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2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0-09-25
上一期
下一期
石油化工
功能化SBA-15-NH
2
在药物布洛芬吸附与控制释放的研究
孙丽娜,张晓彤,陈雷
2010, 23 (3):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1
摘要 (
)
PDF ( 1220KB ) (
)
采用合成后改性法将氨基嫁接进介孔SBA-15孔道内,对功能化的SBA-15进行药物吸附与控制释放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智能重量分析仪(IGA)、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仪(IR)等表征手段对它的物理结构、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模拟软件对其空间骨架结构及与药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对目标药物布洛芬(IBU)负载进改性前后的SBA-15材料内表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药物吸附和缓释性能与SBA-15材料内表面官能团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药物IBU分子与功能化SBA-15-NH2内表面的氨基基团之间存在离子相互作用,故其药物释放时间比单纯的SBA-15更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减压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组分性质关系的研究
张龙力,杨国华,阙国和
2010, 23 (3): 6-1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2
摘要 (
)
PDF ( 179KB ) (
)
利用质量分率电导率法测定了大港、中东、塔河常压渣油和它们相应的减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并从组分组成和组分性质探讨了渣油胶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参数为1.45~8.20,差别较大。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各个渣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偶极矩。关联了组分组成和组分极性与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之比越大,胶质与沥青质的极性越接近,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重芳香分含量越高、极性越接近沥青质的极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饱和分和轻芳烃组分含量越高、极性与沥青质极性差别越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W/O 型乳化液在矩形流道中的静电聚结破乳研究
丁艺, 陈家庆, 尚超,张宝生
2010, 23 (3): 11-1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3
摘要 (
)
PDF ( 1383KB ) (
)
分析了带绝缘层矩形流道电场强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散相水颗粒在均匀交流电场下的聚结机理,设计了矩形流道连续流动静电聚结实验装置。以矩形波高压/高频脉冲交流电源为基础,研究电场强度、脉冲频率、脉宽比、流动速度等参数对不同W/O型乳化液中分散相水颗粒静电聚结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为5%、电场强度为1.69 kV/cm、流动速度为0.17 m/s、脉宽比为40%、脉冲频率为1 000 Hz,水颗粒粒径能增长24倍,聚结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岩心多孔介质中三元/二元复合驱比较
张立娟,岳湘安
2010, 23 (3): 17-2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4
摘要 (
)
PDF ( 765KB ) (
)
通过均质长岩心流动实验和非均质岩心驱替实验,得到了化学复合驱中一类ASP三元复合体系(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一类SP二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阻力系数、粘度、界面张力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地面条件下界面张力和粘度相近的ASP三元体系和SP二元体系,随着在岩心中运移距离的增加,两种体系的界面张力均大幅上升,由10-3 mN/m升高至10-1~102 mN/m,并稳定在1 mN/m左右。ASP三元体系的界面活性受碱浓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双重影响,其界面张力值变化幅度较大。碱对减少聚合物在岩心中的粘度损失影响较大,ASP三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比,在岩心深部具有较高的粘度保留率和阻力系数值。本实验条件下,利用ASP三元体系改善非均质岩心的驱油效果比SP二元体系更有优势,在含水率为70%时,注入ASP三元体系段塞0.4~0.6PV,其化学驱采收率平均高于SP二元体系5%~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高支化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 俊,胡凤莲,曲红杰,李翠勤
2010, 23 (3): 21-2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5
摘要 (
)
PDF ( 2026KB ) (
)
以双酚A、甲醛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在70 ℃下反应60 min,再在120 ℃,1.33 kPa下脱水缩合得到酚胺树脂,然后以酚胺树脂为起始剂,与PO、EO反应合成了6种具有十八分支的PAE聚醚破乳剂。测定了所合成聚醚的表面张力及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PAE聚醚破乳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随EO质量分数的降低和起始剂与PO质量比的升高而增强;降低临界胶团浓度的能力随起始剂与PO质量比的增加及EO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强。室内评价表明,PAE聚醚破乳剂的最终脱水率随EO质量分数增加而升高,起始剂与PO质量比高的破乳剂脱水速度快。PAE84在40 ℃,加量20 mg/L时,15 min脱水率即达到80%,而相同条件下SP169基本无破乳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膦酸盐防垢剂对复配体系-桩西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
荣新明, 葛际江, 张贵才, 刘晓玲
2010, 23 (3): 26-3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6
摘要 (
)
PDF ( 1912KB ) (
)
含碱复合驱容易产生结垢问题,通常需要加入防垢剂,为研究防垢剂的加入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选取SLPS(胜利石油磺酸盐)、OPP4(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和PBET17(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丙基铵磷酸酯盐与十六烷基二甲基羟丙基铵磷酸酯盐的混合物)3种不同类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碱条件下和有机膦酸盐防垢剂进行复配,测定了复配体系与桩西原油的动态界面张力曲线。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不能将界面张力降至0.01 mN/m以下,使用表面活性剂与碱的复配体系也不能有效地降低界面张力。有机膦酸盐与表面活性剂、碱复配后具有理想的协同效应,多数复配体系都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低或超低界面张力区域,甚至10
-4
mN/m以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炔与金属氯化物络合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李强,姜恒,丁勇
2010, 23 (3): 32-3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7
摘要 (
)
PDF ( 939KB ) (
)
采用密度泛函(DFT)计算方法,优化了不同金属氯化物与乙炔络合的稳定几何构型,并对此络合物体系的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乙炔吸附络合后,金属氯化物对乙炔的电子有吸引作用,使得乙炔碳碳叁键和金属原子之间产生离子性相互作用,由此乙炔得到活化。计算得到了乙炔几何构型、吸附能和电子变化与金属Mayer 价指数的关系,并探讨了不同金属对乙炔活化的可能性大小,为乙炔法合成氯乙烯非汞催化剂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化钼/β 沸石的制备及其催化大豆油加氢脱羧性能
王海彦,白英芝,魏民
2010, 23 (3): 37-4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8
摘要 (
)
PDF ( 754KB ) (
)
以MoO
3
为前驱体、改性β沸石为载体,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Mo
2
C/β沸石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XRD和TEM表征,考察了还原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在小型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进行了大豆油加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程序升温速率降低,β-Mo
2
C的衍射峰强度增强。随着碳化终温升高,碳化程度逐渐加深。当程序升温速率为1 ℃/min,碳化终温为650 ℃时,β-Mo
2
C的衍射峰最清晰。以正己烷作为碳源,Mo
2
C在载体上分散均匀,具有较大的比表面。采用Mo
2
C负载量为21.25%的Mo
2
C/β沸石为催化剂,在压力为3.5 MPa、液时空速0.5 h
-1
、氢油体积比500、反应温度280、320 ℃的条件下,大豆油经过加氢后,凝点下降到-5~-10 ℃,十六烷值保持在7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刨花板用石蜡乳液的制备
郑文博,廖克俭,丛玉凤
2010, 23 (3): 41-4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9
摘要 (
)
PDF ( 533KB ) (
)
采用石蜡、C
5
石油树脂等为原料,制备刨花板蜡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刨花板用乳化蜡微乳液的配方,考察了乳化条件对制备微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蜡、C
5
石油树脂的质量比为2∶1,乳化时间为40 min,乳化温度为90 ℃左右,搅拌速率为1 000 r/min时可制得性能稳定的刨花板专用防护蜡乳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磷钨酸铋催化合成油酸正丁酯
罗根祥,王婧,刘春生,赖君玲
2010, 23 (3): 44-4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0
摘要 (
)
PDF ( 458KB ) (
)
制备了磷钨酸铋催化剂,并进行相关表征,对磷钨酸铋催化正丁醇和油酸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磷钨酸盐的种类,醇油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回流条件下,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8∶1,催化剂质量为油酸质量的5%,反应时间控制在4 h,酯化率可达到90.0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多用途乳化蜡制备研究
陈文艺,宫召君,段宁宁
2010, 23 (3): 48-5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1
摘要 (
)
PDF ( 478KB ) (
)
以氧化蜡和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的乳化剂,在其质量分数为3.0%,增稠剂质量分数为3.0%,在乳化温度为85 ℃、乳化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1 000 r/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W型石蜡乳液的粒径在1 μm左右。该石蜡乳液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泡沫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BS改性阻燃沥青的感温性能研究
廖克俭
2010, 23 (3): 52-5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2
摘要 (
)
PDF ( 590KB ) (
)
SBS改性阻燃沥青是一种集路用性能与难燃性能于一体的新型沥青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隧道路面。分别考察了由茂名70
#
和欢喜岭90
#
沥青为基质沥青的SBS改性阻燃沥青的温度敏感性、高温稳定性与低温抗裂性,并与SBS改性沥青以及其它几种国内外普通沥青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BS改性阻燃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相近,远远优于普通沥青,具有良好的感温性能。另外,由茂名70
#
生产的SBS改性阻燃沥青的3种感温性能均优于由欢喜岭90
#
所生产的产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氧化反应速率实验研究
于洪敏,任韶然,牛保伦,左景栾
2010, 23 (3): 55-5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3
摘要 (
)
PDF ( 233KB ) (
)
为了分析轻质油藏(如胜利和中原油田)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近绝热氧化反应装置,模拟了目标油藏原油与空气的低温氧化反应过程,基于假设的原油与空气反应式及简化的Arrhenius 方程,考察了不同地层温度、压力、粘土含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了产出气体组分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结果表明,目标油藏原油可以发生低温氧化反应,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氧化反应速率受地层温度的影响较大,压力及粘土含量次之;模拟温度在95 ~ 130 ℃ 时,温度升高速度很慢,未检测到大幅升温情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有机电化学法合成二茂镍的研究
李琪, 乔庆东
2010, 23 (3): 58-6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4
摘要 (
)
PDF ( 707KB ) (
)
对环戊二烯的提纯和二茂镍的电化学合成过程进行研究,以提纯后的环戊二烯为原料,金属镍为阳极和阴极,溴化钠作导电盐,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有机溶剂,采用氮气保护,恒流源电解,合成了二茂镍。结果表明,双环戊二烯的最佳解聚温度170 ℃,环戊二烯提纯时的最佳回流温度120 ℃,且提纯过程必须连续,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双环戊二烯和环戊二烯的纯度分别为95.4%和97.3%。在电合成实验中,首先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跟踪电解合成过程的电极电位变化,并作极化曲线图,确定最佳电流密度3.93 mA/cm2。其次,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电极电位的变化和反应溶液的紫外可见、红外谱图变化确定实验最佳反应时间为210 min。最后,通过镍板的减少量计算电流效率为82.87%。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工机械
X80钢及其焊缝在鹰潭土壤模拟溶液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陈旭,吴明,何川,王成详
2010, 23 (3): 62-67.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5
摘要 (
)
PDF ( 1212KB ) (
)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X80 钢及其焊缝在鹰潭土壤模拟溶液中,溶液/电极界面上的电化学腐蚀反应。通过改变扫描速率、阳极电位上限、离子浓度、通气状态研究了钢的阳极极化和阴极析氢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中的X80 钢电化学行为是不可逆的电荷转移过程,钢的表面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氧化膜。溶液中的侵蚀性离子使阳极极化和阴极析氢反应程度增加。阳极极化产生的稳定沉淀层对析氢反应起催化作用。氧气的存在能使钢表面能生成稳定的氧化膜,这会降低对析氢反应的催化作用。溶液中的CO2 能增加焊缝的SCC 敏感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平面压痕开裂极限临界载荷与开裂角
谢禹钧,王伟,王晓华,蔡永梅
2010, 23 (3): 68-7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6
摘要 (
)
PDF ( 596KB ) (
)
平面压痕的开裂在材料机械性能的研究、破岩机理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刚性压头作用在半
平面弹性体的表面时,会产生一个平面压痕,该压痕的两端将出现I 型奇异压应力场,该奇异应力场的应力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即达到临界条件时,该奇异应力场所在的边界将开裂。压痕边界的开裂问题是一个新型的断裂力学问题,通过边界移动的能量释放率的分析定量地给出了平面压痕边界开裂能量释放率数学表征,给出了边界开裂的极限临界载荷和临界开裂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陶瓷滤管基体粉尘沉积状况SEM分析
迟化昌,姬忠礼,孙冬梅
2010, 23 (3): 72-7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7
摘要 (
)
PDF ( 1264KB ) (
)
将树脂包埋、固化技术成功应用在陶瓷滤管基体的SEM 分析上,能够在不破坏基体和粉尘沉积结构的情况下对滤材内的孔隙率、孔隙直径、颗粒直径、沉积量等微观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使用压汞仪和X - 射线衍射仪(XRD) 对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证明实验方法可靠,测量结果准确。SEM 测量结果表明尽管陶瓷滤管基体由相同尺寸的陶瓷颗粒制成,由于颗粒本身的不规则和堆积结构的随机性,基体内孔隙差别很大,这会导致局部的速度场和浓度场分布不均,引起粉尘沉积和阻力增加。随着脉冲反吹循环次数的增加,粉尘沉积有加剧并向内部延伸的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元素Ag 对Sn -9Zn 钎料组织及性能影响
王妍,栾江峰,吴敏,丁启敏
2010, 23 (3): 79-8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8
摘要 (
)
PDF ( 613KB ) (
)
通过实验研究了元素Ag对Sn-9Zn共晶钎料微观组织、熔点、显微硬度及抗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g元素后,能使Sn-9Zn合金组织和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Ag和Zn形成AgZn
3
化合物,可以抑制粗大针状Zn相组织的生长,并呈放射状,对合金基体起到很好的弥散强化作用;熔点提高2 ℃;润湿性提高20%;显微硬度提高10.02%;腐蚀电位明显提高,抗腐蚀性能得到改善,接近于传统Sn-37Pb钎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板式空冷器导流板式液体分布器结构与流动规律研究
张素香,杨雪峰,孙铁
2010, 23 (3): 83-8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19
摘要 (
)
PDF ( 406KB ) (
)
对导流板式液体分布装置的结构提出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数学描述,推导得出了结构压降公式。采用
CFX 对该结构进行流场模拟,流场显示入口流体的分布。提出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压降公式对于板式空冷器液体分布器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径挤压三通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苏厚德,冯玉洁,樊建领
2010, 23 (3): 86-8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20
摘要 (
)
PDF ( 769KB ) (
)
应用ANSYS 分析软件对内压作用下大异径挤压三通进行了应力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该三通模型的
应力分布规律的数值结果,用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给出了挤压三通肩部转角半径大小对三通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通在主支管相贯处应力集中程度很高;当外转角给定时,最大应力与内转角近似成二次曲线关系。根据计算结果及相关文献,提出了计算挤压三通最大应力的经验关联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油对成品油管网优化设计的影响分析
付晓东,王岳,付吉强, 王爱萍
2010, 23 (3): 90-9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21
摘要 (
)
PDF ( 219KB ) (
)
考虑成品油顺序输送中产生混油的特点,以管道生命周期内收益最高为目标,管径、壁厚为决策变量,建立了成品油管网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分别利用扩散理论推导的变径管混油量计算公式和经验公式计算混油量,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计算表明,混油损失费用占整个设计的3%~10%,并且与年输送批次数、每一批次输送的油品种类数、单位体积的混油处理费用等因素相关,一般情况下不能忽略不计,可以采用权重系数法生成多种设计方案以供选择。而不同的混油计算公式结果往往不同,在实际工程中应选择与本工程最接近的公式进行计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动控制阀Choudhury 粘滞模型分析与改进
丛雨,王树青,谢磊
2010, 23 (3): 94-10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22
摘要 (
)
PDF ( 2166KB ) (
)
在现今研究气动控制阀粘滞特性中,Choudhury 模型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的Choudhury 模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更好地描述气动控制阀粘滞特性。同时,给出了利用气动控制阀粘滞特性模型的参数(S ,J)辨识结果,结果显示利用改进的Choudhury 模型的参数辨识误差率均小于5% ,而利用Choudhury 模型的参数辨识误差超过5% 。最后,通过实际工业生产过程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参数辨识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