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应用技术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渤海注聚井区油井深部解堵工艺研究及应用
袁征, 黄杰, 郭布民, 陈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5): 80-8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5.013
摘要371)   HTML    PDF (5372KB)(192)    收藏

针对渤海油田油井解堵效果变差、有效期降低等问题,提出了扩大解堵半径、优选解堵剂体系、强化解堵效果的解堵思路。通过工艺研究、工艺优选,形成了深穿透解堵技术。深穿透解堵技术主要包含基质解堵、降阻造缝和储层深部解堵三个过程。对深穿透解堵工艺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现场可应用的工艺技术。针对锦州油田注聚井区堵塞问题,从聚合物溶液降黏、模拟含聚堵塞物、现场含聚堵塞物降解三个方面优选出一种复合解堵剂,结合工艺思路形成施工方案,并进行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液、增油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上某油田硫化氢成因及治理研究
刘少鹏, 吕法阳, 吕强, 郭纪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5): 85-9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5.014
摘要355)   HTML    PDF (1212KB)(201)    收藏

渤海某油田伴生气硫化氢质量分数持续升高,通过对该油田不同层位流体性质、储层岩石组成、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确定硫化氢成因为生物成因。为了解决硫化氢超标问题,开展了不同类型脱硫剂评价实验,考察了脱硫剂质量浓度、产液的pH、含水率、脱硫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嗪衍生物类脱硫剂TL?13适用性好、脱硫率较高。脱硫剂TL?13应用后,可将透平燃料气中硫化氢质量分数从150 μg/g降至8 μg/g,达到燃料气标准要求,为海上油田硫化氢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风险管理的长输成品油管道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王现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5): 91-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5.015
摘要320)   HTML    PDF (1528KB)(161)    收藏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所辖管道途经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沿线水网密布。逐年加重的输油任务及外部各种客观不利安全因素都使如何确保成品油管道长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针对这一现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成品油管道完整性管理的体系文件及相应的管理平台,研发了危害识别评价、监测预警、检测评价与维修决策等系列核心支撑技术,形成了“体系建设+技术研发+平台开发”的基于风险管理的长输管道管理模式。通过在6 103 km成品油管道上的应用实践表明,事故事件率由实施前的1.04×10-3 次/(km·a)大幅降低至0.50×10-3 次/(km·a),所建立的成品油管道的管理体系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扭力冲击器在渤海中深层的应用
林家昱, 张羽臣, 李进, 霍宏博, 张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4): 78-8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4.013
摘要258)   HTML    PDF (1215KB)(152)    收藏

中深层油气田是渤海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的重点,其中渤中X油气田是典型的中深层油气田,主要目的储层埋深均超过4 000 m,岩性致密、研磨性极强,前期钻探出现了较多复杂情况,严重制约了储层的勘探进程。为了解决中深层地层压力复杂、钻具憋跳严重及机械钻速慢等难题。基于渤中X油气田地层特征,开展了扭力冲击器配合忍者齿钻头提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其破岩时以冲击破碎为主,并加以旋转剪切,在保证井身质量的同时提高机械钻速。扭力冲击器配合专用忍者齿钻头在BZ?E井进行了应用,能够较好地克服地层硬度高且致密的花岗岩地层,在提高机械钻速的同时,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同时对提高渤海油田中深层钻进速度,节省钻井成本提供了新的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田含油污水池VOCs治理技术研究
曲虎, 付莹莹, 刘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4): 84-9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4.014
摘要240)   HTML    PDF (1448KB)(163)    收藏

为了解决目前油田站场敞口式污水池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散发问题,对物料平衡法、地面浓度反推法、排放系数法、类比估算法等VOCs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对比和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密闭、彩钢板密闭、玻璃钢板密闭、反吊膜密闭和全接液式浮盖等污水池密闭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不同密闭方式配套的VOCs回收和处理方案。通过对比可知,在对VOCs进行精确计算时,推荐采用物料平衡法和地面浓度反推法;在仅需要粗略计算时,推荐采用排放系数法和类比估算法。在污水池密闭工程中,推荐采用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密闭性好、造型美观的反吊膜密闭方案;在污水池全部密闭的基础上,推荐采用造价较低、工艺较为简单的挥发气回收装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渤海油田测调一体分注关键技术改进及应用
杨树坤, 李越, 李翔, 郭宏峰, 季公明, 史景岩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4): 91-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4.015
摘要185)   HTML    PDF (2518KB)(88)    收藏

针对渤海油田常规测调一体分层注水工艺测调效率偏低、无法实现分层静压测试等问题,开展了测调一体分注工艺关键技术改进。通过合理优化管柱结构,实现注水压力平衡,减小大排量注水造成的管柱蠕动;配水器采用桥式通道设计,大幅度增加过流面积,降低层间干扰,进一步提高测调效率;同时在配水器本体增设传压孔,建立地层-油管传压通道,并配套静压测试仪,实现了分层静压测试功能。改进工艺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调配效率明显提高,平均单井调配仅耗时6 h;分层静压测试功能可靠,能够准确判断超压层,为分层配注调整提供了依据。改进工艺在渤海油田的适应性显著增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的底水油藏开发预测新方法
张东, 孙恩慧, 杨东东, 谭捷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3): 84-8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3.013
摘要224)   HTML    PDF (1831KB)(160)    收藏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受强底水、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隔夹层分布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单井开发效果差异大。为解决目前常规方法所存在的多因素数据分析量大、应用局限性大等缺点,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算法的底水油藏水平井可采储量预测新方法,通过数模机理模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针对底水油藏静动态资料,充分挖掘隐含其中的有效信息,在完成基础数据集建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数据驱动的底水油藏可采储量预测模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的影响因素和技术参数界限的定量分析,可采储量预测最大误差低于8%,拟合效果较好,可进一步应用于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开发界限、井位设计等方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委内瑞拉稠油常温掺稀输送工艺分析
崔秀国, 张博钊, 史铭磊, 王玉昌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3): 90-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3.014
摘要233)   HTML    PDF (933KB)(166)    收藏
为解决大批量进口委内瑞拉稠油到岸后无法利用管道进行常温输送的难题,对油品黏度的快速预测、掺稀油品均一性和稳定性评价以及不同输送工况下安全掺稀比例确定等关键问题开展了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室内掺混实验为基础,以模拟计算为辅助手段的稠油常温掺稀输送工艺分析方法。在对16种进口轻质原油基本物性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委内瑞拉稠油与3种典型进口轻质原油的室内掺混测试实验,建立了不同掺稀比例下混油黏度速查表,利用该表仅需知道20 ℃下稀油黏度,就可快速确定不同掺稀比例及温度下的混油黏度;通过静置实验,对掺稀后混油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进行了评价,测试表明掺稀油品经过10 d的静置仍具有很好的均一性。以日东管道为例,对不同季节掺稀输送方案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提出了确定安全掺稀比例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稠油常温掺稀输送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远距离随钻探边技术在渤海油田调整井中的应用
王宝军, 谭绍栩, 林家昱, 张彬奇, 罗鹏, 李佳旭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2): 85-9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2.014
摘要215)   HTML    PDF (3432KB)(110)    收藏
随着渤海油田开发程度的提高,“低、边、稠”油田占比增大,加密调整井实施难度加大,同时复杂的油藏易导致着陆不成功、储层钻遇率低和发生井下事故等。常规探边技术,由于自身局限性,无法满足复杂油气藏的开发调整需求,需要引进新的随钻探测技术提高探边深度、精度和效率。远距离随钻探边技术创新性地将斯伦贝谢的高清多边探测技术和超深多边探测技术合二为一,探测距离大幅度提升,可达76.2 m,分辨率更高,着陆导向更为精准,油藏描述更精细。该技术通过对渤海油田调整井C13H1井和P6H1井的实际资料录取、分析和综合对比,成功引导着陆,并提前约20 m清晰探到储层边界,大幅度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和开发生产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下井口头系统下放工具关键部件设计与分析
孙豹豹, 王龙庭, 徐兴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2): 91-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2.015
摘要222)   HTML    PDF (1786KB)(119)    收藏
水下井口头系统是深海油气钻采必不可少的设备,常规套管挂和密封总成下放工具不能满足现场需要。建立了套管挂和密封总成下放工具力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下放工具受力情况,根据力学模型和分析结果对下放工具进行结构设计。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下放工具套管挂携带单元和驱动单元进行接触分析和强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套管挂携带锁块、挡环和芯轴等关键部件最大应力值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其变形量很小亦可忽略;该下放工具结构满足设计要求,材料选择符合作业标准,可为套管挂和密封总成下放工具的研究提供设计经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高含水砂岩老油田剩余油综合分析及开发实践
王有慧, 鲍君刚, 王呈呈, 高益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5): 86-9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5.015
摘要376)   HTML    PDF (2492KB)(178)    收藏
哈萨克斯坦高含水砂岩老油田涉及中石油中亚MMG、PK和北布扎奇项目的相关油田。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快速递减及低效开发阶段。为了提高高含水期砂岩老油田剩余油采收率,以北布扎奇油田为例,运用物质平衡、测井解释、动态分析、水流通道、数值模拟等综合分析方法,开展了剩余油分布特征系统攻关与实践。结果表明,纵向上受储层沉积韵律和非均质性影响,层内、层间剩余油差异富集,平面上受沉积环境和储层物性影响,水驱波及弱势方向剩余油局部富集。结合注水开发矛盾和剩余油富集特点,制定注采井网调整和注水方式优化综合调控对策,实现油田合同期内采收率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型海底混输管道多相流水合物实验装置设计
李文英, 张宁宁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5): 92-10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5.016
摘要369)   HTML    PDF (1160KB)(183)    收藏
深海油气田低温高压的环境特点,使海底管线水合物堵塞现象日益严重。针对上述油气田出现的流动安全保障问题,依托中海石油深水天然气珠海高栏终端,建立海上油气田流动安全中试评价基地—大型海底混输管道多相流水合物实验环道,逐步突破制约海上油气田安全开发和运行的流动安全技术瓶颈,为保障我国海上油气田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手段和技术支撑。该装置属于高压、实液的大口径水合物实验系统,总长350 m,内径约150 mm,设计压力为21 MPa,并以实液为实验介质。本环道可用于低温、高压条件下油气水多相流流动规律、水合物生成、水合物防控技术等实验研究,并且可进行不同种类水合物抑制剂、相关仪表、设备性能的检测与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低渗透油藏周期性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研究
李承龙, 张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4): 87-9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4.015
摘要305)   HTML    PDF (994KB)(94)    收藏
传统调驱方式能够驱替并封堵高渗透层,有效动用中渗透层,而无法实现对低渗透层的有效动用,且高地层压力影响调驱剂注入量和开发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以中低渗透油层为研究对象,开展弱凝胶与水交替注入实验研究,揭示周期性深部调驱机理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性深部调驱效果明显好于传统调驱方式效果,与1号岩心(整体注入)相比,2号岩心(2个轮次)采收率增幅为3.6%,3号岩心(3个轮次)采收率增幅为5.3%;随着注入轮次的增加,采收率增加;周期性深部调驱方式可在有效动用中高渗透层的基础上,提高低渗透层的采收率。矿场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个轮次凝胶深部调驱试验,试验区累积增油量为1.53×104 t,采收率提高1.66%,周期性弱凝胶深部调驱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提高中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层系两种驱油剂同驱压力干扰调整研究
莫爱国, 李江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4): 92-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4.016
摘要273)   HTML    PDF (1314KB)(92)    收藏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X区块同开发层系不同区域水、聚、三元同驱造成区块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油井产油量较低的问题,应用统计计算、理论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区块储层平面高低压力区域压力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驱油剂储层增压效果差异引起的,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高低压区的井号。通过在储层低压区的水井增注,高压低渗水井压裂,高压中高渗水井对应连通性好的油井提液降压调整油藏平面压力不均衡,缓解高低压井区间相互干扰。在对区块压力调整后,同驱层油井日增油量在2.5 t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金属连续管水平井冲砂工具设计研究
谈建平, 姚本春, 刘建新, 张海鹏, 韩忠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3): 86-9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3.015
摘要395)   HTML    PDF (1528KB)(136)    收藏
非金属连续管冲砂时受其自身轴向耐压参数的影响,常规冲砂工具不能满足现场需要。通过对冲砂机理理论研究,设计配套冲砂工具。通过计算、实验室和现场作业证明,非金属连续管水平井冲砂工具能够解决非金属管在水平段的冲砂问题;实现了高速可调旋转、水力拉拽、脉冲射流功能,解决了非金属管配套冲砂工具的技术难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热泵替代油田燃油加热炉技术研究
曲虎, 刘静, 王赪, 付莹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 33 (3): 91-9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0.03.016
摘要370)   HTML    PDF (679KB)(122)    收藏
油田燃油加热炉能耗较高,排放的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严重超标,对环境污染严重,油田原油加热炉替代工程刻不容缓。对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的工艺原理、能耗计算、设备特点及替代油田燃油加热炉工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两种热泵技术替代油田燃油加热炉后的效益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空气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技术是进行油田加热炉燃油替代的有效途径;利用空气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替代燃油加热炉后可以分别降低运行费用30%和45%以上,分别降低碳排量60%和75%以上。通过加热炉燃油替代,不但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的排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东海大位移井油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耿铁,邱正松,苗海龙,张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6): 84-8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6.014
摘要504)   HTML    PDF (4648KB)(260)    收藏
我国东海KQT气田大位移井钻进过程中油基钻井液存在高温稳定性及井眼清洗技术问题。为此,通过界面张力测试、乳化效率测试、显微镜观察及乳状液黏弹性和流变性测试等实验方法,优选了乳化剂、润湿剂、流型调节剂及有机土等关键处理剂,构建了大位移井用油基钻井液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在180 ℃热滚后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优选的流型调节剂可增强钻井液的结构强度,有效提高切力和低剪切速率黏度,保证井眼清洗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滤失性及抗污染性能等。在KQT气田的4口井中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捷联式旋转导向钻井系统的研制与现场试验
杨春旭,王瑞和,韩来聚,薛启龙,刘庆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6): 9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6.015
摘要473)   HTML    PDF (1537KB)(231)    收藏
作为尖端自动化钻井新技术的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已经成为复杂超深钻井和大位移井的必备技术。为打破国外垄断,胜利石油钻井院开发了基于捷联式算法的稳定平台。利用伺服技术控制导向机构动作的执行,并对上传、下行通讯系统进行了优化改进,从而实现捷联式动态推靠旋转导向系统的自主研发;同时设计了一套工具井上测试平台,实现对其推靠性能的测试,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口井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最大造斜能力可达到6.43 (°)/30 m,具备了良好的实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论述了捷联式旋转导向设计过程和思路,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和设计关键点,并对井上测试平台和井下实验进行了描述,对旋转导向系统技术进一步的优化改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三结合模式下水驱与化学驱配产配注优化
范海娇,杨二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5): 90-9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5
摘要494)   HTML    PDF (1714KB)(110)    收藏
在陆上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的背景下,主力油层由一类油层逐渐过渡到二、三类油层势在必行。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合理配产配注成为二三结合优化技术的重点。结合北一区断东的实际物性参数,分别针对二三结合模式下的水驱与化学驱进行正交方案设计,并对单井日配产配注量进行数值模拟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了二、三类油层单井各层段的合理注水量公式;采用井组注采平衡和地层系数劈分的配产方法,计算出单井各层段产液量。模拟结果表明,水驱经过配产配注后采收率较实际方案高出2.52%;化学驱配产配注结果与沿用现阶段水驱注采参数进行化学驱开发的效果相比,采收率高出3.54%。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深层凝析气结蜡规律的软件模拟与实验研究
钟诚,汪杰,刘己全,黄怡潇,周福建,杨向同,谭艳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5): 96-10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5.016
摘要433)   HTML    PDF (5273KB)(268)    收藏
塔里木油田博孜区块属于典型致密砂岩凝析气藏,存在较为严重的蜡堵问题。通过对博孜区块井流物进行气藏条件下的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获得凝析气相态包络线相图,为凝析气井防蜡工艺提供理论支撑。以博孜104井凝析气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多功能高温高压流体PVT测试仪和可视化高倍显微固相沉积测定仪对其进行高温高压相态与析蜡规律的实验研究,并结合软件模拟结果和生产数据,对凝析油和析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凝析气随温度、压力变化过程中,产生气相区、气⁃液两相区、气⁃固两相区、气⁃液⁃固三相区等不同相态区域;利用实验结果对软件模拟结果进行校正获取了实验温度、压力以外的相态包络线,用于预判生产井处于不同生产阶段时析液与析蜡情况;博孜104井析液与结蜡区域位于地面输送管线,应做好相应的防蜡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成模式开发油田极限产量和含水率计算方法
张晓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4): 93-9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4.015
摘要430)   HTML    PDF (1181KB)(104)    收藏
现有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计算方法对采用产量分成模式开发的油田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考虑分成比例的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计算模型。应用新模型分析了分成比例、含水率及油价等因素对经济极限产量的影响。相同含水率条件下,分成比例越高,极限产量越低;分成比例固定条件下,含水率越高,极限产量越高。建立了分成油田极限含水率图版,分成比例越高,油价越高,极限含水率越高。应用A油田技术经济参数,计算了70 $/桶油价下,不同情况的极限产量和含水率,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指导了低产井的治理工作,降低了运营成本,说明该模型能够用于分成开发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的确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机械式智能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成君,李越,王磊,张清龙,满宗通,仲兆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4): 99-10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4.016
摘要373)   HTML    PDF (1711KB)(180)    收藏
针对目前海上油田注水技术存在调配工作量大,测调周期长,测调精度低,受井斜影响严重等问题,开展了机械式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研究。该工艺技术首次采用液压机械式控制方式,并集成了智能化井下监测、自动化工具调控等特点,实现了实时监测、在线测调的功能。此项工艺技术2017年6月在渤海某油田X井的成功应用,表明分层注水工具性能可靠,在线实时测调,提高了测调效率,可适用酸化、井间示踪剂等作业,为渤海油田分层注水开发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新型免投捞周期性注水技术研制及应用
李越,董社霞,曾奇灯,张成君,王天慧,王磊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1): 86-9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1.015
摘要416)   HTML    PDF (1832KB)(158)    收藏
渤中25⁃1油田X井上返补孔后分两层注水,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是分层注入压力差达18 MPa,其次调换层位应用钢丝或连续油管作业周期长、费用高。为解决以上难题,应用一种新型免投捞周期性注水技术,采用地面液压控制调节井下注水层位和注水量的办法,配套防砂管柱和注水管柱优化设计,代替反复钢丝作业。问题得到解决,保障了大压差分层注水作业安全,并100%的节省钢丝调配作业时间及作业费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换热器膨胀节裂纹分析及处理措施
钟灵,钟俊飞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1): 92-9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1.016
摘要630)   HTML    PDF (1644KB)(211)    收藏
对某化工厂换热器膨胀节裂纹进行了重点分析,找出膨胀节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设计膨胀节位移量不足以消除换热器温差应力。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膨胀节,快速有效地解决了膨胀节裂纹泄漏易燃易爆气体带来的安全隐患。经过连续12年的正常运行,证明这种新型膨胀节的经济实用性和安全可靠性。另外,新型膨胀节的伸缩量远大于同规格的标准膨胀节,适用于替代失效的单波膨胀节,也可用于补偿量不太大的结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浅层气防治技术在渤海A油田的应用
吕广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6): 88-9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6.014
摘要418)   HTML    PDF (6518KB)(181)    收藏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浅层气对于钻井作业危害极大,目前如何有效封固浅层气井段,防止次生灾害是国内外石油界的一个技术难题。渤海油田有较多的区块都存在浅层气,渤中区域最为典型。前期采用常规固井工艺封固浅层气难以满足封固要求,由此引起浅层气的泄漏带来经济损失和钻井工程风险。针对浅层气防治问题,从钻井工艺、固井方式和水泥类型优选、辅助措施等方面进行改进,创新引入树脂水泥浆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渤海湾浅层气的封固技术,在渤中A油田成功应用,保证钻井作业安全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曹妃甸11⁃2油田高含水水平井酸化研究与应用
张继伟, 王春林, 荣新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6): 95-10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6.015
摘要309)   HTML    PDF (1561KB)(155)    收藏
在曹妃甸11⁃2油田高含水水平井实施酸化措施后,效果不佳,为提高作业效果,对酸液体系和施工参数进行了针对性优化。酸液体系优选实验结果发现,土酸溶蚀能力高于氟硼酸和多氢酸,而多氢酸缓速能力明显优于土酸和氟硼酸;施工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注酸速度有助于提高酸化效果,解堵半径1~2 m即可有效解除储层污染。首次将溶蚀能力强的土酸和缓速能力高的多氢酸在曹妃甸11⁃2油田三口井酸化作业中综合使用,现场施工后三口井平均单井日增液362 m3/d,平均单井日增油16.4 m3/d,解堵增产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利用霍尔导数曲线反求地层参数的新方法
冉令博,杨二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4): 90-9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4.016
摘要326)      PDF (2145KB)(239)    收藏
改进霍尔曲线法是通过导数曲线与积分曲线的相对位置定性识别地层是否产生大孔道。由于导数曲线公式中含有与工作制度有关的参数,而实际生产中工作制度经常改变,这与改进霍尔曲线法采用的理想模型进行计算有所不同,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绘制出的导数曲线特征与改进霍尔曲线法也有差异,因此为了避免工作制度对曲线产生的影响并能够定量识别孔道特征,将某区块生产数据计算出的导数数值解代入到解析解公式中,再利用提出的修正系数对与工作制度有关的参数相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系数为1.2。把渗透率作为未知数,将全区水井投产初期数据计算出的导数数值解代入到解析解公式中,将计算出的各井渗透率与实际水井地层渗透率相比较,误差小于8%的井占总井数的91.4%,验证本方法合理有效。取其中一口水井计算投产初期渗透率为16.41mD,预测长期注水后地层渗透率为36.77mD,发现长期注水后地层渗透率变大,说明产生优势渗流通道,与绘制的改进霍尔曲线规律一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葡萄花油田压力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以葡北地区为例
王 爽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04): 94-10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4.017
摘要342)      PDF (2254KB)(212)    收藏
针对低渗透油田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合理流压界定等问题,开展了不同含水率、采出程度和注采比下的地层压力变化规律研究,建立了合理地层压力计算新方法,给出了葡北地区各区块合理地层压力范围和压力系统调整意见。考虑含水率和产液量影响,修正了葡北地区各区块IPR实际曲线,计算了各区块合理流动压力范围,建立了葡北地区单井各种连通情况下流入动态修正方程,计算了部分单井合理流动压力范围。结果表明,研究的地层压力和流动压力评价方法更合理,依据计算的各区块最小合理地层压力及最小合理流动压力开展的压力系统调整井增油效果明显,地层压力趋于合理;通过调整流动压力井的气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泵效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