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沥青质分散剂的研究进展
杜新娟, 刁大龙, 张龙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4, 37 (4): 12-17.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4.04.002
摘要520)   HTML12)    PDF (520KB)(115)    收藏

沥青质是原油和渣油中缔合性最强的组分,沥青质容易通过电荷转移、氢键、偶极相互作用等聚集。当外界条件或成分改变时,沥青质可能会聚集和聚沉,造成设备堵塞和损坏,因此给石油产业带来了挑战。沥青质分散剂可以有效地抑制沥青质的聚沉。从沥青质的结构、分散剂的种类和分散机理等方面综述了沥青质分散剂的研究进展,并且对沥青质分散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下层电导率差异法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
孙桓, 刘磊, 刘玉国, 胡婷玉, 张龙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3, 36 (3): 17-23.   DOI: 10.12422/j.issn.1006-396X.2023.03.003
摘要277)   HTML6)    PDF (3218KB)(216)    收藏

建立了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上下层电导率差异法。根据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的变化,结合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利用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来表征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条件和方法。研究发现,当原油乳状液破乳分相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的组成、形态以及电导率出现差异,因而可利用上下层的电导率差异值作为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表征参数。通过测定不同电学频率(0.1、1.0、10.0、100.0 kHz)下的原油乳状液上下层电导率及其差异值,发现高电学频率时上下层原油乳状液电导率及差异值均大于低电学频率下的数值,且灵敏度更高;当上下层电导率差异值大于15%时,原油乳状液表现为不稳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含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原油乳状液。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稠油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研究
张龙力,王善堂,杨国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1, 24 (2): 1-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1.02.001
摘要894)      PDF (243KB)(688)    收藏
为认识二氧化碳降粘的化学机制, 考察了不同压力下二氧化碳在胜利稠油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处理对稠油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对稠油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 二氧化碳在稠油中有很高的溶解度, 可达105 kg/ m3 , 但不改变稠油的化学组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过程中, 对饱和分的溶解能力强于胶质和沥青质, 会破坏稠油的胶体化学结构。二氧化碳降粘主要来自于稀释作用, 但胶体体系改变后, 会释放出溶剂化层中的小分子, 减小分散相体积, 降低体系粘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十字挡板型进料分布器结构优化研究
张龙,齐慧敏,李欣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4): 73-75.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4.017
摘要590)      PDF (815KB)(609)    收藏
采用三维模型借助流体力学模拟软件CFX 对开发的十字挡板型进料分布器进行了系统的模拟。重点分析了内套筒上盖板尺寸对进料分布器气体分布均匀度的影响, 研究了导流板数量、大小对进料分布器雾沫夹带性能及过程压降的影响。确定出了性能优良的十字挡板型进料分布器结构参数, 为进料分布器的结构优化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常减压渣油胶体稳定性与组分性质关系的研究
张龙力,杨国华,阙国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0, 23 (3): 6-1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0.03.002
摘要1057)      PDF (179KB)(691)    收藏
利用质量分率电导率法测定了大港、中东、塔河常压渣油和它们相应的减压渣油的胶体稳定性,并从组分组成和组分性质探讨了渣油胶体稳定性影响因素。样品的胶体稳定性参数为1.45~8.20,差别较大。利用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各个渣油样品各组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平均偶极矩。关联了组分组成和组分极性与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胶质与沥青质的含量之比越大,胶质与沥青质的极性越接近,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重芳香分含量越高、极性越接近沥青质的极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好;饱和分和轻芳烃组分含量越高、极性与沥青质极性差别越大,体系的胶体稳定性越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