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首页
期刊简介
期刊简介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政策制度
编辑政策
伦理政策
开放获取
管理制度及其他规定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编委会
转到大学学报
学校首页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1年 24卷 6期 刊出日期:2011-12-25
上一期
下一期
石油化工
非均质油藏CO
2
泡沫与CO
2
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李兆敏,张超,李松岩,李宾飞,张东
2011, 24 (6):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1
摘要 (
)
PDF ( 414KB ) (
)
针对非均质油藏注CO
2
驱油时普遍存在CO
2
易沿高渗层过早发生气窜,导致CO
2
驱提高采收率低,低渗层难以动用的问题,开展了CO
2
不同注入方式优选的室内试验,并对优选出的注入方式进行了包括段塞大小、段塞比以及气液体积比在内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O
2
气驱、CO
2
水气交替驱以及CO
2
泡沫驱,CO
2
泡沫与CO
2
交替驱(FAG)能够解决层内矛盾,延缓气窜发生时间,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FAG驱存在最优注入段塞大小0.4 PV,最佳段塞比1∶1以及最佳气液体积比1∶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
文萍,李传,李庶峰,邓文安
2011, 24 (6): 6-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2
摘要 (
)
PDF ( 131KB ) (
)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重质油加氢实验室中试装置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 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800 μg/g,反应温度分别为410,430,440 ℃。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采用柱色谱法对克炼常渣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进行四组分分离,测定了各组分的酸值,考察了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尾油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克炼常渣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中;克炼常渣悬浮床加氢尾油中的酸性含氧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胶质和沥青质中。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粉体新工艺的研究
郭立峰,李丽华,张金生
2011, 24 (6): 9-1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3
摘要 (
)
PDF ( 596KB ) (
)
以硝酸铈为原料,柠檬酸为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粉体。考察了反应物配比,不同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粉体的影响。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差热-热重联用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当硝酸铈和柠檬酸物质的量比为1.7∶1.0,焙烧温度为300 ℃,焙烧时间为2 h时,为最佳反应条件。此条件下,CeO2的晶粒大小约为6 n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孔碳片的合成及吸附脱硫性能
封心领,石泉,顾凯,崔秀国
2011, 24 (6): 14-1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4
摘要 (
)
PDF ( 411KB ) (
)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乙烯EO27-PO61-EO27(P104)为模板剂,蔗糖为共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强酸性及无机盐存在条件下制备出介孔硅片,并以此为硬模板,通过浓硫酸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介孔碳片。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N
2
吸附-脱附实验对合成的介孔碳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材料为片状结构,BET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949 m2/g和0.63 cm3/g,平均孔径为4.1 nm。并采用热分散法制备出了CuCl /介孔碳片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查吸附剂对苯以及异辛烷中噻吩的吸附脱硫效果,脱硫率分别为64.0%与94.8%。与CuCl /介孔硅片吸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CuCl /介孔碳片对噻吩的吸附效果要比CuCl /介孔硅片吸附效果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鲁华异戊橡胶和进口异戊橡胶的性能对比测试
崔广军,吴世逵
2011, 24 (6): 19-2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5
摘要 (
)
PDF ( 304KB ) (
)
进行了鲁华异戊橡胶与俄罗斯5PM、俄罗斯3S、日本IR2200等异戊橡胶的性能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国产异戊橡胶的顺-1,4含量(大于96%)、平均分子质量及分布(Mw/Mn为2左右)、玻璃化转变温度、微量元素含量、灰分、挥发分等物性数据与进口异戊橡胶基本相近,其共混及硫化等使用性能与进口异戊橡胶基本一致。国产异戊橡胶可以替代进口异戊橡胶用于橡胶制品,尤其适用于卫生及医疗制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胜利油田超稠油流变性实验
朱艳,王杰祥,王建海,霍阳,于红
2011, 24 (6): 24-2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6
摘要 (
)
PDF ( 288KB ) (
)
针对郑411-P7井进行基本物性测定,通过可编程式流变仪开展流变性实验研究,探讨了含水率、温度、剪切速率对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是影响含水超特稠油流变性的重要因素,随含水率的变化,含水超特稠油的表观粘度呈现出比较复杂的规律。油样含水率大于30%之后,非牛顿性已不明显。在较高含水率下流变性还受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影响,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流型转化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元解堵技术在白于山区块的研究与应用
蒋文学,李永明,齐亚民,李勇
2011, 24 (6): 27-3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7
摘要 (
)
PDF ( 194KB ) (
)
长庆油田白于山区块经过多年开采,目前部分油井产量递减迅速,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该区块井温相对偏低,原油开采过程中有机和无机沉淀析出(结垢)导致储层部分孔喉堵塞。室内对该区块原油和堵塞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堵塞物成分复杂。针对堵塞物不同特性,开发出一套多元解堵体系,实验结果表明反应4 h时,多元解堵体系对该区块垢样溶蚀率比土酸体系溶蚀率提高了14%,对白于山区块岩心平均伤害率为-17.1%。现场试验表明多元解堵技术对白于山区块油井堵塞有明显针对性,能有效提高该区块油井单井产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振荡剪切下酚醛树脂冻胶成胶规律研究
吕鹏,王业飞,于海洋,何宏,史胜龙
2011, 24 (6): 31-3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8
摘要 (
)
PDF ( 498KB ) (
)
为了考察酚醛树脂冻胶在动态条件下的成胶行为,采用IKA振荡器考察了剪切条件下酚醛树脂冻胶的粘度随时间的变化,对比研究了剪切条件下成胶时间与静态成胶时间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条件下酚醛树脂冻胶的临界成胶剪切速率及其经过剪切后粘度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酚醛树脂冻胶的成胶时间延长,冻胶强度降低。与静态成胶时间相比,低剪切速率下(10.47~15.71 s-1),初始成胶时间缩短;在高剪切速率下(18.32~23.55 s-1),初始成胶时间延长。随着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剪切条件下冻胶的成胶时间缩短,冻胶强度增大。同一配方的酚醛树脂冻胶的初始成胶时间比静态下的初始成胶时间短2~4 h,初始成胶粘度为静态下的0.04~1.00;最终成胶时间较静态的长2~6 h,最终成胶粘度为静态的0.65~0.95。存在临界成胶剪切速率,高于此剪切速率,酚醛树脂冻胶在剪切条件下不能成胶,且随着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大,临界成胶剪切速率增大。在临界成胶剪切速率下,将经过剪切后的酚醛树脂冻胶静置,粘度可以恢复,且随着剪切时间的增加,其恢复能力降低。随着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减小,酚醛树脂冻胶经过剪切后静置体系粘度值逐渐降低,体系粘度的恢复能力减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计算蒸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的新方法
黄祥光
2011, 24 (6): 36-3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09
摘要 (
)
PDF ( 185KB ) (
)
辽河油区吞吐稠油生产数据为基础,在总结其吞吐生产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蒸以汽吞吐稠油油藏证实储量的新方法,并以欢喜岭油田锦607块为例,其计算结果与SEC储量评估方法计算结果对比,相对误差为4.35%,符合石油行业标准。这也证实了该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其他油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分级技术在BOPP专用料评价中的应用
崔文峰,王海燕,张援越
2011, 24 (6): 39-41.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0
摘要 (
)
PDF ( 269KB ) (
)
使用连续自成核退火法对BOPP专用料的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在BOPP材料的结晶行为与分子结构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石化所产牌号为T38F的BOPP树脂的厚晶片与薄晶片的比值Ipeak1/Ipeak2在0.2~0.4,晶片厚度分布系数在1.052~1.071。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样品量少、耗时短等优点,可用于BOPP专用料生产中对分子结构的实时监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原胶/AMPS/膨润土制备油田堵水剂的研究
李辉,李宇剑
2011, 24 (6): 42-4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1
摘要 (
)
PDF ( 283KB ) (
)
通过水溶液法制备了一种黄原胶/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膨润土三元复合型油田堵水剂,考察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膨润土、交联剂以及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堵水剂吸水率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堵水剂的吸水倍率和保水值,研究了堵水剂对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的吸水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膨润土的质量分数为15%,AMPS的质量分数为3%,交联剂的的质量分数为2%,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2.5%,在60 ℃的温度下反应4 h,在最佳工艺下,环境温度20 ℃时,堵水剂的吸去离子水的倍率最高达到1 677 g/g,吸质量分数0.9% NaCl溶液的倍率为165 g/g;环境温度80 ℃的高温下仍保持着1 590 g/g的吸水倍率,12 h后仍能保水2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锅法暠合成2,3-二氢-4(1H)- 喹唑啉酮衍生物
宋志国,王洋,孙啸虎刘连利,张婷婷
2011, 24 (6): 46-4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2
摘要 (
)
PDF ( 234KB ) (
)
在醇水溶液中,氯化铝可有效催化靛红酸酐、芳香醛和铵盐/伯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单取代和双取代2,3-二氢-4(1H)-喹唑啉酮衍生物。产品结构经IR, 1H-NMR, 13C-NMR, 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与已报道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实验操作和后处理步骤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苯并咪唑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刘刚,郭祥峰,胡冬慧,蒋红梅,贾丽华
2011, 24 (6): 50-5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3
摘要 (
)
PDF ( 271KB ) (
)
以邻苯二胺和月桂酸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进一步与苄基氯反应合成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3-二苄基-2-十一烷基苯并咪唑季铵盐(UBS)。通过IR和 1H-NMR对中间体及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UBS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35 ℃下,它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51 mmol/L,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39.6 mN/m;随着温度降低,其CMC略有减小,γCMC升高。比较了UBS与常见表面活性剂LAS和OP-10的泡沫性能,UBS的发泡能力强于LAS和OP-10,稳泡性较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磷酸与分子筛HZSM-5之间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江海英,吕振波,刘丹
2011, 24 (6): 54-5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4
摘要 (
)
PDF ( 735KB ) (
)
对HZSM-5分子筛与H
3
PO
4
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或蒸汽处理之前,磷酸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化学吸附,吸附能分别是-49.31,-45.96 kJ/mol,两者都是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原因是氢键作用的存在。化学吸附包括H
3
PO
4
及质子化的H
4
PO
+
4
,H
5
P
2
O
+
7
在分子筛表面上的吸附。煅烧或蒸汽之后,磷酸与分子筛发生脱水反应,形成两种可能的作用模式,即磷化合物通过一个或两个氧桥同分子筛相连。因为由一个氧桥到两个氧桥模式的反应能垒是125.73 kJ/mol,反之是47.59 kJ/mol,所以有一个氧桥的模式较稳定,是主要存在模式,且较低的能垒使两个氧桥结构易于转化成一个氧桥稳定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磷酸与分子筛HZSM-5之间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孟祥巍,王红,刘丹,桂建舟
2011, 24 (6): 59-6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5
摘要 (
)
PDF ( 351KB ) (
)
通过后修饰法制备出高分散的金属纳米催化剂Au/SBA-15,并运用XRD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糠醛加氢制糠醇的反应为例,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反应时间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金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220 ℃、反应压力5 MPa、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量分数2%的条件下,糠醛的转化率为92.1%,选择性97.8%。经过6次重复实验,催化剂的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K
2
Ti
2
O
5
对汽车尾气中碳烟的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孟秀红,高原,刘丽莉,王红
2011, 24 (6): 63-6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6
摘要 (
)
PDF ( 384KB ) (
)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K
2
Ti
2
O
5
催化剂,并利用XRD,SEM,BET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利用程序升温反应对K
2
Ti
2
O
5
的碳烟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K
2
Ti
2
O
5
具有一定的碳烟催化氧化活性。同时,一定量的NO
x
有助于K
2
Ti
2
O
5
的催化氧化活性,说明K
2
Ti
2
O
5
是一种潜在的可同时去除NO
x
和碳烟的新型催化剂。由于K
2
Ti
2
O
5
对碳烟具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较好的抗水性和低廉的价格,因此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几种添加剂对环丁砜热稳定性的影响
毕恒茂,陈文艺,李玉庆,王海彦
2011, 24 (6): 67-7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7
摘要 (
)
PDF ( 193KB ) (
)
对环丁砜理化性质及劣质化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添加剂对环丁砜热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最终确定在水汽吸收、氮气保护、220 ℃、6 h实验条件下,以4种胺醇类物质作为添加剂,以硫酸钡生成量作为环丁砜热稳定性的间接评价指标,以SO
2
的释放量作为环丁砜热稳定性的最终评价指标,SO
2
的释放量越少表示添加剂对抑制环丁砜热分解的效果越好。考察了每一种添加剂在不同加入量对环丁砜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添加剂对抑制环丁砜热分解均有一定效果,其中HW-D-01效果最好,在添加质量为环丁砜质量的0.04%时,对抑制环丁砜热分解的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离子液体磷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张彦佳,吕振波,刘丹
2011, 24 (6): 71-74.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8
摘要 (
)
PDF ( 343KB ) (
)
以酸性离子液体和磷钨酸反应制成离子液体磷钨杂多酸盐, 并以它作为催化剂研究了乙醇和乙酸酯化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物质的量及酸醇物质的量比等因素对此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0 ℃,4 h,n(催化剂)/n(乙酸)/n(乙醇)=1∶30∶150的条件下,乙酸的收率为94%,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为100%。反应结束后,产物和催化剂分层,通过简单的过滤即可分离。催化剂经真空干燥脱水后可重复使用4次,活性变化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碘催化苯甲醚的苯甲酰化反应
梁红,吴艳华,吴爽,陈平
2011, 24 (6): 75-78.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19
摘要 (
)
PDF ( 213KB ) (
)
在碘催化作用下,以苯甲醚和苯甲酰氯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合成对甲氧基二苯甲酮。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确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 苯甲醚0.1 mol,苯甲醚与苯甲酰氯的物质的量比为1.0∶1.5,催化剂质量为1. 5 g,反应温度140 ℃,反应时间为4. 0 h ,产物收率达5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化工机械
水平管内油水两相分散流反相特性研究
吕宇玲,何利民,王安鹏,何正榜,罗小明
2011, 24 (6): 79-83.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20
摘要 (
)
PDF ( 500KB ) (
)
油水分散流是液液两相流中的基本流型之一,在流动过程中会有反相现象发生。油水管道在反相点及其附近运行时,流动特性会发生改变,压降急剧增大,对管道的运行产生极不利影响。对三种不同粘度的油品的反相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粘度的油品反相时其压降特性不同,主要表现在“爬坡”和“跳跃”特性不同、在水到油与油到水实验反相时的压降梯度特性不同,形成油包水分散体时与水包油分散体时的压降梯度不同,而远离反相点处的压降梯度相差不大;混合流量对两相共存区的宽度的影响与油品的粘度有关;相同流量下,两相共存区的宽度随着粘度的增加而减小;反相前后液滴粒径形状不同,水到油实验中出现二次分散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氢对X80钢在土壤模拟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陈旭,何川,徐杨,吴明
2011, 24 (6): 84-89.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21
摘要 (
)
PDF ( 848KB ) (
)
在不同的充氢电流密度和充氢时间下对X80钢进行电化学充氢。测量了不同充氢条件下X80钢在鹰潭土壤模拟溶液中的极化电阻和腐蚀速率。结果表明,随着充氢电流密度由1 mA/cm2增加至20 mA/cm2,X80钢的自腐蚀电位负移,电荷转移电阻Rt由1 176 Ω·cm2降至909 Ω·cm2,双电层电容由0.000 16 μF/cm2增加至0.001 7 μF/cm2,腐蚀电流密度从3.322 mA/cm2 增加至 6.880 mA/cm2。当充氢时间由1 h增加至5 h,电荷转移电阻Rt由1 522 Ω·cm2降至749 Ω·cm2,双电层电容由0.000 14 μF/cm2增加至0.00 75 μF/cm2,腐蚀电流密度从2.91 mA/cm2 增加至5.01 mA/cm2。以上表明,电化学充氢使X80钢表面的薄弱点的阳极溶解率和金属离子的浓度高增加。氢加速阳极溶解,最终的结果是发生较高的腐蚀敏感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双E晶体管自行振荡器的研究
穆克,李凤银,周大东
2011, 24 (6): 90-92.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22
摘要 (
)
PDF ( 246KB ) (
)
用两只同极性的晶体管,设计成一个两端负阻电路,无须外加任何LC元件或自激,靠其内反馈就能产生可靠、稳定的周期脉冲振荡波形。据此,集成一个复合型半导体脉冲振荡管。脉冲振荡管,不同于已有的各种振荡器,它无须外加任何LC元件,其自身就可自行产生脉冲振荡,并具有较高输出振幅和频率,而工作电源电压又不高,其电路简单,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可广泛地应用在多种脉冲数字电路中。在简化电路、缩小体积、减轻重量、提高集成度和脉冲速度以及与TTL电路相兼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卧式椭圆柱型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标定
王文发,马燕,田云娜,李红达
2011, 24 (6): 93-96.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6.023
摘要 (
)
PDF ( 331KB ) (
)
为了解决由于储油罐变位而导致的罐容表计量误差问题,对卧式椭圆柱型储油罐变位后罐内油量进
行了重新标定,建立了相应的标定模型和储油罐在水平和倾斜放置时的罐容标定公式,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步骤。
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