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全年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Vol.27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席夫碱化合物及其复配体系对碳钢缓蚀性能的研究
王舒青, 王兴之, 吕振波,刘丹,桂建舟,曹淑云,焦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1
摘要412)      PDF (2311KB)(326)    收藏
采用极化曲线、 交流阻抗法对比研究了 3 - 甲基 - 4- 胺基缩肉桂醛 - 5 - 巯基 - 1, 2, 4- 三氮唑席夫碱( MACHMT)与其原料的复配体系肉桂醛( CA) 、 3 - 甲基 - 4 - 氨基 - 5 - 巯基 - 1, 2, 4 - 均三唑( 简称 MACMT) 对 Q 2 3 5碳钢在2 5曟下、 0. 5m o l / L盐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 并探讨了这两种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实验表明, 肉桂醛与3 - 甲基 - 4 -氨基 - 5 - 巯基 - 1, 2, 4 - 均三唑的复配体系对 Q 2 3 5碳钢的整体缓蚀性和稳定性均高于相同浓度席夫碱化合物 MACH -MT。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频率响应法研究噻吩在Y型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性能
孙庆, 张苏宏, 赖君玲, 张晓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6-1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2
摘要483)      PDF (3438KB)(330)    收藏
利用频率响应技术考察了噻吩在 N a Y分子筛和两种分别采用液相和固相离子交换法制得的C e Y分子筛上的吸附、 扩散行为, 并与TG / DTG曲线和吡啶红外等技术相结合来分析噻吩在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机理。结果表明, L - C e Y分子筛含有强B酸和弱L酸, S - C e Y分子筛含有弱L酸和少量弱B酸。噻吩在S - C e Y及 N a Y分子筛上只存在一种吸附过程, 吸附作用相对较弱。而噻吩在L- C e Y分子筛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吸附过程, 吸附作用相对较强, 其吸附作用模式是与L - C e Y分子筛上不同酸性位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自组装大孔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的加氢催化性能
李思洋, 赵德智,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3
摘要441)      PDF (2618KB)(418)    收藏
采用二次纳米自组装方法制备出具有大孔道的催化剂0 1 0 6、 1 2 2 7, 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在3 0~1 0 0n m孔径分布分别占1 1%、 2 8%。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具有低堆积密度和高金属含量等特点。在1 0mL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 以镇海炼化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 在温度3 6 0曟、 压力7MP a、 氢油体积比为6 0 0暶1、 体积空速为1. 5h-1条件下, 考察了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的初活性评价, 并与现有工业催化剂作对比。结果表明, 两种纳米自组装催化剂0 1 0 6、 1 2 2 7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 24 0 0毺 g / g分别最低降到4 8 3、 2 8 3毺 g / g, 最高脱硫率分别为9 6. 1 0%、 9 7. 7 1%; 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 0 7毺 g / g分别最低降到3 5. 7、 1 4. 0毺 g / g, 最高脱氮率分别为9 7. 6 3%和9 9 灡 0 0%; 其最高芳烃饱和率分别为6 7. 9 9%和6 8. 8 8%; 而 参比催化剂仅可使催化裂化柴油的含硫质量分数从1 24 0 0毺 g / g最低降到5 3 7毺 g / g, 最高脱硫率为9 4. 5 7%; 将含氮质量分数从15 0 7毺 g / g最低降到6 4. 6毺 g / g, 最高脱氮率为9 5. 5 4%; 其最高芳烃饱和率为6 5. 6 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浆抽提油在N i - Mo / S i O 2 - A l 2O 3 催化剂上加氢脱除P AH s动力学
谷云格, 崔文龙, 杨基和, 刘英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17-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4
摘要510)      PDF (1836KB)(262)    收藏
采用高压釜反应器, 在反应温度为2 6 0~3 2 0曟、 氢分压为4~7MP a、 反应时间为2~6h及剂油质量比为0. 2~0. 5的条件下, 考察了催化裂化油浆( F C C S) 抽提油在 N i - Mo / S i O 2 - A l 2O 3  催化剂上选择性加氢脱除多环芳烃( P AH s ) 的反应规律, 针对影响加氢脱除 P AH s反应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 建立了油浆抽提油选择加氢脱P AH s的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以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对动力学数据进行非线性参数估值, 确定了加氢脱除P AH s的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表明, 油浆抽提油选择性加氢脱 P AH s反应的动力学反应级数为1. 1 4, 表观活化能为4 4 . 3 3k J /m o l , 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平均相对偏差为1. 4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振动体电动力学( V) — 共振吸附 - 氢溢流机理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22-2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5
摘要562)      PDF (2682KB)(276)    收藏
纳米自组装制备的二次纳米自组装氧化铝载体具有大孔容、 较高比表面积、 低堆积密度的特点, 采用此载体, 第三次纳米自组装合成的大孔主客体催化剂的脱硫、 脱氮和芳烃饱和率分别达到6 6. 7%、 3 4. 6%和7 7. 1%,单位体积活性金属有效利用率高。对催化剂高活性的特点, 根据共振场内敛性原理的双共振 灢 双进动谐振运动模型,提出了共振吸附 灢 氢溢流机理, 解释 Mo、 N i等过渡金属元素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时的催化机理, 特别是大孔主客体催化剂高加氢活性的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中3 4 - 2 / 4油田注入水相容性研究
张美, 李海涛, 山金城, 乔文波, 李龙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29-3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6
摘要400)      PDF (3531KB)(337)    收藏
根据渤中3 4 灢 2 / 4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特征, 通过结垢软件预测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结垢趋势, 静态结垢实验得到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结垢量, 动态结垢实验评价了注入水结垢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该油田注入水与地层水相容性较差, 注入过程中会产生碳酸钙垢, 最大结垢量为11 9 9m g / L, 结垢量为8 0 0m g / L时, 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较大, 达到3 2%。对比了有机磷酸和聚合物两大类共6种阻垢剂的阻垢效果, 确定了针对该油田阻垢效果较好的为P B T CA阻垢剂; 加入该阻垢剂后, 静态阻垢率达8 5%, 动态实验中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程度降低到1 3%。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焦红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35-4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7
摘要641)      PDF (4258KB)(475)    收藏
水平井压裂技术是开发难动用低渗储层的有效手段, 为更好指导水平井现场压裂优化设计和施工,建立考虑导流能力变化的水平井压裂三维两相生产动态模型, 并用经典方法验证其准确性, 并以此为基础编制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设计模拟软件,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
敏感性分析, 并选取对水平井压裂影响较大的5个因素, 采用正交试验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优选多因素影响条件下裂缝参数, 分析表明裂缝半长和条数是影响压裂水平井的最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对现场一口井进行方案优选, 为现场水平井压裂的实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清水压裂多场耦合下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李士斌, 李磊, 张立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42-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8
摘要611)      PDF (3903KB)(1323)    收藏
利用室内实验测试研究层段页岩储层的物性参数、 岩石力学参数和天然裂缝分布特征参数, 建立了清水压裂过程中缺陷性岩体应力场—损伤场—渗流场耦合本构模型和破坏准则。通过C o m s o l软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 分析地层分别在拉伸和压剪应力下裂缝的扩展规律, 天然裂缝系统开启时, 页岩储层水力压裂可以形成人
工裂缝网络。当水力裂缝扩展至天然裂缝时, 裂缝的宽度有明显的增加, 且水力裂缝方向发生改变, 沿天然裂缝两翼的其中一翼扩展, 另外的一翼并没有扩展。天然裂缝间存在着明显的互相干扰。多裂缝产生的过程是从多个小裂缝向少数大裂缝发展的过程, 最终的裂缝条数取决于裂缝之间的连接性; 地应力、 天然裂缝、 射孔井段、 射孔方式、地层倾角、 施工排量与液体黏度等, 是影响多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吉林油田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刘庆旺, 王韧, 孙慧翠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48-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09
摘要382)      PDF (1072KB)(335)    收藏
对吉林油田在长深1井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长岭断陷蕴含丰富的天然气, 为扩大勘探开发成果, 提高勘探效率, 推广应用欠平衡钻井技术。通过欠平衡技术推广与完善, 钻井速度大幅提高, 气藏保护效果显著, 促进了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的推广实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特征研究
柳成志, 王子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52-5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0
摘要313)      PDF (3323KB)(356)    收藏
利用铸体薄片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储层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其岩性主要以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为主, 成熟度偏低。通过室内压汞实验分析了沙河子组储层孔隙结构, 表明该储层整体表现为孔喉半径小, 造成孔隙结构中微观规模的油水分布不均匀, 为特低孔、 特低渗型储层岩性油藏, 储层主要受颗粒粒度
及成岩作用等因素控制, 溶蚀作用使各类孔隙有效连通, 因此, 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及影响因素确定, 有利于徐家围子断陷油气的勘探与开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歧口1 7 - 2油田注入水颗粒粒径与喉道配伍性研究
高建崇, 李海涛, 乔文波, 山金城, 张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56-5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1
摘要331)      PDF (2393KB)(268)    收藏
歧口1 7 - 2油田注入水颗粒粒径指标主要是依据行业标准制定的, 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与喉道的配伍性研究是极有必要的。通过对地层系数的计算统计明确了目标油田主力注水层位分布。利用主力注水层位岩心的压汞曲线数据, 分析了其微观孔隙结构, 获得了主流喉道中值。综合考虑, 取渗透率约为20 0 0mD的2 4块岩心进行模拟注水实验。根据国标S Y / T5 3 2 9—9 4, 针对目标油田主力吸水层位渗透率, 取最严格质量浓度指标上限5m g / L时, 认为渗透率伤害值超过2 5%的粒径区间即为规避区间, 现场注水时粒径需考虑规避区间的下限, 目标油田为主流喉道中值的1 / 8。当注入水颗粒质量浓度为5m g / L, 粒径增加至4毺m时渗透率伤害率值增大至2 0%, 故目标油田注入水中悬浮颗粒质量浓度应小于5m g / L, 粒径应小于4毺m。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J油田生产数据的抽油机井平衡度研究
吕鹏, 修晓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60-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2
摘要369)      PDF (3719KB)(373)    收藏
采用现场数据跟踪分析的方法分析了J油田平衡度的影响因素、 平衡度调整前后的变化以及平衡度调整的周期。结果表明, 原油黏度越大, 抽油机井平衡度越低; 对于蒸汽吞吐转抽后的油井, 平衡度在0~8 0d内平衡度较差, 在8 1~2 4 0d内平衡度较好, 在2 4 0d以后平衡度又变得较差; 抽油机使用天数与平衡度关系不大, 皮带式
抽油机比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度高; 调整抽油机井平衡, 抽油机的有效功率增加, 泵的充满程度增加, 泵效提高; 平衡度增加1 0%~5 0%, 用电量节省1 1. 2~2 3. 2kW·h, 节省电量3. 9%~1 4. 2%; 随着平衡度差值变大, 抽油机井用电量增加。新一轮注汽结束后, 建议开采7d后开始调节平衡, 对于黏度较大的井, 应当加强平衡度调整频率; 对于生产较稳定, 黏度适中的油井, 每间隔2 1~7 8d调节1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普通稠油S P二元复合驱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陈挺, 张贵才, 葛际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3
摘要408)      PDF (2886KB)(311)    收藏
改变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建立具有相同黏度不同界面张力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通过填砂管驱替实验评价驱油体系提高胜利普通稠油采收率的能力。结果表明, 二元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幅度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 添加少量( 质量分数0. 0 1%) 的表面活性剂, 能够降低界面张力, 但是高于超低界面张力
值( 1 0-3 mN /m) , 二元复合体系的采收率获得较大的提高, 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微观驱替实验表明, 扩大波及系数能更为有效地提高普通稠油化学驱采收率。降低界面张力至超低值能够提高洗油效率, 但会降低复合体系扩大波及系数的能力, 从而影响采收率的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的应用
丁伟, 王娇, 谢建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71-7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4
摘要402)      PDF (1131KB)(303)    收藏
对大庆低渗透储层机构特征和综合损害机理进行研究,确定水锁损害是最主要的伤害类型之一。大庆油田龙西地区水锁损害在1 0. 4 1%~1 4. 2 9%。通过在室内对水锁损害机理分析, 进行了防水锁剂的优选和评价,优选出的表面活性剂DW 灢 3大大的降低了滤液界面张力, 具有良好的防水锁效果。防水锁聚合物钻井液在现场试验表明, 矿场评价该钻井液体系渗透率恢复值达到8 8. 1 4%。形成大庆油田低渗透储层防水锁专项技术, 达到保护油气藏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碱性铬溶胶原位交联剂制备
张荣明, 夏树斌, 马冬晖, 王少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75-7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5
摘要309)      PDF (1635KB)(339)    收藏
选用氯化铬和醋酸为主要原料, 采用改变分散介质方法合成了一种溶胶型有机铬交联剂。通过与聚丙烯酰胺( HP AM) 制备的调剖体系进行交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 在n( C r 3+) / n( A c -) =( 1暶2. 5) ~( 1暶3. 0) , 交联剂C r 3+质量浓度为1 9 7~3 2 8m g / L, p H为7~9, 与 HP AM 形成强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的凝胶, 且所制备铬溶胶原位交联剂在高矿化度、 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的交联稳定性, 适合油层深部原位交联, 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目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 e m i n 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性能和驱油效果
范海明, 孟祥灿, 郁登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79-8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6
摘要456)      PDF (2620KB)(321)    收藏
以胱氨酸钠和油酰氯为原料, 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G e m i n i表面活性剂二油酰胺基胱氨酸钠( S o d i u md i o l e o y l a m i n oc y s t i n e , S DOL C) , 利用 T e x a s 灢 5 0 0 C型界面张力仪和 MC R 3 0 1流变仪研究了 G e m i n i型表面活性剂/HP AM /碱三元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和黏弹性能, 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评价了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 HP AM 的加入不影响G e m i n i表面活性剂和碱复合溶液与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 但可以有效增加体系的黏度。综合考虑界面张力和黏弹性能, 选择黏度4 4mP a·s且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最低值2. 4暳1 0-2mN /m的含质量分数为0. 1 8% HP AM、 0. 1% S DOL C、 0. 1 5% N a OH 和0. 0 6% HE D P·N a 4 体系作为 G e m i n i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 6P V该体系在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 6. 1 1%, 在非均质岩心中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2 2. 2 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然气管道氮气隔离混气长度研究
黄启玉, 曹鑫鑫, 唐骏琪, 许琛琛, 兰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84-8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7
摘要316)      PDF (2856KB)(394)    收藏
基于一维混合模型研究天然气管道投产过程中气体的混合规律, 利用T a y l o r 、 T a y l o r 灢 CW、 G. R. I 3种不同方法分别计算出气体扩散系数及投产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气 灢 氮气混气段长度, 分析了管道置换过程中影响混气长度的主要因素, 包括管长、 管径及流速。由T a y l o r 灢 CW 方法计算出的结果与现场数据最为接近, 用该方法验证国内3条已投产管道所得的相对误差分别为3 9. 7%、 2 3. 4%、 2 2. 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支撑剂表面疏水处理方法的研究
曲占庆, 何利敏, 王冰, 李侠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1): 90-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1.018
摘要466)      PDF (967KB)(538)    收藏
对支撑剂表面进行疏水处理可以使其在支撑裂缝、 防砂的同时起到降低油田产出水的目的。疏水表面处理方法共分为普通疏水及超疏水两大类。普通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分为表面活性剂、 有机硅材料、 含氟材料3个方面; 超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分为溶胶 灢 凝胶法、 电纺法、 模版法、 层层自组装法和刻蚀法。对其处理结果等进行对比,结合现场已有的抑水支撑剂应用情况, 提出将疏水表面制备方法应用于支撑剂。使用表面活性剂对石英表面进行疏水性改造实验, 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 TA B) 的效果最好, 接触角由1 3. 7 曘增大到7 3. 2 曘 。此时表面张力为4 8. 8 8mN /m, 吸附量为0. 2 9 2m g / g。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c o - 衣康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表征
肖志丹, 王 婷, 王传兴, 高传慧, 朱来响, 武玉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1
摘要521)      PDF (2197KB)(308)    收藏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 1, 4 - 丁二醇和生物质来源的衣康酸二甲酯( D I ) 为原料, 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类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 c o - 衣康酸丁二醇酯) ( P B T I ) , 并考察了缩聚反应时间、 缩聚温度和DMT与D I的物质的量比对P B T I相对分子质量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1H - NMR和F T - I R对P B T I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同时G P C、 D S C和TGA测试结果表明, 相对分子质量、 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都受共聚酯中DMT与D I比例的影响。另外还探究了DMT与D I的物质的量比对该类共聚酯降解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脂肪族链段的增加共聚酯的降解性逐渐增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T i O2 表面相变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紫外拉曼光谱研究
阎 松, 王 岩, 王畅鸥, 张阳阳, 张 静, 王 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6-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2
摘要384)      PDF (2402KB)(341)    收藏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纳米 T i O 2, 利用 X - 射线粉末衍射( XR D) 、 紫外拉曼光谱( T h eUVR a m a nS p e c t r o s c o p y) 对样品进行了晶相结构表征。结果表明, 焙烧温度的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T i O2晶相的改变。在此基础上, 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 T i O 2 表面晶相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纳米T i O 2 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活性主要与T i O2 的表面晶相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溶聚丁苯橡胶接枝 MAH的性能研究
杨金娟, 栗晓杰, 林青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10-1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3
摘要447)      PDF (2244KB)(1572)    收藏
溶聚丁苯橡胶( S S B R) 由于其优良的耐磨、 耐低温等性能, 主要用于轮胎的胎面、 胎体和胎侧等部位,但由于S S B R是一种非极性橡胶, 使得它与白炭黑等极性填料的结合力较弱。为了提高S S B R与白炭黑的相容性,以马来酸酐( MAH) 为极性单体对S S B R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接枝聚合物( S S B R - g - MAH) 与白炭黑共混后的胶料的各项性能, 探讨了接枝率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溶聚丁苯橡胶接枝了 MAH 后, 接触角降低, 门尼黏度增大, 硫化时间延长, 胶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动态力学( DTMA) 测试表明, 接枝 MAH 后实现了胶料抗湿滑性能的提高和滚动阻力的降低, 为轮胎胎面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组装催化剂在混合油加氢精制中的应用
田 野, 赵德智,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15-2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4
摘要447)      PDF (1800KB)(414)    收藏
实验原料油用回炼油与劣质催化柴油体积比2∶1配比, 用一种新型的纳米自组装催化剂对其进行精制, 设计正交试验, 考察在不同温度、 空速和压力下对加氢脱硫( HD S) 、 加氢脱氮( HDN) 和加氢脱芳烃( HDA r ) 的影响, 通过实验得出对 HD S、 HDN、 HDA r效果影响最重要的因子。通过B E T的表征, 证明在该催化剂F A - 1 2 0 4上是均匀多层分散的纳米粒子, 它的平均孔径、 孔容、 比表面积分别为7. 7n m、 0. 2 6c m3/ g、 1 3 2. 7m2/ g, 从结果来看其性质优于工业催化剂F - 2, 考察这种催化剂在劣质环境下的活性以及其耐结焦性并与纳米自组装催化剂F A - 2 0 - 1 2以及工业催化剂F - 2相比较, 结果表明F A - 1 2 0 4的脱硫、 脱氮和四环、 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6 6%、 3 4%和7 4%; F - 2的脱硫率、 脱氮率和四环、 五环芳烃脱除率分别为4 0%、 2 4%和2 5%, 表明F A - 1 2 0 4的抗结焦性能优于工业催化剂F - 2, 且对于脱芳烃具有一定的深加工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 l 3+/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及在裂解C 9 馏分聚合中的应用
杨靖华, 曹祖宾, 亓玉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21-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5
摘要454)      PDF (1819KB)(265)    收藏
以苯乙烯系7 3 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 通过离子交换络合无水 A l C l 3, 制备 A l 3+/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并考察了制备 A l 3+/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7 3 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减压干燥1 2h, 以四氯化碳为溶剂, 交换温度7 2℃, 无水 A l C l 3 与7 3 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质量比为1. 1∶1, 交换时间为1 0h,后处理采用蒸馏水 - 乙醇( 质量分数9 5%) - 蒸馏水洗, Al 3+的负载量达到2. 2 9%。将 Al 3+/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用于乙烯裂解副产C 9  馏分催化聚合反应。在反应温度为5 0℃, 反应时间6h, 催化剂中 Al 3+质量分数为2%, 得到的聚合物通过红外分析结构, 结果表明 A l 3+/阳离子交换树脂固体催化剂在多烯烃系统里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使用树脂固体催化剂催化聚合多烯烃, 省去脱除催化剂过程, 不产生反应系统的洗脱废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 e Y分子筛对 HD S汽油的吸附脱硫及表面酸性的影响规律
范跃超, 董世伟, 秦玉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6
摘要414)      PDF (1785KB)(371)    收藏
用固相离子交换和液相离子交换法制备了C e Y分子筛, 利用 X射线衍射( XR D) 、 N2 物理吸附脱附、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 I C P) 等方法表征了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借助 NH3 - T P D及吡啶 - 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 P y - F T I R) 技术考察了吸附剂表面的酸度分布及酸类型。采用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和色谱 - 硫化学发光检测( G C -S C D) 偶联技术系统考查了改性 Y分子筛对加氢脱硫燃料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 4种 Y分子筛对加氢脱硫油脱硫能力大小顺序为S - C e Y>L - C e Y>N a Y>HY。表面酸性的差异显著地影响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 两种方法制备的C e Y分子筛表面酸性与 N a Y原粉差异较大, 分子筛表面B酸中心是噻吩发生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庆涠洲混合减二线脱蜡油糠醛精制
龙文宇, 李东胜, 李晓鸥, 秦永航, 杜振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32-3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7
摘要448)      PDF (1822KB)(350)    收藏
大庆涠洲混合减二线脱蜡油为原料, 先后进行了工业装置理论塔板数标定、 多级静态及中试规模的 糠醛溶剂精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工业装置理论塔板数为2块。剂油体积比为5. 4 7∶1的假二段实验与剂油体积 比为3. 2∶1的假四段实验精制油的黏度指数均可达到1 0 0, 收率分别为6 4. 0 7%与6 6. 0 1%。具有4块理论板数的中 试装置在剂油体积比为3. 2 7∶1条件下得到的精制油黏度指数为1 0 1, 收率为7 0. 5%。精制油产品质量能够满足 HV I 1 5 0 S N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 5 和C 9 石油树脂改性制备吸音矿棉板防水剂的研究
杨雅君, 李凤艳, 代党会, 袁亚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37-4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8
摘要479)      PDF (1918KB)(354)    收藏
研究了改性制备C 5、 C 9 混合石油树脂乳液的方法, 主要讨论了C 5、 C 9 混合的最佳质量配比, 改性剂马来酸酐及分散剂马来松香的用量, 改性时间和碱液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 C 5 石油树脂与C 9 石油树脂混合质量比为1∶3; 改性时间为3h; 改性温度为2 0 0℃; 马来酸酐质量分数为1. 5%; 马来松香质量分数为9%; 碱液为N a OH溶液, 质量分数为2%。混合石油树脂乳液与石蜡乳液混合质量比为1∶2, 制备出了吸音矿棉板防水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乙腈 - 水共沸体系的变压精馏模拟与优化
侯 涛, 高晓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42-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09
摘要559)      PDF (2135KB)(433)    收藏
利用 A s p e nP l u s化工模拟流程软件对乙腈 - 水共沸体系进行变压精馏模拟分离研究。选择 UN I QUAC物性计算模型确定变压精馏的工艺流程, 通过灵敏度分析模块分别考察高压塔和常压塔的进料板位置 和回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当塔操作压力为3 5 0k P a, 塔板为3 0块, 进料板为第1 0块塔板, 回流比 为1. 5, 在塔底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9 9. 7%的产品乙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性能的影响
杨海林, 张云宝, 刘文辉, 林梅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46-5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0
摘要473)      PDF (1257KB)(272)    收藏
采用核孔膜过滤、 填充砂管、 流变、 动态光散射( D L S) 及显微镜研究了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丙烯酰胺 微球的形态、 大小及封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盐质量浓度下微球对核孔膜均能形成有效封堵; 填充砂管实 验结果表明, 盐质量浓度对聚合物微球的封堵强度影响相对较小, 而且对微球在填充砂管中的深入性能基本未造成 影响。随剪切速率增加, 微球分散体系的黏度有所增大, 呈现出轻微的胀流性质, 且盐质量浓度对交联聚合物微球 流变性的影响不大。随着盐质量浓度增加,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球的立体感更强, 微球的粒径变小, 但变化幅度较 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油田降压增注剂室内研究
熊生春, 石 玲, 程时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51-5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1
摘要522)      PDF (2940KB)(547)    收藏
针对低渗透油田存在注入压力过高, 在室内一定条件下对一种活性水体系( 降压增注剂) WH - S的临 界胶束浓度、 界面张力、 润湿性及降压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当 WH - S溶液质量浓度为5 0m g / L左右时, 降低 油水界面张力效果最好。WH - S溶液具有良好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改变岩石润湿性的作用。降压实验结果表明, 该降压增注剂的降压幅度能达到2 0%以上, 具有明显地降压增注作用, 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力喷射定向深穿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苏 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55-5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2
摘要445)      PDF (1879KB)(573)    收藏
与常规射孔方式不同, 水力喷射钻孔可针对储层有利部位实现定向喷射, 以高压水射流钻孔的方式 在油层与井筒间形成长度为1 0 0m微井眼。利用水力喷射钻孔孔眼的导向作用, 继续实施水力压裂改造工艺, 在压 裂目的层中形成深穿透人工裂缝, 以达到储层高效改造的目的。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及实施步骤, 结合辽河油 区的储层特点, 优化了工艺关键参数, 提出了火山岩改造的针对性措施, 在辽河东部凹陷的探井中成功实施了“ 水力 喷射定向深穿透压裂技术” , 获得高产工业油流。水力喷射定向深穿透压裂技术在国内应用尚属首次, 为火山岩以 及其他难动用储层改造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耐温耐盐乳状液驱替体系性能研究
李 实, 端祥刚, 侯吉瑞, 程婷婷, 俞宏伟, 徐海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59-6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3
摘要485)      PDF (2131KB)(281)    收藏
对合适 HL B值的乳化剂进行了筛选和评价, 优选了具有较强稳定性能的乳状液。静态测试结果显 示乳状液具有较好的耐温和耐盐性能, 随着矿化度的提高, 其稳定性能略有降低, 但是幅度不大。该乳状液体系具 有很高的黏度, 渗流阻力能够提高1 4 0倍左右, 说明乳状液体系能够在高温高盐条件下取得很好的驱替效果。驱替 实验还表明乳状液滴与孔喉的匹配性决定了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松软煤层水平孔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研究
曹立虎, 张遂安, 王 晶, 张 羽, 李 彪, 陈兴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65-6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4
摘要373)      PDF (2482KB)(321)    收藏
生物酶的高效降解作用可使聚合物由长链变短链, 黏度减小, 清除聚合物泥饼效果较好。为此, 采用黏度衰减法, 优选了不同聚合物所对应的生物酶, 配置了4组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 通过滤饼清除实验和渗透率恢复实验测定了所配钻井液的解堵性能。结果表明, 不同聚合物对应不同的最佳生物酶, CMC、 P AC - LV、 HE C和胍胶钻井液的最佳生物酶分别为 X 1、 X 6、 X 3和 X 6; 优选出的4组生物酶可解堵钻井液配方, 均能在钻进后清除泥饼, 并对储层伤害率较小,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砂砾岩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
付建伟,罗兴平,王贵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69-7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5
摘要398)      PDF (4421KB)(448)    收藏
砂砾岩储层发育受岩性岩相控制, 开展砂砾岩岩性岩相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识别岩相, 对岩相类型及指示标志研究, 岩心观察表明: 玛北砂砾岩为扇三角洲沉积, 发育5类亚相; 不同亚相岩性及结构构造特征显著不同, 可以作为岩相识别的标志。并建立了常规资料识别岩性的交会图版, FM I资料识别结构和构造的模板, 利用该图版对玛北砂砾岩岩相进行了有效识别, 将为砂砾岩地震储层预测提供标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辽河油田茨9区水平井开发方案预测
闫文华, 张雅琦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74-7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6
摘要397)      PDF (2876KB)(359)    收藏
茨9区油藏为发育边水的中孔中高渗油藏, 利用直井开发的弊端日益凸现, 水平井开发可行性研究的 论证认为, 该区油藏部署水平井开发优势明显。在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茨9区进行水平 井开发方案设计, 确定了水平井开发的目的层位、 水平井段方向以及长度, 并利用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进行结果预 测, 结果表明水平井开发从累积产油量以及含水上升情况等方面都远优于直井开发, 综上为茨9区的进一步开发提 出新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层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可行性及潜力评价
孙永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79-8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7
摘要393)      PDF (2474KB)(421)    收藏
随着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注汽周期的增加, 地层压力大幅下降, 开采效果变差。在分析油藏温度、 压 力和饱和度“ 三场”的基础上, 论证油藏蒸汽吞吐转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确定该区块蒸汽驱最优注采参数, 对最优参数预测结果进行经济评价。研究表明, 蒸汽驱在技术和经济上都具备可 行性, 可以作为蒸汽吞吐后续接替技术, 进一步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平突变管内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
范开峰, 王卫强, 孙 策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8
摘要488)      PDF (3362KB)(386)    收藏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中 VOF模型对水平突扩管和突缩管内油水两相流进行数值模拟, 两相流中原油 为中质稠油并且含水率较高, 从5 0%到8 0%不等。结果表明, 不同含水率油水两相流在突扩管和突缩管内主要为水 包油流型, 在管径突变处压力波动变化明显, 但含水率从5 0%变化到8 0%时对压力变化趋势影响较小。得到的不同 含水率油水两相流在突变管径管道中的流动规律, 可为原油集输管网油水两相流混输问题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丹P a l o u g eF P F区块含水原油热化学脱水特性研究
丁清苗, 申 莹, 吕亳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88-9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19
摘要335)      PDF (2971KB)(262)    收藏
通过室内实验对加入不同类型破乳剂的苏丹P a l o u g eF P F含水原油热化学沉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 高效破乳剂T S - 1 0 1最适合现场原油脱水, 经过不同乳化条件乳化之后的不同含水率的稳定原油乳状液, 加入 T S - 1 0 1破乳剂的最优破乳温度为8 0℃, 最佳质量浓度为1 7 0~1 8 0m g / L, 大部分试验油样在沉降1 3h后慢慢趋于 稳定, 沉降1 9h后全都符合预期脱后含水率低于5%的指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底原油管道停输温降的F l u e n t模拟
陈晶华, 付 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2): 93-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2.020
摘要432)      PDF (3598KB)(746)    收藏
利用F l u e n t流体分析软件模拟海底管道停输温降过程, 分析不同初始油温、 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降 过程, 得出了与实际吻合较好的温降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管道停输0~2 0h温降速度很快, 主要是因为该阶段管内 原油的自然对流较强烈。停输2 0h后的一段时间内温降缓慢, 降温在5℃以内, 这是因为管内原油接近临界温度, 原油黏度增大及蜡晶析出,使得自然对流强度减弱。初始油温和海水温度对停输温降影响非常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 5 2型碱式硫酸镁晶须疏水改性研究
王 婷, 武玉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1
摘要486)      PDF (2929KB)(639)    收藏
以乙醇为溶剂, 十七氟葵基三乙氧基硅烷 ( AC - F A S)为 改 性 剂, 对 1 5 2 型 碱 式 硫 酸 镁 晶 须 ( 1 5 2MHSH) 的疏水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M) 、 X - R a y衍射仪( XR D)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F T - I R) 和水接触角测试仪( CAM) 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样品的形貌、 结晶状况及产品组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明, 通过疏水性处理, 改性剂被成功包覆在1 5 2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 实现了对其疏水改性的目的。当改性处理时间 为1h时获得了理想的疏水表面, 其水接触角达到1 2 6 ° 。F T - I R、 XR D、 S EM 及E D S分析均表明 AC - F A S仅成功包 覆在 MHSH晶须的表面, 并未对晶须的晶型造成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复合溶剂萃取研制环保橡胶油
邱海辉, 杨基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6-1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2
摘要418)      PDF (1637KB)(457)    收藏
以中东中质馏分油的调和油为原料, 通过复合溶剂一次萃取脱除多环芳烃, 抽余油作为环保橡胶油。 分别考察了 A、 B、 C3种溶剂及3种溶剂复合使用萃取情况; 考察了溶剂复配比、 剂油质量比、 实验温度、 萃取时间等 操作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复合溶剂比单一溶剂有更好的选择性与溶解能力; 在m( C) / m( A) =1∶1、 剂油质量比为2∶1、 温度为4 5℃条件下萃取1 0m i n, 抽余油多环芳烃化合物质量分数由5. 7 4%下降到2. 7 8%, 达到 欧盟2 0 0 5 / 6 9 / E C指令要求。产品收率高达8 8. 1%, 性质与 V I VAT E C5 0 0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 uHY分子筛吸附剂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及其脱硫性能考察
王 红, 秦玉才, 范跃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11-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3
摘要451)      PDF (2235KB)(539)    收藏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 u HY分子筛吸附剂, 运用 XR D表征了吸附剂的晶体结构, P y - F T - I R技 术表征了吸附剂的表面酸性能, 利用固定床穿透曲线技术、 WK - 2 D微库仑仪评价了改性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结 果表明, 当铜负载量为4%时, 其吸附脱硫能力较佳, 随着分子筛吸附剂的表面B酸量和表面L酸量比值的减小, 其 吸附脱硫性能越强。而当铜负载量较大时, 因其表面出现氧化铜, 而使其表面基本不存在B酸, 吸附脱硫能力大大 减弱。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孔主客体催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丁 巍, 张文秀,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16-2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4
摘要476)      PDF (2836KB)(353)    收藏
采用超增溶原位自组装法合成大孔氧化铝载体作为主体, 采用 T EM、 B E T、 XR D等对其进行表征。 在 Mo - N i - P溶液中, 以正向胶束为模板剂, 合成出大孔主客体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正向胶束 形成的影响, 对模板剂的最佳配比进行优化。利用B E T、 电子探针等分析手段对大孔主客体催化材料进行表征。结 果表明, 催化材料具有0. 3 8c m3/ g的孔容、 6 1~9 0m2/ g的比表面积、 9. 3~1 3n m 的平均孔径、 最可几孔径为1 2. 5、 4 5. 0n m、 1 0~6 0n m高度集中, 且占总分布的5 3%~7 0%, 活性金属质量分数在1 8%~2 7%, 通过电子探针扫描的 元素分析表明金属在催化剂中均匀分散。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杂多酸型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孙宏月, 桂建舟, 宁建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21-2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5
摘要606)      PDF (2015KB)(636)    收藏
用已制备的一种离子液体I L 1进行离子交换, 合成了一种杂多酸型离子液体I L 2, 通过核磁共振波 谱, 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技术对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 NMR对I L 2结构上的碳氢进行了确定, I R表征了k e g g i n 结构, TG曲线表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最后, 将其应用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通过对反应时间、 温度、 酸醇 物质的量比、 催化剂用量的考察, 结果表明, 7 0℃下, 反应5h, 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5, 催化剂和酸物质的量比 为1∶3 0 0时, 反应效率可达到9 2. 3 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杯[ 4] 芳烃磺酸钠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刘丽梅, 张岱良, 陈 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25-2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6
摘要476)      PDF (1276KB)(381)    收藏
以杯[ 4] 芳烃磺酸钠为催化剂, 以乙酸与正丁醇为原料, 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乙酸正丁酯, 考察了催化 剂用量、 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产品进行折光指数检测。结果表明, 杯[ 4] 芳烃磺酸钠作为催化 剂, 乙酸物质的量为0. 1m o l , 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 2, 催化剂质量为1g, 反应时间为4h时, 酯化率可达8 1. 4 1%, 杯 [ 4] 芳烃磺酸钠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乳化沥青的流变行为初步研究
贾少磊, 刘国祥, 郭 宁, 王广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29-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7
摘要382)      PDF (1587KB)(338)    收藏
制备了沥青质量分数分别为0. 6 0和0. 7 0的阳离子乳化沥青试样。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不同温度 和剪切速率下试样的表观黏度, 拟合了试样的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 计算了试样流动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乳化沥青试样为假塑性流体, 表观黏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由幂律关系描述, 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 2. 6 0 74 k J /m o l和3 1. 3 6 37k J /m o l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库仑法测定原油中总氯含量
张战军, 戴咏川, 吴世逵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32-3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8
摘要549)      PDF (1203KB)(568)    收藏
采用微库仑法测定原油中总氯含量, 微库仑仪器检测的最优条件为: 温度9 5 0℃、 O2 流速3 0 0mL / m i n, 测定结果可靠, 该方法测定值与标准加和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在0. 7 1%~2. 4 7%。采用微库仑法分别检测原 油中总氯含量、 有机氯含量, 再计算原油中无机氯含量, 不必额外测定原油中无机氯含量, 且微库仑法检测速度快、 操作简单、 人为误差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助剂对 Mo 2C /Mo O 2 - Z r O 2 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施 岩, 王海彦,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36-4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09
摘要439)      PDF (2266KB)(257)    收藏
研究了 Mo 2C /Mo O 2 - Z r O 2 催化剂上正己烷的异构化反应。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聚乙二醇2 0 0 0 0为模板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固体超强酸 Mo O 3 - Z r O 2, 从前驱体 Mo O 3 - Z r O 2 的B E T和F T I R表征可以看出, 所得样品具有适宜比表面积、 孔径和孔容。前驱体 Mo O 3 - Z r O 2经碳化后总酸量大幅度的下降。加入混合助剂的 Mo 2C /MZ - P 0. 0 0 5 - C 0. 5的催化剂无论转化率和选择性都要比加入单一助剂的催化剂要高得多, 其转化率达 6 7. 5%, 选择性7 5. 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HY /MCM - 4 1分子筛的制备及改性后在吸附脱硫中的应用
于文宇, 阮艳军, 秦玉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41-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10
摘要396)      PDF (3327KB)(350)    收藏
采用附晶生长法合成了 HY /MCM - 4 1复合分子筛, 利用 X射线衍射仪( XR D) 、 N2 吸附脱附、 扫描电 镜( S EM) 、 透射电镜( T EM) 、 智能重量分析仪( I GA) 、 吡啶原位红外( P y - I R) 等技术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 发现 HY /MCM - 4 1复合分子筛具有微孔和介孔的双重孔道分布, 且形貌为核壳结构。通过对金属C e离子改性制得吸附 剂的吸附脱硫性能考察, 发现固相研磨法改性的吸附剂在空速为5h-1时吸附穿透硫容量可达1. 8 1m g / g, 大于液相 离子交换法改性的吸附剂吸附穿透硫容量1. 3 2m g / g。采用静态间歇法时, 固相改性的吸附剂的脱硫率可达 9 0 . 6%, 高于液相改性的吸附剂脱硫率8 1. 2%。同时发现, 吸附剂表面的B酸对吸附脱硫有着抑制作用, 而L酸尤 其是弱的L酸的酸量与吸附脱硫性能有着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瓜胶压裂液性能及在滨6 6 1块整体压裂中的应用
张虎贲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48-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11
摘要383)      PDF (2533KB)(325)    收藏
压裂液的流变性是影响其压裂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胜利油田滨6 6 1块研制的瓜胶与交联剂 F Y C - 1 6 0形成的压裂液体系GR J - 1 1, 研究其流变性、 耐温性和抗剪切性, 并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结果 表明, 此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增黏能力和抗剪切效果, 1 7 0s -1、 剪切4 0m i n后, 体系黏度仍在9 0mP a·s左右, 且 内部形成了稳定的三维交联网络结构。对此压裂液在滨6 6 1块沙四段1 2口井进行了整体压裂投产, 平均每口井日 产油5. 5 3t , 平均含水率为3 9. 7 4%, 压裂后单井获得较高产能, 满足于地层压裂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 r c G I S与 MAT LA B的资源量计算方法— — —以松辽盆地油页岩为例
张静平, 唐书恒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4, 27 (3): 52-5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4.03.012
摘要474)      PDF (3205KB)(251)    收藏
基于钻孔资料, 采用体积法对松辽盆地青一段、 嫩一段、 嫩二段油页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 依据分布 面积最大的嫩二段建立基准坐标体系, 确定了计算范围,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 A r c G I S对3个层段油页岩面积进行了 子块划分与子块面积计算, 青一段划分为1 4 7个子块, 嫩一段划分为1 9 7个子块, 嫩二段划分为2 4 6个子块, 子块单 位实际面积为5 3 7k m2。采用趋势面法, 在嫩二段坐标体系下以钻孔地理坐标为自变量, 其对应的厚度趋势值为因 变量, 采用算法软件 MAT LA B求得3层油页岩段厚度趋势值方程, 并对油页岩厚度空间展布进行拟合, 获得了较为 理想的拟合度。在确定子块面积与厚度的基础上, 对每个子块加权求和分别得出青一段资源量为1 27 2 4亿t 、 嫩一 段为88 7 3. 1亿t 、 嫩二段为98 7 2. 4亿t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