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LD油田高倍数水驱油效率实验研究
李金宜, 罗宪波, 刘英宪, 刘宗宾, 冯海潮, 陈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6): 42-4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6.007
摘要703)   HTML    PDF (2281KB)(427)    收藏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 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储层构型的剩余油精细表征方法及挖潜策略——以渤海L油田东营组东二下亚段油层为例
郑彬, 廖新武, 刘宗宾, 刘玉娟, 张静, 闫志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1, 34 (5): 36-4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21.05.006
摘要521)   HTML    PDF (3590KB)(417)    收藏

渤海L油田从投入开发,经历了内部加密、变井网、转流线等多轮次调整,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水淹规律异常复杂,剩余油挖潜难度大。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生产动态等资料,对厚层油藏储层进行精细刻画,指导剩余油精细表征和挖潜。研究发现,该油田单砂体平面以对接式为主,纵向叠置以切叠式为主,南部垂向加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断层附近、潜山围区、砂体沉积边部,可部署定向井挖潜,中部前积型朵叶体剩余油富集在厚砂体顶部及薄夹层下部,可部署水平井挖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J油田吸附滞留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实验研究
王欣然,刘宗宾,李红英,瞿朝朝,颜冠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 32 (1): 30-3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9.01.006
摘要589)   HTML    PDF (1461KB)(235)    收藏
为定量描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在聚合物驱过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渤海J油田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参照渤海J油田特征参数,依据相似原则开展了聚合物驱油以及产聚质量浓度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能够较为可靠地用来计算产聚质量浓度;在聚合物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加;在驱替岩心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注聚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渤海J油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为0.04~0.22 PV,不可及孔隙体积为0.12~0.22 PV。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