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综述
侯冰, 廖志豪, 张庄, 罗加伦, 琚宜文, 王文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2): 1-12.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2.001
摘要203)   HTML6)    PDF (1549KB)(16)    收藏

传统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在定量研究裂缝形态和动态监测裂缝扩展路径方面存在一定不足,难以精确评价裂缝起裂与扩展的动态过程,因此亟需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以提高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的精确性。系统调研了数字岩心重构、声发射定位和分布式光纤监测等技术的方法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探究了多方法联合监测实验过程中数据获取、裂缝重构和数据解释的关键技术原理,厘清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中的试样制备、方法组合和适用范围,指出了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非平面、非对称和非均衡的起裂和扩展特征,并进行了展望,以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认识复杂裂缝扩展的动态过程,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方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研究趋势,为水力压裂物理模拟技术发展、实验方案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敏感性分析及机器学习模型
李宏伟, 王文武, 贾冯睿, 苏昱太, 龙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4, 44 (1): 55-63.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4.01.009
摘要1181)   HTML7)    PDF (2295KB)(298)    收藏

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行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钢筋混凝土黏结?滑移有限元模型,通过能量和荷载?位移曲线探究了仿真模型网格敏感性以及内聚力参数敏感性。针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问题,建立基于非线性自回归动态神经网络模型(NARX)的预测模型,以黏结长度、钢筋直径和加载方式为变量,建立20组数据对钢筋的荷载?位移曲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当网格尺寸为6 mm时,可以较理想地平衡预测精度与计算成本;有限元预测结果对内聚力参数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损伤起始强度、断裂能和刚度;所建立的NARX预测精度达到99.6%,有潜力代替量大且耗时的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实现对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高效准确预测,为钢筋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预测和设计提供新的便捷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原位纳米粒子增强Al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
张君儒, 卢宝印, 李金权, 昝宇宁, 王文广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3, 43 (2): 26-34.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3.02.005
摘要387)   HTML10)    PDF (10323KB)(107)    收藏

以纳米TiO2为添加相,按一定比例添加B2 O3和H3BO3,采用高能球磨和粉末冶金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4%的纳米氧化物粒子增强Al基复合材料,最后在723 K的条件下以16∶1的挤压比制备了复合材料棒材。结果表明,经过4 h的球磨后,可以实现纳米氧化物在Al基体中的弥散分布;经过893 K的真空热压后,添加相与Al基体发生原位化学反应并生成了Al2O3等。当Ti与B物质的量比为1.0∶1.5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当B元素的先驱体化学成分不同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显著;TiO2+H3BO3/Al在室温和623 K下的拉伸强度分别为507.7 MPa和151.3 MPa,展现出最高的室温力学性能;TiO2+B2O3/Al在室温和623 K下的拉伸强度分别为353.7 MPa和167.1 MPa,展现出最佳的高温力学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程健强, 王文广, 韩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3): 33-42.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3.006
摘要625)   HTML    PDF (1509KB)(236)    收藏
碳纤维(Carbon Fibers, CFs)作为增强相运用在复合材料中一直是研究热点。综述了CFs的种类、分散方式及其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分散性的评估方法、CFs表面涂层改性的制备工艺及其优缺点。通过改善CFs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和对CFs表面进行涂层改性处理,可以制备性能良好的碳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FRC)。同时,对CFRC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及研究,包括水灰质量比、养护龄期、成型工艺、硅粉掺量、外加剂、CFs掺量和长度等。总结出进一步提高CFRC力学性能的关键在于改善CFs在水泥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并为今后制备高性能CFRC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锂硫电池负极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曹永安, 张梓鑫, 郝晓倩, 王文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1, 41 (2): 1-7.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1.02.001
摘要845)   HTML    PDF (2076KB)(386)    收藏
锂硫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等优势,成为未来电动汽车和新型储能设备的潜在选择。负极保护成为近期研究热点,通过负极优化可有效缓解锂枝晶带来的电池循环寿命降低问题。从电解液添加剂和负极结构设计两方面介绍了锂硫电池负极保护的策略,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简述。最后,对锂硫电池负极保护的策略发展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的系统设计及研究进展
杜运平, 陈宇超, 沙畅畅, 王心妤, 王文举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0, 40 (5): 33-3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20.05.006
摘要995)   HTML    PDF (2150KB)(673)    收藏
太阳能驱动水蒸发作为一种光热转换应用,由于光热转换效率高,且具有清洁水生产的工业潜力,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太阳能驱动的蒸发系统—将太阳能与热能的能量转换定位在空气/液体界面上,因其可以减少热损失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被作为传统的体积加热蒸发的替代系统。讨论了如何实现高性能蒸发的系统设计策略,包括多孔纳米结构、界面蒸发结构和芯吸结构。介绍了太阳能驱动水蒸发的3种系统,即体积系统、界面系统和隔离系统。描述了将这种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工艺应用于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中的可能性,还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卷技术研究与改进
王文星, 赵新慧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7, 37 (6): 56-59.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17.06.012
摘要484)      PDF (971KB)(203)    收藏
优化了自动组卷的约束条件,并针对知识点的考核层次问题进行了算法改进。在初始化种群时使用知识点权重分级表,按知识点权重顺序来选取试题生成初始种群中的染色体,使种群从最初时起就满足对知识点的考核层次要求,并在遗传算子的设计中保持了种群知识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保证知识点覆盖率的同时,能提高重要知识点的覆盖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混凝土强度对GFRP-混凝土-PVC管柱的轴压影响分析
管海伟, 王文武, 刘 娟, 付 春, 于 洋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6, 36 (6): 51-54.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16.06.011
摘要463)      PDF (2609KB)(417)    收藏
在酸碱化学环境和潮湿环境中钢管容易被侵蚀,为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力,在研究钢管混凝土柱和GFRP管混凝土柱的基础上,提出了GFRP-混凝土-PVC管新型组合柱。设计了一个GFRP-混凝土-PVC管组合柱,分析了组合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运用ANSYS对GFRP-混凝土-PVC管组合柱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下的轴压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GFRP-混凝土-PVC管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提高,呈非线性变化,但承载力增长的速率减小;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GFRP外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套箍效果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时,组合柱约束能力最大,约束系数为2.3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俄管道顺序输送技术标准差异分析
张四毛1,王文彬2,王 硕3,肖 振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4, 34 (4): 35-38.   DOI: 10.3696/j.issn.1672-6952.2014.04.009
摘要565)      PDF (1120KB)(265)    收藏
 评价了国内外成品油管道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中亚、 中俄跨国管道迅速发展, 国内已开展中国和俄罗斯标准差异研究, 但在成品油管道运行领域较少涉及, 为此选取了俄罗斯有代表性的成品油管道综合性标准。该标准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油品排列原则更为细化、 采用工艺混油缓冲塞和限定控制初始工艺混油以减少混油、 规定成品油管道最低允许流速、 严格控制混油切割浓度、 基于定量计算掺混比例进行混油掺混作业等。最后, 针对完善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行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