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长输油气管道微裂纹弱磁内检测特性研究
张贺, 郭颖, 郎宪明, 耿浩, 王艳, 郑福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1): 82-89.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1.011
摘要29)   HTML1)    PDF (1625KB)(3)    收藏

油气管道的断裂损坏通常始于微裂纹,弱磁检测法对长输油气管道的微裂纹内检测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管道微裂纹微观结构复杂,传统弱磁检测模型很难实现对管道微裂纹的精准量化计算。基于磁电耦合理论建立了管道微裂纹弱磁信号数学模型,对不同激励条件下的微裂纹弱磁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解析计算了不同深度微裂纹的扩展特性和不同提离值下的信号检测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应力使微裂纹产生的弱磁信号远大于地磁场,且随应力增加其信号差值逐渐增大;弱磁信号随应力增大而增大,当到达微裂纹扩展临界点时,由于微裂纹扩展,磁性能释放,弱磁信号随应力增大而减小;微裂纹扩展后,材料磁力学敏感度降低,线性特征更加明显;微裂纹深度越大,其弱磁信号越强,损伤更易被检测;随提离值增加,弱磁信号呈指数衰减,线性区域信号检测精度最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吸附⁃水合法MIL⁃101(Cr)中甲烷储存特性研究
陈树军, 王艳芳, 付越, 刘永强, 王泽源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 40 (4): 92-9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0.04.013
摘要707)   HTML    PDF (2131KB)(222)    收藏
为了在温和条件下提高多孔介质中甲烷的储量,基于吸附⁃水合法研究了MIL⁃101(Cr)中甲烷的储存特性。首先制备了MIL⁃101(Cr)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了表征,最后在271.15 K、0~7.0 MPa及不同含水量下进行了甲烷吸附实验。合成的材料颗粒大小均一,晶粒尺寸为100~150 nm,几乎不含杂质,孔径主要分布在1.7~3.6 nm。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L⁃101(Cr)在含水情况下对甲烷的吸附量更高,且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甲烷的吸附量增大;多孔介质中水合物成核所需压力比自由体系水合物成核所需压力高,且含水量越大,临界压力越高;实验所用的MOF材料在多次再生后仍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对提高天然气的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M⁃MOF⁃74吸附分离天然气中CO 2的模拟研究
朱敏,王艳芳,陈树军,付越,李雪健,刘永强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9, 39 (3): 40-45.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19.03.008
摘要739)   HTML    PDF (1804KB)(496)    收藏
研究了M⁃MOF⁃74系列吸附剂在天然气脱CO 2中的应用,建立了M⁃MOF⁃74系列吸附剂的骨架模型,并利用GCMC方法计算了CO 2纯组分气体以及CO 2/CH 4混合气体在M⁃MOF⁃74系列吸附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M⁃MOF⁃74系列吸附剂对CO2的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MOF⁃74>Ni⁃MOF⁃74>Co⁃MOF⁃74>Fe⁃MOF⁃74>Cr⁃MOF⁃74>Mn⁃MOF⁃74;吸附混合气体时,CO 2吸附量规律与纯CO 2吸附量一致,CH 4吸附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MOF⁃74>Ni⁃MOF⁃74≈Co⁃MOF⁃74≈Fe⁃MOF⁃74≈Cr⁃MOF⁃74≈Mn⁃MOF⁃74;气体在M⁃MOF⁃74系列吸附剂上的等量吸附热的大小规律与吸附量规律相同,说明气体与M⁃MOF⁃74系列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吸附剂对混合气体的选择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i⁃MOF⁃74>Co⁃MOF⁃74>Fe⁃MOF⁃74>Mn⁃MOF⁃74>Cr⁃MOF⁃74>Mg⁃MOF⁃74。综合比较CO 2吸附量、再生能耗、选择性系数等参数,Ni⁃MOF⁃74更适合吸附分离天然气中的CO 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吝美霞,李法云,王艳杰,邢杨,李佳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9, 39 (2): 1-09.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19.02.001
摘要829)   HTML    PDF (2241KB)(620)    收藏
光催化技术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石墨相氮化碳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半导体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近些年在光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石墨相氮化碳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禁带宽度为2.7 eV、仅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小于475 nm的蓝紫光、光生载流子易复合、量子效率低、比表面积小等,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来提高光催化性能。主要评述了石墨相氮化碳在结构优化、贵金属沉积、半导体复合、元素掺杂、染料敏化、碳材料复合等方面的改性研究进展及其在环境污染净化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地区石油钻井泥浆中污染质分布特征
王泽恒,刘 峰,王艳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0, 30 (3): 36-40.   DOI: 10.3696/j.issn.1672-6952.2010.03.010
摘要610)      PDF (204KB)(443)    收藏
针对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废弃钻井泥浆污染土壤、水体的现状,选择长庆油田陕北采区5个
井场的钻井泥浆进行污染特征分析。测定了泥浆中35项理化指标和污染指标,结果表明,废弃钻井泥浆呈粘稠状胶
体,粘度高。钻井泥浆的成分主要为粘土、聚丙烯酰胺(PAM),羧甲基纤维素(CMC)。泥浆中COD、矿物油、NH4+、
Cr、Cd、Pb、As、pH 值和色度等超标,个别井场的Zn超标,除COD、矿物油严重超标之外,其他组分超标倍数不大。
泥浆中COD、矿物油和NH 4 + 等污染组分主要源于地层石油以及PAM,CMC等添加物,pH值升高与加入纯碱或烧
碱有关,而Cr、Cd、Pb、As、Zn等重金属则源于钻井过程中循环泥浆携带上来的井壁物质,与地层组成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改进多蚁群算法的网络资源负载均衡与优化
王艳玲,毕于深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9, 29 (2): 75-77.  
摘要377)      PDF (277KB)(704)    收藏
针对网络资源管理中的负载均衡与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多蚁群算法,通过代表网络流量的多
蚁群间信息素的相互作用和动态更新来实现网络流量分担到多条可用路径;通过确定性选择和随机性选择相结合
的方法自适应地选择最优路径,实现流量负载均衡;通过设置信息素的最大和最小值,避免早熟收敛行为,增加了全
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通过对代价函数的改进及以上改进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了算法的自适应性。仿真实验结果
表明,改进的多蚁群算法比原多蚁群算法在缩短自适应时间、减少丢包率、提高负载均衡效率方面具有更优的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基于贪婪算法的包转发策略研究
王艳秋,卢 欣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9, 29 (2): 66-68.  
摘要393)      PDF (257KB)(245)    收藏
介绍了基于地理位置的组成部分以及几种典型的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AdHoc网络路由协议。在其
中一种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包转发策略,解决了包转发的丢包问题,提高了协议的稳定性、安全性和
健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ARM 的Linux移植分析与实现
杜文军,侯立刚,王艳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9, 29 (2): 56-59.  
摘要492)      PDF (160KB)(298)    收藏
Linux具有内核小、效率高、源代码开放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分析了Linux移植
到嵌入式平台的过程,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修改和移植bootloader、裁剪和移植内核等,给出了一种移植Linux
到嵌入式平台的方法,并在S3C2410上实现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异构环境数据交换主动发现技术研究与实现
冯锡炜,王艳秋,薛 峰,张同卫,卢红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09, 29 (2): 53-55.  
摘要340)      PDF (429KB)(428)    收藏
讨论了应用WebServices技术实现异构环境下数据交换的特点。应用发布/订阅技术改变了使用者
查找WebServices的方式。重点讨论了发布/订阅机制,给出主动发现WebServices模型,并结合具体实例,验证了
所设计模型的可行性。目标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