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凭借其卓越的低温性能、显著的成本效益及高度的安全特性,在低速两轮电动车市场及大规模储能应用中正逐步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商业化石墨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并不兼容,取而代之的是性能表现优异的硬碳负极材料,但是其能耗大,成本高。在此背景下,研发兼具低成本、高可逆容量及卓越循环稳定性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行业亟需攻克的技术瓶颈。生物质因其可再生、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成为制备硬碳材料的重要原料。生物质硬碳材料的储钠性能受碳化温度、前驱体种类及微观结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从硬碳材料的储钠行为入手,介绍了针对储钠机制提出的相关模型;总结了硬碳负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优化过程中热解、活化、掺杂等制备步骤的作用效果;分析了储钠机制对于解决当前硬碳负极所面临的原料选择受限、首次库仑效率低以及闭孔调控手段有限等问题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