物源供源强度更大、影响范围更广,是研究区的主要物源方向。东部物源影响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靠近南北两端处,是次要物源方向。总的来看,研究区物源方向有从东、西两侧指向中部的特点。研究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受西部徐西断阶带物源控制,沿断阶带均匀分布;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受东部物源控制,主要在南北两端靠近凸起处发育;物源从根源上影响和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及平面展布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霍多莫尔构造带南一段近岸水下扇成因探讨
卢德根
2019, 32 (5): 50-5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09
摘要 (
)
HTML(
)
PDF ( 67034KB ) (
)
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沉积时期发育了局限分布的近岸水下扇体沉积,针对其沉积规律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利用岩石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及岩心观察和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手段,通过对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储层岩石学特征、黏土矿物特征、成岩作用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沉积相及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相特征6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总结出其具有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成岩欠压实、近距离搬运及快速卸载等特点,提出原始地貌较大的地形高差、靠近物源及沉积期强烈的构造抬升,是形成该区近岸水下扇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指出油气富集与扇的大小无相关性,主要受相带和砂体发育影响控制,霍多莫尔构造带下降盘南一段的3砂组,沿霍多莫尔断裂发育的近岸水下扇扇中及湖底扇等部位应是下一步勘探开发的主攻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层中聚合物堵塞物推进轨迹模拟研究
李艳春
2019, 32 (5): 56-6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0
摘要 (
)
HTML(
)
PDF ( 3042KB ) (
)
聚合物溶液在注入油层的过程中,如果聚合物分子线团回旋半径远大于油层孔喉半径,会造成聚合物在储层孔隙的堵塞。选取萨北开发区典型区块,对堵塞的注入井井底返排取样,通过化验分析返排物成分,确定井底返排堵塞物的主要成分是聚合物软胶团。根据油层物性、沉积特征、连通状况等地质资料建立聚合物堵塞井井组地质模型,模拟超高分子质量、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在油层中的推进轨迹,利用聚合物质量浓度在油层渗流过程中分布的渐变,确定聚合物堵塞物在不同油层、不同方向的推进距离,为改善注入井堵塞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储运
水蒸气对甲烷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单天翔,崔淦,李自力,王顺
2019, 32 (5): 62-6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1
摘要 (
)
HTML(
)
PDF ( 1762KB ) (
)
为了研究水蒸气对于甲烷燃烧微观反应进程的影响,利用Chemkin 17.0研究了水蒸气对甲烷燃烧的绝热火焰温度、预混火焰温度和层流预混火焰燃烧速度的作用规律,研究了水蒸气对甲烷燃烧过程中链式反应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蒸气摩尔分数的增加,甲烷燃烧火焰温度降低,预混火焰传播速度下降,且火焰中的H、O、OH自由基浓度均下降,但是OH自由基所占的比例增加,导致由OH自由基所传递的反应占主导地位。水蒸气的加入强化了CH3➝CH2(s)➝CH2➝CH➝CH2O过程,同时强化了CH3➝CH3O➝CH2O过程,改变了甲烷燃烧的链式反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气特性与稳定性研究
李传宪,李桐宇,杨爽,由佳,李晓腾,杨飞,孙广宇
2019, 32 (5): 69-7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2
摘要 (
)
HTML(
)
PDF ( 11198KB ) (
)
利用带压溶气原油乳化装置在不同溶气环境(CO2、CH4、N2)下对长庆原油进行带压乳化,并通过溶解度测定装置、溶气原油乳液稳定性分析装置、界面张力仪、高压流变仪测得不同气体的溶解度Rs、分水率fv、界面张力γ、界面膜弹性模量εd、溶气原油黏度μ,溶气原油乳状液表观黏度μap。结果表明,油水界面膜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气体从外相向内相的迁移,使溶气原油乳状液的溶解度小于内外相各自的溶解度之和;在溶CO2的环境下,由于其油/水界面张力最小,使其乳化效果最好,形成的带压W/O型乳状液乳滴最为细密,同时由于其油水界面弹性模量最大,形成的带压乳液体系最为稳定,乳液体系较原油体系的增黏率最明显;与之相反,在溶N2的环境下,带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较差,易于破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钢在油田采出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寇杰,王德华,王冰冰,丛轶颖,马超然
2019, 32 (5): 76-8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3
摘要 (
)
HTML(
)
PDF ( 5874KB ) (
)
采用腐蚀失重法、丝束电极技术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20#钢在油田采出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实验周期内可将腐蚀发展过程分为腐蚀初期、腐蚀发展期和腐蚀稳定期,腐蚀初期对应腐蚀情况最为严重;金属同一位置随实验时间延长发生阴阳极极性反转现象,并且随着温度升高,反转周期变短;通过对腐蚀金属整体和局部进行电化学测量研究发现,不同温度、不同位置腐蚀发生类型有所差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2预处理对含蜡原油胶凝屈服特性影响
李庆一,庞帅,杨爽
2019, 32 (5): 83-8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4
摘要 (
)
HTML(
)
PDF ( 4949KB ) (
)
利用自主研发的CO2⁃原油PVT装置,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对含蜡原油进行CO2预处理,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DSC热分析、流变测量、显微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压力CO2预处理对含蜡原油的物性及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CO2预处理后,含蜡原油中的轻烃含量减少,使原油对蜡晶的溶解能力降低,含蜡原油的析蜡点和析蜡量升高;CO2预处理使原油析出蜡晶尺寸更加细小,结构更加致密,导致含蜡原油胶凝结构的弹性增加,屈服值增大,低温流变性恶化;随着CO2预处理压力的增大,含蜡原油胶凝屈服特性变化越来越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技术
二三结合模式下水驱与化学驱配产配注优化
范海娇,杨二龙
2019, 32 (5): 90-9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5
摘要 (
)
HTML(
)
PDF ( 1714KB ) (
)
在陆上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的背景下,主力油层由一类油层逐渐过渡到二、三类油层势在必行。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合理配产配注成为二三结合优化技术的重点。结合北一区断东的实际物性参数,分别针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进行正交方案设计,并对单井日配产配注量进行数值模拟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二、三类油层单井各层段的合理注水量公式;采用井组注采平衡和地层系数劈分的配产方法,计算出单井各层段产液量。模拟结果表明,水驱经过配产配注后采收率较实际方案高出2.52%;化学驱配产配注结果与沿用现阶段水驱注采参数进行化学驱开发的效果相比,采收率高出3.5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层凝析气结蜡规律的软件模拟与实验研究
钟诚,汪杰,刘己全,黄怡潇,周福建,杨向同,谭艳新
2019, 32 (5):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6
摘要 (
)
HTML(
)
PDF ( 5273KB ) (
)
塔里木油田博孜区块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存在较为严重的蜡堵问题。通过对博孜区块井流物进行气藏条件下的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获得凝析气相态包络线相图,为凝析气井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支撑。以博孜104井凝析气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多功能高温高压流体PVT测试仪和可视化高倍显微固相沉积测定仪对其进行高温高压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并结合软件模拟结果和生产数据,对凝析油和析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气随温度、压力变化过程中,产生气相区、气⁃液两相区、气⁃固两相区、气⁃液⁃固三相区等不同相态区域;利用实验结果对软件模拟结果进行校正获取了实验温度、压力以外的相态包络线,用于预判生产井处于不同生产阶段时析液与析蜡情况;博孜104井析液与结蜡区域位于地面输送管线,应做好相应的防蜡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