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6年 29卷 6期 刊出日期:2016-12-27
上一期
下一期
石油化工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改性研究进展
李泽天, 张欣华, 韩释剑, 王 静, 高传慧
2016, 29 (6):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1
摘要 (
)
PDF ( 1564KB ) (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 S)因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可生物降解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人们的研究焦点。 本文主要从共聚、共混和扩链三个方面对其改性进行论述,并介绍了 PB S在塑料包装、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并从 PB S的工艺优化方面进行前景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Z31B镁合金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膜的研究
王 宁,郑福卫,王 静,温哲华,王传兴,侯保荣
2016, 29 (6): 6-1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2
摘要 (
)
PDF ( 3265KB ) (
)
类金刚石膜具有硬度高、摩擦系数低、耐腐性强、稳定性高等优良性质,是提高镁合金耐腐性的理想材料。但镁合金与类金刚石膜之间结合力差,本研究通过制备Si/SixNy 过渡层成功解决了镁合金与类金刚石膜之间结合力差的问题。将磁控溅射物理气相沉积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相结合,通过改变膜沉积偏压在镁合金表面沉
积类金刚石膜。拉曼光谱测试表明,所制备的碳膜具有典型的类金刚石结构。划痕法测试表明,膜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非常大。最后通过失重实验分析了类金刚石膜对镁合金耐腐蚀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
-N
2
-TBAB-H
2
O体系水合物生成实验和模型研究
赵光华
2016, 29 (6): 11-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3
摘要 (
)
PDF ( 1650KB ) (
)
四丁基溴化铵(TBAB)可以作为热力学促进剂用于从烟道气中分离CO
2
。研究CO
2
-N
2
-TBAB-H
2
O体系水合物生成条件的热力学模型,为水合分离CO
2
提供热力学相平衡数据,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将Chen-Guo水合物热力学模型用于计算CO
2
+N
2
在TBAB溶液中的水合物生成压力,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文献值进行比较,误差分别为15.96%、5.45%,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强化分散体系乳化降黏性能评价及机理分析
张云宝,王 楠,夏 欢,苏 鑫,闫 冬
2016, 29 (6): 18-2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4
摘要 (
)
PDF ( 2612KB ) (
)
稠油乳化降黏技术与其它稠油开发措施相比具有操作简便和经济性好等优点,其中强化分散体系由于其良好的乳化降黏性以及简易的注入工艺在海上油田广泛使用。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强化分散体系性能及其乳化降黏机理。结果表明,强化分散体系对海上稠油有较好的乳化降黏效果,且形成的乳状液相对稳定,破乳也较为容易。另外,强化分散体系与原油乳化作用可以导致部分表面活性剂组分进入原油中,进而影响强化分散体系与油间乳化效果和界面张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田化学
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规律实验研究
魏建光,马媛媛
2016, 29 (6): 23-2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5
摘要 (
)
PDF ( 2881KB ) (
)
由于孔隙介质的复杂性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导致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与在流变仪中的流动相比更加复杂,同时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直接关系到驱油方案的制定。因此本研究设计并开展了聚合物溶液(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岩心中流动参数测定实验,给出了岩心渗透率、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注入速度对阻力系数、岩心中流动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存在一个临界质量浓度,当溶液质量浓度低于临界质量浓度时,阻力系数与表观黏度基本相等;当溶液质量浓度高于临界质量浓度时,阻力系数远小于溶液表观黏度,且随着溶液质量浓度增加,两者之间差值增大。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中流动黏度远小于溶液在流变仪中表观黏度,且随着溶液质量浓度增加,溶液在岩心中流动黏度的增加幅度远小于溶液表观黏度的增加幅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油田水质配伍性研究
曹 博,杨遵旭,付 凡,燕永利
2016, 29 (6): 27-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6
摘要 (
)
PDF ( 2897KB ) (
)
基于回注水、地层水水质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回注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实验,探讨影响油田水质配伍性的因素。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显微镜对垢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垢样主要成分为CaCO
3
,垢样尺寸比较均匀,陕北油田采油厂储层属于超低渗地层,回注水与地层水存在不配伍性,并且会对地层的渗透率产生较大影响,必须避免回注水与地层水的体积比为6∶4的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塔河稠油活性组分对油水界面性质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赵 毅,胡景磊,李浩程,钟荣强,季俣汐,林梅钦
2016, 29 (6): 32-3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7
摘要 (
)
PDF ( 3832KB ) (
)
针对塔河稠油采出液,测定了稠油采出液的黏度、含油量、含水量等,并将其分离出沥青质、胶质和蜡组分,分别研究了这3种组分对油水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以及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天然的乳化剂,能使油水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且油水界面剪切黏度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蜡,说明沥青质能稳定油水界面膜。此外,将胶质加入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O/W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其次是沥青质和蜡组分;而使模拟油与模拟水所形成的W/O 乳状液稳定性最强的是沥青质,其次是胶质,蜡组分最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工程
致密油藏CO
2
吞吐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孟 展,杨胜来,王 璐,王智林,钱 坤,马铨峥,韩 伟
2016, 29 (6): 39-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8
摘要 (
)
PDF ( 4909KB ) (
)
CO
2
吞吐作为常规油藏的一种有效增产方式,在致密油藏中尚未普及。为研究CO
2
吞吐在致密油藏的新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扩散系数、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及吞吐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CO
2
扩散系数在致密油藏中不能忽略,扩散系数的大小影响了最终采收率。对于渗透率越低,储层非均质性越强的致密油藏,采用CO
2
吞吐增油效果更加明显,而随着吞吐轮次增加,增油效果逐渐减弱。研究新进展对致密油藏优选CO
2
吞吐增油措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固体颗粒对扶杨油层伤害的评价
解凤强
2016, 29 (6): 43-4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09
摘要 (
)
PDF ( 1868KB ) (
)
注入储集层水中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及颗粒直径的大小是影响油田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针对固体颗粒对于扶杨油层伤害程度的问题,通过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的方法,作出固体颗粒对扶杨油层伤害的评价,说明不同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及颗粒直径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水中颗粒质量浓度及悬浮固体颗粒粒径越大,油层渗透率损失幅度越大,其注入压力上升越快。当注入孔隙体积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渗透率损失及注入压力达到一个稳定值。对扶杨油层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扶杨油层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段塞注入效果影响研究
王 健,杨二龙,董 驰
2016, 29 (6): 47-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0
摘要 (
)
PDF ( 1312KB ) (
)
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可及孔隙体积对聚合物注入段塞效果影响。研究表明,对于不同渗透率地层,存在最优注入相对分子质量,且随着渗透率增加,最优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加;在将地层孔隙分为强水洗孔隙,油水混合孔隙与未水洗孔隙的前提下,针对地层孔隙内不同油水存在状态,应使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以提高采收率;不可及孔隙体积存在最优值,不同时机转聚(孔隙内油水存在状态不同),最优不可及孔隙体积会发生变化,且转聚时间越晚,最优不可及孔隙体积越大,当含水率90%注聚时最优不可及孔隙体积为0.4,而含水率30%转聚时最优不可及孔隙体积为0.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后动态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侯亚伟,张 东,朱玉国,刘博伟,牟松茹
2016, 29 (6): 51-5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1
摘要 (
)
PDF ( 3083KB ) (
)
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底水脊进,底水油藏见水后的生产动态目前没有合适的解析解进行描述。目前研究中存在平均水锥高度计算方法、模型简化过程中部分参数被忽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Matlab编程的方法,结合油田实际生产井的静动态参数,通过比较水油比与平均水锥高度关系曲线的拟合情况,完善了文献中预测模型,改善后的预测模型更加符合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利用该模型,可以较快的拟合单井的含水率随累产油的生产动态曲线,可计算单井的技术可采储量。同时,利用筛选的“标准井”的实际参数拟合了模型中修正项的各项参数,通过该模型可以确定出底水油藏不同流体类型的油柱高度下限值,为油田进一步的开发调整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压中液氮伴注对裂缝内降温作用研究
蒲阳峰
2016, 29 (6): 56-6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2
摘要 (
)
PDF ( 2266KB ) (
)
采用Fluent软件模拟了酸压伴注液氮时裂缝中温度分布,分析了酸压注入过程中裂缝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液氮伴注对缝内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酸液注入后降温作用明显,裂缝入口比裂缝尖端温度低近50℃;液氮比(液氮与混合液体积比)越高,裂缝中温度越低,液氮比高于13%后,增加液氮比,降温作用明显减弱,对于模拟使用的条件,推荐液氮比13%;液氮伴注降温作用明显,其它条件相同时,伴注液氮能造成约15 ℃温度差异,因此,液氮伴注能明显增加活酸作用距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洁压裂液在水锁性砂砾岩储层中的应用
苏 建
2016, 29 (6): 61-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3
摘要 (
)
PDF ( 3110KB ) (
)
大民屯西斜坡带沙四段发育一套特低渗砂砾岩储层,水锁指数定量分析证实储层存在严重的水锁伤害。介绍了一种由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清洁压裂液体系,该套体系相对分子质量小,耐温、携砂性能稳定,破胶后表面张力低至26.75mN/m,有效地解决了本区砂砾岩储层改造的水锁伤害问题。同时,压裂液体系无残渣及不溶物,岩心伤害率仅为胍胶压裂液的1/3,有利于降低储层伤害,提高油井产量。防水锁清洁压裂液现场施工顺利,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油地质
吴起-志丹地区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马文强,邓亚仁,任战利
2016, 29 (6): 66-7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4
摘要 (
)
PDF ( 3974KB ) (
)
吴起-志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近年来的研究勘探结果表明,三叠纪延长组长7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下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致密油资源丰富。利用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热解等方法研究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和成熟度。与此同时,根据储层物性分析结果、薄片资料、场发射扫描
电镜结果等分析致密油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干酪跟以Ⅱ1和Ⅱ2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普遍大于0.8%,热解生烃潜量显示主要为好烃源岩。研究区致密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7.6%,渗透率平均为0.27×10-3μm2,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综合分析,吴起-志丹地区优质的烃源岩是致密油形成的物质基础,储集层的物性和孔隙特征决定了致密油的广泛分布和可开发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拉尔盆地塔南凹陷源岩精细评价
胡帮举
2016, 29 (6): 72-7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5
摘要 (
)
PDF ( 4064KB ) (
)
塔南凹陷烃源岩取芯资料少、有机非均质性强、成熟烃源岩不具备“三高一低”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此问题,采用变系数ΔlgR 技术计算烃源岩TOC,通过将传统ΔlgR 技术中的经验参数视为待定系数并采用实测TOC标定待定系数,其预测烃源岩TOC的平均误差为19.7%,比传统方法平均降低11.4%。依据实测TOC与氢指数(IH)的关系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差、中等、优质三级,对应的TOC界限分别为1%和2%。依据测井计算TOC曲线识别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通过井间插值落实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分布。结果显示,差级别烃源岩厚度一般10~20m,占南一段烃源岩总体积的21.5%;中等烃源岩厚度一般15~25m,占烃源岩总体积的31.6%,优质烃源岩厚度一般20~30m,占烃源岩总体积的46.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气储运
基于SPS软件的原油管道压力波传递特性分析
杨 飞,胡鑫杰,李传宪,姬中元,朱浩然
2016, 29 (6): 79-8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6
摘要 (
)
PDF ( 3076KB ) (
)
采用SPS软件建立了西部某原油管道仿真模型并与管道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关闭B热泵站1号泵产生压力波动,并根据沿线压力变化模拟研究了管道压力波的传递特性。揭示了传递距离、出站油温、原油密度、出站压力、管径、壁厚、管道弹性模量等对压力波传递速度的影响,拟合
修正得到了针对该西部原油管道的压力波传递速度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实际工况下压力波传递速度的对比,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调度计划自动编制软件研制与应用
马 晶,廖 绮,周星远,张勤宾,张浩然,梁永图
2016, 29 (6): 86-9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7
摘要 (
)
PDF ( 2297KB ) (
)
甬绍金衢管道自投产以来,调度计划一直由专门人员通过大量试算手工编制,为保证计划能够合理和正常运行,往往还需要多人校核。计划编制耗时长、乏味枯燥、效率低的现状亟待改变。基于现场需求,开发了甬绍金衢成品油管道调度计划自动编制软件。该软件在考虑水力工况约束、站场操作约束和混油约束等基础上,采用连续时间表达法,以各个卸油站对各批次需求体积与实际卸载体积的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并利用多线程求解器对模型进行求解。现场应用表明软件制定调度计划自动化程度高且完全满足现场生产需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油密闭装卸工艺研究
曲 虎
2016, 29 (6): 92-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6.06.018
摘要 (
)
PDF ( 2189KB ) (
)
以原油装卸工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油田目前常用的敞开式原油装卸工艺和半密闭式原油装卸工艺。敞开式原油装卸工艺油气损耗量大,原油装卸过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半密闭原油装卸工艺是对敞开式原油装卸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原油装卸过程中的油气损耗,但仍未实现完全密闭。针对非密闭原油装卸工艺的缺点和不足,详细阐述了原油密闭装卸工艺的主要流程及原理,并从经济、安全和环境方面分析了原油密闭装卸工艺所产生的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