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全年目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Vol.25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反应条件对DEA吸收CO 2 的影响研究
朱玲,於俊杰,刘世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1
摘要592)      PDF (539KB)(518)    收藏
在自行设计的化学吸收-热解吸中试实验系统上,以DEA(二乙醇胺)水溶液为吸收液,CO 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吸收液体积分数、液气体积比、CO 体积分数和空塔气速对CO 脱除效率的影响,并计算了吸收液CO 摩尔负荷、总传质系数和填料层单位压降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液相传质阻力即吸收液浓度和液气体积比增加对CO 脱除起促进作用效果,最佳操作条件为DEA吸收液体积分数10%~20%、液气体积比为0.125;而气相传质阻力即CO 体积分数和空塔气速增加对吸收效果有负影响。此外,气相条件对CO 脱除效果的影响远比液相条件小得多,说明传质阻力主要在液相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性离子液体萃取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
林赛燕,刘丹,王红,桂建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8-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2
摘要633)      PDF (302KB)(475)    收藏
利用酸性离子液体作为脱氮剂脱除焦化柴油中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在m(原料油)/m(脱氮剂)为25,反应温度25℃,回流搅拌20min,沉降时间为1.5h条件下,焦化柴油的脱氮率可以达到92%以上。脱氮剂经过再生重复使用5次后其脱氮率仍可以达到9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沸石的合成条件与反应性能研究
卢亚昆,万海,任创,宋丽娟,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3
摘要598)      PDF (358KB)(480)    收藏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合成了L沸石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装置上评价了其芳构化、异构化性能。结果表明,在L沸石合成初始凝胶组成为:n(K O)/n(Na O)/n(Al )/n(SiO )/n(H O)=5.4∶5.7∶1∶30∶500时,最佳合成条件为:晶化温度170℃,晶化时间24h,陈化温度25℃,陈化时间2h,pH为9~10;该条件下制备的L沸石结晶度更高、骨架结构完整,并且在反应温度为460℃ 时液体收率达60.5%,异戊烷选择性3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晶高岭石/环氧树脂复合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李辉,李宇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18-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4
摘要530)      PDF (298KB)(395)    收藏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微晶高岭石进行有机化处理,得到有机微晶高岭石;以有机微晶高岭石、环氧E-51复合改性,制备了有机微晶高岭石/环氧树脂复合改性的水性聚氨酯(OMMT/E-51WPU)。研究了有机微晶高岭石、2,2-二羟甲基丙酸和环氧E-51的质量分数对乳液及涂膜物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OMMT)=1.5%,w(DMPA)=4.0%,w(E-51)=4.0%,乳液及膜的物化性能较好,乳液呈透明蓝光,吸水率为5.9%,接触角98°,拉伸强度32MPa,断裂伸长率571%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陕北天然气处理厂甲醇回收系统堵塞原因分析
吕乃欣,高燕,尹成先,惠艳妮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22-2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5
摘要649)      PDF (274KB)(448)    收藏
陕北天然气处理厂甲醇回收系统自投运以来,过滤器、精馏塔和甲醇回收系统频繁堵塞。为此,通过污水水质分析、污水粒度分析、污水过滤性能及堵塞物分析找出甲醇回收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为甲醇回收系统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亚微米FeAlMFI沸石合成、表征及甲醇转化性能
王磊,王侨,刘显灵,殷勤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6
摘要574)      PDF (357KB)(469)    收藏
以硅溶胶、硝酸铁和硫酸铝为原料,四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甲基纤维素(MC)为微反应器模板,采用水凝胶制约法合成亚微米FeAlMFI沸石。考察了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和甲基纤维素浓度等因素对合成沸石粒度的影响。利用XRD,ICP,LPSA 等手段对样品结构和粒度尺度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沸石为粒径100~200nm 的FeAlMFI亚微米沸石。采用催化甲醇制低碳烯烃(MTO)的反应考察了ZSM-5和FeAlMFI沸石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亚微米FeAlMFI沸石具有较高的活性稳定性,其低碳烯烃选择性可达85.9%。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季铵型有机膨润土的微观结构表征
罗忠新,高芒来,谷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32-3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7
摘要722)      PDF (367KB)(487)    收藏
以六甲基己二铵二甲硫酸盐(HDAS)、六甲基癸二铵二甲硫酸盐(DDAS)、1,6-二溴己二铵盐(HMB)及1,10-二溴癸二铵盐(DMB)为有机改性剂,制备双季铵型有机膨润土。采用氮吸附技术、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热分析(TG)手段表征有机膨润土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膨润土BET比表面积增加,孔体积有增有减;各种双季铵型成功进入到膨润土层间,并以单层平卧的方式排列,未改变膨润土层状硅酸盐骨架结构;季铵盐改性剂烷基链链长及配对阴离子对膨润土的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烷基减三线馏分油高压加氢降凝工艺试验
高鹏,付秋红,孟祥兰,李永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37-4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8
摘要583)      PDF (144KB)(439)    收藏
对渤海湾环烷基原油减三线馏分油加氢降凝工艺生产橡胶填充油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加氢降凝工艺,在总体积空速0.18h-1,氢油体积比800,反应压力15MPa,反应温度320~380℃的条件下,产品中大于320℃馏分凝点降至-26℃,硫、氮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2μg/g和8μg/g,芳烃质量分数由36.8%降至4.3%,与进口SBS填充油的性质相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石蜡加氢精制催化剂FV-30的研制及工艺条件的研究
张艳侠,袁胜华,袁平飞,张皓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41-4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09
摘要624)      PDF (154KB)(507)    收藏
对新型石油蜡类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工艺条件及原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V-3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呈五齿球形,强度高,粒度小,适合石油蜡料的加氢反应特点和要求,并具有优良的活性及好的原料适应性。在堆积密度较FV-10催化剂低20%的条件下,催化剂的活性达到FV-10的水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振动体的电动力学(1)———量子共振场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46-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0
摘要619)      PDF (236KB)(572)    收藏
提出一种共振场,替代德布罗意的相波谐振中假想的相波,共振场是具有物理实在的电磁场。用共振场替代薛定谔的类比方法,从波动性出发可以直接得出波动性基本方程,也可以从粒子性出发得出与薛定谔方程相等波动性方程。一对谐振子粒子各自辐射出电磁场,辐射出的电磁场辐射在对方的粒子表面上,与对方的粒子进行电磁相互作用,产生量子共振效应。两粒子达到能量平衡态时,其能量为两粒子的共振结合能。共振结合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共振场具有共振量子,基本方程来源于波动性,相互作用场等物理意义。提出了共振场能量内敛性原理,共振场质心能量平衡原理,共振场能量守恒性,共振场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等共振场原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达引朋,任雁鹏,王玉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52-5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1
摘要587)      PDF (291KB)(474)    收藏
长庆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需要注水进行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给油井增产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见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注水井深部调剖、油井堵水、堵水压裂、裂缝深部暂堵酸化等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目前在现场应用61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中高含水油井提高单井量进行了有力探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底水油藏水平井出水规律的实验研究
刘怀珠,李良川,吴均,周燕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57-6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2
摘要652)      PDF (287KB)(442)    收藏
设计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研究了标准水平井以及不同井身轨迹水平井底水驱过程中的出水规律。从底水驱水平井开采的理论研究入手,建立了统一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表征出水规律的无量纲参数团—底水驱出水准数。通过建立的水平井三维物理模型的底水驱室内实验结果验证了底水驱出水准数的准确性,为底水油藏水平井实际开采过程中出水部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出水部位开展相应的治理工作,延缓水平井底水突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印度尼西亚油砂萃取工艺研究
鲍明福,肇永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61-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3
摘要651)      PDF (461KB)(526)    收藏
对印尼PT.Karunia Alam Indonesia公司的KBK和LWL两个油砂矿的油砂进行分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KBK和LWL的油砂热碱水水洗抽提分离效果较差,利用“萃取+水洗”两部分离工艺进行油砂分离试验效果很好,油砂油的收率分别达到96.9%和97.81%,尾砂满足国家排放标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量铅对Sn-9Zn钎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吴敏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4
摘要542)      PDF (571KB)(483)    收藏
微量铅在目前的无铅工艺生产制程中广泛存在,并可对无铅钎料组织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电化学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研究微量铅对Sn-9Zn钎料组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Pb质量分数为0.3%时,Sn-9Zn钎料中富Zn相明显细化,Pb固溶于钎料中;当Pb质量分数为0.8%时,钎料组织得到细化,Pb还以单质形式存在晶界处;钎料润湿性随Pb含量增加而得到改善,钎料显微硬度随Pb含量增加而增加,钎料腐蚀电位随Pb含量增加略有增大,但腐蚀电流密度却随Pb含量增加而明显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CA-ICA化工过程监控中的PCA白化性能分析
姜庆超,颜学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71-7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5
摘要701)      PDF (610KB)(544)    收藏
主元分析是基于独立元分析过程监控中一种重要而且常用的白化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监控对象的维数。其基于正常样本数据,根据主元方差贡献率选取主元,保留正常样本中的大部分方差信息,消除噪声。在PCA模型中,每个主元的T2 统计量表征着样本数据沿该主元方向的变异程度。通过对故障样本数据每个主元的T2 统计量分析,发现某些故障信息投影在方差较小且被舍弃的主元上,从而造成故障信息的损失,进而影响了ICA的监控性能,造成故障的漏检和故障源的误识别。最后,采用一个简易系统和TE过程,验证了PCA 白化过程对ICA监控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解析研究
贾冯睿,柳璐,王春华,高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1): 76-8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1.016
摘要695)      PDF (425KB)(409)    收藏
建立了烧结混合料的一维错流干燥解析模型,并通过穿流干燥实验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混合料的干燥过程由较短的恒速干燥段和较长的降速干燥段组成,且降速干燥段的干燥速率近似为直线;热风温度和风速对烧结混合料干燥过程的影响明显大于孔隙率和颗粒平均直径的影响;热风温度控制在200~250℃之间,风速控制在1.5m/s左右利于烧结混合料获得适宜的含水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功能化SBA-15在药物阿司匹林缓释的动力学模型
张晓彤,梁俊虎,任创,葛翠年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1-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1
摘要507)      PDF (311KB)(374)    收藏
采用两种介孔分子筛(SBA-15和SBA-15-NH2)分别对水溶性药物阿司匹林进行药物吸附与释放的对比研究,利用FT-IR,UV等手段对样品结构、药物装载和释放过程进行表征。同时,运用Korsmeyer-Peppas和Higuchi模型分别对药物缓释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氨基改性后SBA-15对阿司匹林的吸附量由14.2%提高到19.5%,且释放时间更长。SBA-15-ASP缓释系统的释放动力学过程遵循Fick扩散机理,而SBA-15-NH2-ASP释放过程遵循非Fick扩散机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燃烧法快速合成轻质纳米氧化钛
李秀萍,赵荣祥,高霄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5-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2
摘要657)      PDF (356KB)(306)    收藏
以三氯化钛为氧化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和燃烧剂,采用燃烧法快速制备超细纳米氧化钛。对燃烧法制备氧化钛的燃烧剂用量、煅烧温度进行考察。经XRD,IR,UV,SEM 等技术表征,得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钛不经煅烧和洗涤纯度很高。此方法制备氧化钛只需20~30 min,样品质量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沈北-大庆混合油减五线馏分油假三段抽提试验
李晓鸥,徐颖,李东胜,翟玉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8-1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3
摘要644)      PDF (181KB)(336)    收藏
采用单级抽提试验,模拟工业装置连续逆流抽提(假三段试验),以沈北-大庆混合油的减五线馏分油为原料进行了NMP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在单级抽提试验所确定出的NMP和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基础之上,进行了假三段抽提试验及NMP精制油脱蜡试验。对单级抽提及假三段抽提所得精制油及脱蜡试验所得脱蜡油进行了各项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操作条件下NMP和糠醛单级抽提所得精制油质量接近,二者的脱蜡油均能满足国家质量指标要求。但NMP精制的剂油体积比下降50%,精制油收率提高7%。与糠醛假三段相比,NMP假三段溶剂精制的剂油体积比下降50%,收率提高4%。两种精制油质量基本相同,均好于适宜操作条件下单级抽提所得到的精制油的质量。同时也说明了NMP比糠醛有更好的精制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石蜡微乳液
李凤艳,代党会,赵天波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12-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4
摘要695)      PDF (265KB)(648)    收藏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醚磷酸酯钾盐和助剂正戊醇,对石蜡微乳液的制备进行了研究。选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对表面活性剂的配比进行设计与调优,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乳化剂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OP-4(82.47%),MOA-3PK(11.11%),正戊醇(6.42%)。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5%,固含量为25%,搅拌速度600~800r/min,乳化时间为40min时,可制备出性能稳定的石蜡微乳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乳化剂的合成及在苯丙乳液的应用
李玉洁,万光敏,高传慧,武玉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16-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5
摘要454)      PDF (283KB)(319)    收藏
以衣康酸(IA)、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10)和亚硫酸钠为基本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衣康酸单酯磺酸二钠盐。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物料物质的量比对反应体系的影响;进而将其应用到苯丙乳液,并与传统乳化剂的用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反应条件为n(NPEO(10))/n(IA)=1.00∶1.06,n(IA)/n(Na2SO3)=1.00∶1.06,酯化温度为120℃,磺化温度为90℃,反应时间5h下合成的乳化剂,在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4%时得到稳定的苯丙乳液用量比传统乳化剂少2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喷射旋液脱硫塔脱硫性能研究
闫卫林,刘继泉,史作磊,窦守花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20-2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6
摘要336)      PDF (284KB)(296)    收藏
煤炭燃烧后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湿法脱硫是当今用于烟气脱硫的主要方法。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脱硫设备———喷射旋液脱硫塔,实验研究了操作条件对其脱硫性能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对压降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操作条件。研究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脱硫除尘效果,双层塔盘的脱硫效率可达到90%以上。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臭氧协同催化剂处理炼油废水实验研究
崔金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24-2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7
摘要427)      PDF (397KB)(677)    收藏
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开展降解炼油废水的实验研究。通过模拟活性污泥法验证污水生物降解性能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臭氧非均相催化技术可有效降解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且生物降解性能显著提高,COD平均去除率达65.0%,BOD5/COD从0.13提高至0.28;对于本实验装置,处理4 000mL炼油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流量40L/h,催化剂为200cm3 载铜活性炭,pH=11,反应时间40min。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振动体的电动力学(2)———共振场的波粒二像性运动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29-3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8
摘要522)      PDF (545KB)(437)    收藏
对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提出了一种新机理。电子与质子的运动是以共振形式存在。电子绕质子的运动具有基本的共振点,共振点是以直线型在轨道上运动。电子基本共振点绕核2π周期运动一周,产生了具有波动性质的能量累加值—驻波能量值。电子绕核角动量轨道运动,电子的自旋角动量运动,和电子自旋的进动运动,三者之和运动2π周期能量的积分总和,产生了原子光谱的跃迁能。原子中的电子绕核运动与另一个原子的绕核进动共振运动相互作用,绕核进行2π周期产生能量累加是分子振动或转动跃迁能。普朗克常数h 是连接能量和频率的宏观常数,宏观能量是一个宏观波长的周期产生的能量累加值。电子和光子基本运动都是直线性的,对外都显示波动性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大庆原油酸性组分界面膜扩张流变研究
王宇慧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38-4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09
摘要381)      PDF (434KB)(445)    收藏
采取醇碱液萃取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得到酸性组分,通过滴外形分析方法研究了酸性组分模拟油的界面张力和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振荡频率和酸性组分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庆酸性组分具有较强的界面吸附能力,能大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其扩张流变行为与表面活性剂类似: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体相质量分数的增加通过一个极大值;相角则随扩张频率降低而增大,同时随体相质量分数增加而单调增大。与文献报道相比,大庆酸性组分扩张模量的最大值在45mN/m 左右,远高于胜利原油酸性组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核孔膜孔隙的匹配关系
林梅钦,左清泉,刘刚,彭勃,李明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42-4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0
摘要516)      PDF (329KB)(315)    收藏
采用核孔膜过滤、扫描电镜(SEM)和动态光散射(DLS),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KYPAM-II与核孔膜孔径间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通过不同孔径的核孔膜时的过滤曲线、过滤前后溶液的粘度、质量浓度及聚合物分子线团大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聚合物KYPAM-II溶液通过孔径0.6~0.7μm核孔膜时,溶液的过滤曲线、溶液质量浓度、粘度及分子线团尺寸大小均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聚合物分子在核孔膜表面发生了明显的滞留现象,容易对孔径小于0.7μm的核孔膜产生堵塞作用。而聚合物KYPAM-II与孔径大于0.7μm的核孔膜匹配关系较好,不会对其造成堵塞。聚合物KYPAM-II与较大孔径的核孔膜相匹配,聚合物与核孔膜孔隙的匹配性主要与其分子线团大小及核孔膜孔隙大小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种考虑损伤的胶凝原油启动初始应力-应变模型
卢兴国,张国忠,刘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48-5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1
摘要418)      PDF (346KB)(377)    收藏
引入损伤变量(因子),结合胶凝原油恒剪切速率启动过程的应力-应变特性,建立了考虑损伤的力学本构模型,经实验验证,新本构方程可很好地描述胶凝原油启动初始破坏过程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获得的本构方程参数,作出了相应条件下的损伤演化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结合分析发现,启动温度对胶凝原油结构损伤破坏过程影响最小,其不同条件下的损伤演化曲线基本重合;而启动剪切速率和静态降温幅度对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相对较大,且随其值的增大,损伤演化过程表现出加速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输气管道泄漏音波与干扰信号特征提取
付俊涛,李玉星,孟令雅,刘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53-6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2
摘要511)      PDF (1432KB)(414)    收藏
在总结分析音波泄漏检测特征量提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高压泄漏检测实验装置,分别采集泄漏及各种干扰音波信号,对其进行时域、频域及时频域结合的综合分析,并提取时域、频域及时频域结合的特征量。时域特征量主要有均值、均方根值、峰度、偏度、相关函数及协方差函数,频域特征量主要信号的频谱分析和功率谱密度估计分析,时频联合分析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来实现。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峰度可以用来区分泄漏及干扰信号,信号均值和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可以作为敲击信号的特征,信号波形和均方根值可将压缩机信号区分出来,信号偏度、相关函数及协方差函数可以作为阀门动作的特征量,并且结合频域及时频域特征,可以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影响,从而降低音波泄漏检测的误报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同沟敷设管道沿线停输温降计算分析
吴暋琦,陈保东,杜强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61-6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3
摘要389)      PDF (649KB)(292)    收藏
引入导热形状因子得到同沟敷设管道的管段总传热系数,建立了同沟敷设热油管道停输温降的计算模型,并采用PISO算法对停输瞬态问题进行模拟。利用西部管道沿线的历史数据及西部原油成品油同沟敷设热油管道的实际情况计算了沿线停输温降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潜在的停输危险截面,为我国西北地区同沟敷设管道的设计与运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抽油机电动机合理负载率的研究
宋扬,姜雪,张德实,王新民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66-6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4
摘要434)      PDF (217KB)(294)    收藏
游梁式抽油机的负载属于一种周期性交变载荷,为了满足抽油机正常启动、运行,所用电动机装机功率普遍高于理论装机功率,使电动机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造成能耗浪费。通过对电动机发热条件、过载能力及启动性能的理论校验与分析,确定了电动机负载率的合理上限,根据电动机工作特性曲线确定了负载率的合理下限,并利用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合理地降低抽油机所用电动机的装机功率,不仅可以提高油井电动机负载率,降低初期投入,而且对油田生产节能降耗意义重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次热循环对2.25Cr1Mo钢组织的影响
王亚新,胡传顺,秦华,马喜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70-7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5
摘要417)      PDF (392KB)(381)    收藏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1Mo钢经受三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经三次热循环—三次热循环中最高峰值温度1 195℃,三次热循环总的t8/5达97s以上的作用时,晶粒尺寸并未发生明显长大。由于第一次热循环冷却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没能产生第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的晶粒细化作用使晶粒尺寸细化。试样热循环作用后,对试样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析出相微区成分相近,以Fe元素为主要成分,可推测形成了Fe,Cr,Mo碳化物析出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具有独立传爆部件的射孔弹及其射孔工艺研究
郭胜文,王宏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73-7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2.016
摘要347)      PDF (317KB)(267)    收藏
油田开采中射孔效果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孔径深穿透,另一种是大孔径但穿透很浅。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具有独立传爆部件的射孔弹及其射孔工艺,较好的解决了大孔径、深穿透这个问题,通过其独特的二次子弹复合射孔工艺,达到了射孔和压裂两大目的,通过在辽河油田某采油厂四口井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油田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校园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崔童,李平,曹江涛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2): 76-80.   DOI: 10.3696/j.issn.1006-396X.2012.02.017
摘要427)      PDF (522KB)(439)    收藏
针对校园这一特殊环境,为了实现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实时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在VC6.0搭配OpenCV1.0的软件平台上设计出一套基于视频分析技术的校园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了GMM 前景检测、基于Meanshift算法的团块跟踪等多种实用性较强的视频分析技术,完成了对多目标的跟踪,并提出一种基于HSV色彩空间特征的阴影消除新方法,使得系统可以应用于较复杂的监控环境。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入侵检测、人数统计、人员聚集检测和徘徊检测等功能,并在实际校园环境中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证明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研究
张育乾,刘志鹏,刘明华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1-5.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1
摘要423)      PDF (257KB)(483)    收藏
以木质素磺酸钠作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原料,在水溶液中与聚羧酸减水剂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实验方案为:木质素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6%,PEG-1000和MA的物质的量比为0.9∶1.0,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2.8∶1.0,聚合时间为3h,酯化时间为4h,最优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掺量为0.2%,水灰质量比为0.29)为241mm。红外测试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分子结构上成功接上了聚氧乙烯基、酯基、羧酸基及酰胺基等官能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 2 和乙烯合成丙烯酸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关越,孙万付,张志智,孙潇磊,张喜文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6-12.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2
摘要478)      PDF (348KB)(680)    收藏
对CO 和乙烯合成丙烯酸反应的热力学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数据选择上,对多组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评估,试图找出较为准确和精确的热力学数据。液相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内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气相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温度范围内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吉布斯自由能逐渐降低,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逐渐增加,但是即使在极高的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仍然是正值,反应不能自发进行。这与仅有的少量实验数据略微符合。由于实验数据匮乏,目前还不能十分确定地验证热力学计算的结果。但是在现有反应物的基础上加入碘甲烷或甲醇后,耦合作用使得气相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甲苯和乙苯在MIL-53(Al)上的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段林海,董宪莹,张晓彤,王利,邵新超,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3
摘要463)      PDF (333KB)(344)    收藏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53(Al)并用XRD和氮气吸附脱附等进行了表征。利用智能重量分析仪(IGA)测定了邻、间、对二甲苯和乙苯各同分异构体分别在303K和373K时在MIL-53(Al)上的吸附等温线。在303K时吸附等温线属于典型的I型吸附等温线。温度为373K时,骨架因为发生了“呼吸”作用而使等温线偏离了Langmuir模型,出现阶梯状吸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表明了邻二甲苯在此材料上具有非常好的吸附能力,而乙苯的吸附效果最差。通过固定床穿透实验和气相色谱的分析得到了二元组分混合物的分离因数,其中邻二甲苯/乙苯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因数达到9.2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疏水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苯氧化性能
赵文广,宋奇,陈晨,陈平,王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18-2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4
摘要559)      PDF (254KB)(415)    收藏
以聚甲基氢硅氧烷为硅源,在反相微乳液体系中制备了新型疏水性催化剂Me/PMHS(Me为Co,Mn,Cu和Fe)。该催化剂在催化乙苯选择氧化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在393K,1.0MPa氧气,以Co/PMHS为催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反应10h,转化率达52.0%,苯乙酮选择性达84.8%。本研究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接触角测定仪对催化剂的结构、表面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疏水性有利于反应物乙苯的吸附和产物的脱附,从而提高催化剂催化乙苯选择氧化的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掺杂TiO 2 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刘文磊,张金辉,崔爽,商丽艳,杨月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22-2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5
摘要453)      PDF (566KB)(371)    收藏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掺杂P的纳米TiO 光催化剂,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冰醋酸与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比、P/Ti物质的量比、加水量和乙醇用量等因素作为实验考察条件,分别在紫外光和可见光条件下,研究P掺杂TiO 制备条件对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性能的影响。以难生化降解的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通过其降解前后浓度的变化考察改性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P的掺杂能够有效促进TiO 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光催化剂,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为:P掺杂的摩尔分数为6%,600℃焙烧120min,冰醋酸与钛酸四丁酯物质的量比为3∶1,加水体积80mL,乙醇体积60mL,此条件下亚甲基蓝可见光降解率为88.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烃类分子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扩散行为研究
杜美玉,孙庆,赖君玲,武玉叶,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27-3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6
摘要439)      PDF (287KB)(383)    收藏
以正戊烷、1-戊烯、苯为模型化合物,通过频率响应方法对它们在H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烷烃、烯烃和芳烃分子在HZSM-5分子筛上的不同吸附形式。频率响应谱图结果表明:正戊烷的响应信号最强,而烯烃和苯的响应信号比较微弱,结合吸附等温线和程序升温脱附(TPD)实验结果,可以判断正戊烷、1-戊烯、苯在分子筛上发生不同的吸附作用。正戊烷和分子筛通过范德华力作用,属于物理吸附。苯分子是通过与分子筛骨架静电场相互作用而吸附的。1-戊烯在HZSM-5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其吸附模式被认为是1-戊烯通过与HZSM-5上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性位相互作用完成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尾油循环条件下悬浮床加氢产物氮分布的研究
文萍,李传,李庶峰,邓文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31-34.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7
摘要440)      PDF (152KB)(303)    收藏
以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压渣油为原料,在高压釜中进行悬浮床加氢反应。反应时间为1h,反应温度为4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 000μg/g,尾油循环量分别为0,15.0%,20.0%和25.0%,对反应后产物进行常减压蒸馏,切割馏分为IBP~180℃(汽油),180~360℃(柴油),360~500℃(蜡油)及大于500℃(尾油)。得到的各馏分用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碱性氮含量,用化学发光定氮法测定总氮含量。研究表明:增大尾油循环量使进料中总氮和碱性氮增加,而增加的这部分碱性氮和总氮在反应过程中主要富集到尾油中。产物中的碱性氮和总氮主要集中在蜡油和尾油中,只有10%左右分布到汽油和柴油中,悬浮床加氢汽油和柴油中的碱性氮占馏分氮的质量分数较高,为50%~70%,蜡油、尾油中约为30%。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Ag(I)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汽油吸附脱硫中的应用
许敏,刘丹,桂建舟,孟祥巍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35-3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8
摘要574)      PDF (378KB)(398)    收藏
以金属骨架材料Ag2(4,4'-bipy)2 -(O SCH CH SO ),Ag(4,4'-bipy)NO3和Ag(4,4'-bipy)ClO4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研究了不同剂油物质的量比条件下的吸附脱硫效果,并测试了在不同1-辛烯含量的模拟油(含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中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3种吸附剂在吸附前后晶体骨架结构略有改变;对噻吩的吸附程度都能达到70%左右;随着吸附剂含量的增加,脱硫率明显增加,最多的Ag2(4,4'-bipy)2 -(O SCH CH SO )可以增加12.22%;1-辛烯含量对Ag2(4,4'-bipy)2 -(O SCH CH SO )的脱硫效果没有明显影响。同时Ag2(4,4'-bipy)2 -(O SCH CH SO )对真实汽油的吸附脱硫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真实汽油含硫质量分数可从70μg/g降低到8μg/g;再生后的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其吸附性能基本不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毛细管流变仪考察溴化丁基橡胶的热稳定性能
许良瑞,李树新,郭文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40-4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09
摘要418)      PDF (390KB)(401)    收藏
根据毛细管流变仪的结构特性,用以模拟工业生产溴化丁基橡胶的螺杆挤出干燥过程。采用溶液法合成了溴含量及其微观结构均符合工业要求的溴化丁基橡胶。考察了150℃和180℃下,改变胶料在毛细管流变仪料筒中的停留时间,溴化丁基橡胶溴含量及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温度下,延长胶料在料筒中的停留时间会使溴含量减少,结构Ⅰ(未溴化的丁基橡胶)和结构Ⅲ(溴代伯位烯丙基)含量增加,而结构Ⅱ(溴代仲位烯丙基)含量会减少,且温度升高会加剧这种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振动体电动力学(3)—共振隧道效应与引力量子化
王鼎聪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44-51.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0
摘要532)      PDF (416KB)(385)    收藏
提出了两个粒子共振相互作用有一共振势垒,一个粒子辐射的电磁场是否被另一个粒子吸收,辐射的频率与能吸收辐射的粒子产生的辐射频率必须满足共振条件,即频率相同或频率之比是整数倍。共振势垒具有隧道效应,辐射不能穿透的,两个粒子形成共振稳定状态,辐射能穿透的两个粒子之间没有共振相互作用。当两个粒子共振辐射的交集φ1∩φ2→1 时,粒子间是的强相互作用,当共振辐射的交集φ1∩φ2→0 时,表示两个粒子没有共振频率,两个粒子产生最低的共振相互作用—万有引力。没有共振辐射的费米子粒子的集合体,仍然产生费米子性质,两个费米子集合体辐射出没有共振频率的辐射,在空间仍满足能量守恒原理,必须满足共振内敛性原理,两个费米子集合体辐射产生一个最低的共振态-宏观物体的万有引力。光线在万有引力的弱共振场中保持直线性运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化杀菌技术研究及在注水井中应用
张磊,赵凤兰,斯文,姜康,丁观世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52-5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1
摘要528)      PDF (380KB)(284)    收藏
从油藏物性着手,结合化验手段分析出地层渗透率下降是由于水质变化和细菌污染所引起,需要对油层进行酸化、杀菌以解堵增注。酸化液体系主要包括预处理液、前置液、氧化杀菌液、主体酸、后置酸,在确定酸化液体系后,开展了酸化液性能评价的室内实验,实验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酸化液的腐蚀性、杀菌性、防二次伤害及穿透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酸化液体系能满足文87区块的酸化增注要求。以室内实验为依据开展现场应用,文87-8井在施工前注入压力为36MPa、日注入量为33m3,施工后注入压力为21MPa、日注入量为70m3,酸化液的各组分体积为:预处理液4m3、前置液8m3、氧化杀菌液5m3、主体酸15m3、后置酸4m3、顶替液12m3,矿场实践表明该酸化液体系能满足文87区块的酸化增注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砂分离工艺流程设计及分离参数的研究
王益民,鲁凤,闫鸣宇,王刚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57-60.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2
摘要603)      PDF (380KB)(364)    收藏
采用自主研发的水性络合试剂,借助小型油砂分离装置对油砂分离参数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试剂质量分数、加热温度、加热分离时间、油砂质量比等因素对油砂分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活化剂质量分数为4%,砂剂质量比为1∶2,加热温度85℃,加热分离时间30min的条件下,油、砂可完全分离,出油率达94%。分离试剂可循环使用,泥砂经处理后达到回填标准。该工艺解决了其它处理方法中所产生的油、砂分离不完全,泥砂、水污染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渗透复杂小断块油藏合理井网模式探讨
王俊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61-6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3
摘要360)      PDF (307KB)(259)    收藏
以浙江油田丰探区块低渗小断块油藏为例,通过对油藏数值模拟压裂情况注采井网形式进行研究,比较三角形井网、矩形反五点井网、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等不同井网下的注水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情况下矩形反五点井网开发效果最好。同时对不同渗透率和储层厚度下,小断块油藏反五点井网合理注采井距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成果对低渗断块油藏的早期开发设计和开发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次热循环对2.25Cr1Mo钢组织的影响
胡传顺,秦华,马喜龙,朱健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64-6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4
摘要394)      PDF (363KB)(265)    收藏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1Mo钢经受二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二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但经第一次峰值温度热循环作用所形成的粗大原奥氏体晶界,并未在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产生细化,仍然保持第一次热循环所形成的粗大的原奥氏体晶界形态。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微区成分比较均匀,说明试样经受第二次热循环作用后,奥氏体均质化进行得较为充分。颗粒状组织微区成分与基体相比,铬元素含量增高,可推测颗粒状组织形成了以Fe,Cr为主的第二相碳化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斜置式热管蒸汽发生器传热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明芝,仲崇宝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67-6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5
摘要425)      PDF (299KB)(304)    收藏
用FLUENT软件与对热管蒸汽发生器的温度场分布进行模拟,从结果中取两个截面作为研究对象。其次采用压力入口条件,对其进行计算,截取同样的两个截面进行对比。最后采用不同的速度入口条件,分别计算其在这两个截面上的温度场分布,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出蒸汽发生器传热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奥氏体不锈钢高温锅炉管失效分析
蔡晓辉,刘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70-73.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6
摘要434)      PDF (324KB)(336)    收藏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拉伸、冲击、显微硬度测试等检测手段,对高温临氢环境下开裂的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进行失效原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奥氏体不锈钢高温锅炉管断裂为典型的疲劳-蠕变断裂模式,裂纹形态为穿晶沿晶混合萌生、沿晶扩展。高温不锈钢炉管在运行过程中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在锅炉频繁起停过程中应力不断循环变化,导致构件承受疲劳与蠕变交互作用并最终使奥氏体不锈钢锅炉管开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TPT并联机构运动性能研究
杨辉,赵恒华,付红栓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25 (3): 74-78.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2.03.017
摘要390)      PDF (556KB)(315)    收藏
以3-TPT并联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方程,求出该机构的雅可比矩阵及其逆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和LabVIEW 软件对该机床的奇异性、灵巧性和平稳性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3-TPT并联机构不存在奇异位形,并且拥有较好的灵巧性和平稳性,这为并联机构的最优化设计及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确定工作形位和机构尺寸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