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PVDF/MIL⁃53(Fe)复合膜对水中刚果红的吸附
邢海, 王晓花, 刘宁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 45 (4): 19-26.   DOI: 10.12422/j.issn.1672-6952.2025.04.003
摘要148)   HTML8)    PDF (1731KB)(12)    收藏

以金属?有机共价骨架材料MIL?53(Fe)为改性剂,将其与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共混,制备了PVDF/MIL?53(Fe)复合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热重分析(TG)等表征手段对复合膜进行了分析;利用PVDF/MIL?53(Fe)复合膜对刚果红(CR)进行吸附,探讨了复合膜质量、CR初始质量浓度、接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复合膜吸附量的影响,并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吸附热力学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复合膜质量为20 mg时,吸附效果最佳;当接触温度为313 K时,复合膜对CR的最大吸附量的理论值为71.9 mg/g;乙醇可有效脱附复合膜上的CR,经五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复合膜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且伴随体系无序度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渣重熔宏微观多尺度数值研究进展
王晓花,康晓雪,马 骏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8, 38 (05): 1-08.   DOI: 10.3969/j.issn.1672-6952.2018.05.001
摘要846)      PDF (5864KB)(788)    收藏
电渣重熔过程伴随着电磁、流动、传质和传热等一系列复杂的宏观传输现象,同时伴随金属熔体形核和生长等一系列微观现象,宏微观现象之间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决定着最终重熔铸锭质量。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者已经建立了电磁场、流场、温度场和溶质场宏观传输数学模型,揭示了电渣重熔体系内电流强度、磁感强度、焦耳热、电磁力、温度和溶质元素分布,以及渣金两相流动。最近,研究者建立了电渣重熔铸锭凝固微观组织数学模型,揭示了电渣重熔过程铸锭凝固组织演变规律和金属熔池形貌,以及重熔工艺对铸锭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然而,要全面揭示电渣重熔过程复杂的宏微观传输现象,还需要在电渣重熔过程熔渣内带电离子迁徙行为、电化学反应、枝晶间溶质扩散与流动、铸锭凝固收缩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